店鋪裡的燈亮了起來,眾人圍坐一圈,正中間坐著趙佶,李柷在角落偷笑,一副看熱鬧的表情。 想當初,他進來的時候,也是這個待遇。 趙佶人也是暈的,一度以為自己來到了地府,酒氣熏天,滿目瘡痍,還有一麵光幕在看他們的一生。 屏幕上的赤壁之戰,他可是熟讀於心怎麼可能不認識。 另外,還有一個臉色嚴肅的人坐在中間,好像要宣判他的感覺。 “趙佶!” “在...” “北宋亡國之君,金兵破開封,席卷大量錢財金銀書卷,太監宮女、皇後嬪妃,以及宋徽宗和宋欽宗二人離開,史稱靖康之難!” 李恩大致說了一下他知道的情況,然後冷冷的看著趙佶問:“你還有什麼有疑問嗎?” 疑問? 北宋亡了,和我大宋有什麼關係? 千年的代溝,交流起來確實不容易,好在這裡還是有明白人。 朱標輕咳一聲,把李恩的話重復了一遍,隻不過,措詞稍微改了一下,但大意沒有錯。 “什麼!金兵破開封?就他們那點人?”趙佶人都傻了,呆呆的問: “朕的禁軍呢?” “降了。” “各州廂軍呢?” “也降了。” “西軍總不能也降了吧。” “他們沒降。” “那為什麼...” “被投降派斷糧斷響,然後硬生生氣死將領種師道,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作為北宋當時最精銳的西軍,救過開封一次,金軍第一次入侵,就是被他們打退。 但是打退之後,朝中投降派使絆子太多,各種鉗製,導致金軍去而復返,拿下了開封。 “對了,靖康之難是宣和七年,靖康元年,不知道距離你還有多久。” 宣和七年? 這不完犢子了嗎,還有兩三年我就要被抓走了嗎? 趙佶的眼前一片昏暗,呆滯無神,開始回憶自己的一生。 本來當個閑散國公好好的,每天寫寫字,畫個畫,調戲一下舞妓,生活不知道多開心。 可是,自從當了皇帝之後,我...我...好像更開心了。 趙佶晃了晃腦袋,看準了趙匡胤,然後四肢並用爬了過去,大喊道:“太祖皇帝!您可要救我呀!!!” 趙匡胤輕輕一蹬,將其踢飛,怒氣沖沖的說:“滾!如此繁榮的大宋你居然都能亡,要你有什麼用!不如殺了喂狗!” “太祖!罪不在我呀!”趙佶繼續哭喊道,試圖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呃...打斷一下。”朱標忽然插嘴說道:“其實,大宋還沒有亡。還記得店長剛才一直在說北宋嗎?” “其實,徽宗和欽宗被抓走之後,趙構就建立了南宋,又傳了一百五十多年。” 聽到這話,趙匡胤才稍微消了一點氣,但還是瞪了一眼趙佶說:“還好你有個好兒子,不然我大宋豈不是毀於一旦!” “呃...我也打斷一下。”李恩忽然插話道:“趙構不是什麼好東西。” “…” 大宋除了我之外,就沒有好人了是吧? 趙匡胤還在氣頭上呢,趙佶忽然發現了什麼問題,立刻轉頭看著朱標問:“欽宗是誰?” “趙桓。” “太子?”趙佶一愣,又問道:“我死了嗎?” “沒死,您是禪位給了他。” “禪...位?” 這回,不隻是趙佶,其他所有人,包括三位主公以及兩位武將都愣住了。 隻有李柷一臉茫然,見眾人驚訝於是問道:“請問禪位有何不對嗎?” 李世民拍了一下他的頭,不爭氣的說:“從古至今,你可見過禪位的皇帝?” “呃...” “唉~我問伱,朱溫是不是要你禪位給他?” “噢~~” 如此一解釋,李柷瞬間就明白了,原來是這麼個“禪位” 趙佶眉頭一皺,提出反對意見,說:“不對!桓兒性子弱,絕不是敢篡位之人!” 朱標有點不忍心,欲言又止,還是說道:“呃,史書上說,是你害怕金軍,於是趕緊禪位給太子,然後自己躲到鎮江去了。” 四周的眼神逐漸變得不對勁,趙佶額頭冒汗,繼續問道:“那...那我為什麼又被抓了。” “金軍第一次進攻被種師道等勤王軍打退,你就被欽宗請了回去,然後第二次就被抓了。” “…” 趙佶咽了咽口水,說:“我回去之後,就把宮裡的牲畜全部殺死!” 李柷好奇的問:“為什麼不殺投降派而殺牲畜?” “因為我的腦子肯定是被驢踢了,才會做出這麼荒唐的舉動!” “嗯?”趙匡胤忽然一把將趙佶揪起來,質問道:“你說我是驢?” “額嗚嗚~太祖,我哪敢說您吶!” 趙佶心裡一陣委屈,要不是您老死的太早,留下一大堆亂攤子,宋朝哪有那麼多事情。 當然,他肯定不會說出來,隻能舉手發誓道:“太祖您放心,既然我已經知道金軍會入侵,就不可能再重蹈覆轍,等我回去之後,立刻準備對敵!” 一旁的李柷看了很是羨慕,真好,作為末代皇帝還能指揮軍隊,不像他,連個太監都指揮不動。 這時,李恩也開口道:“先放他下來吧,徽宗後期雖然昏庸,但是上位前期,還是發布了許多好政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宋徽宗在史書上的評價極低,甚至可以說沒有比他還差的皇帝了。 但他也確實做了好事,比如開養老院、置辦公墓、設立類似初高中的學校,提供給平民上學等等。 隻不過,連年北伐,導致南方稅收過重,加上土地問題從沒有解決過,北宋才會如空中樓閣一般,轟然倒塌。 宋徽宗本人之前就是閑散國公,自幼養尊處優,當了皇帝之後,變本加厲的事情肯定不少,手底下的人為了討歡心,肯定也會做一些事情。 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他最終慘淡的下場。 不過,天道好輪回,金國怎麼對待北宋,蒙古大元就怎麼對待金國,也算是報應吧。 “唉!” 趙匡胤鬆開手,失望的轉過身去。 就從目前來看,三位末期君主,就他大宋最差,說不失望那是假話。 但他也從朱標那邊了解過大宋的事情,知道自己遺留了許多問題,導致大宋後麵的君主很麻煩。 大宋的建立和其他王朝都不同,沒有將原來的統治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建立的大宋。 這也就導致許多五代十國時期的問題,依舊完好無損的留存到了大宋。 原以為,自己在位時期能解決掉,可天不遂人願,中道崩阻,導致後續皇帝再想通過變法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難上加難! 這麼說吧,北宋自趙匡胤之後,任何試圖變法的皇帝,隻有一個下場——死於非命! 直到南宋,就沒有皇帝再敢提變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