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還是皇室提供的分期付款所需要個人財產或者可預期收入做擔保作為出入點,得出沒人會借錢給窮人的論點,來彰顯自己“為可憐人著想”的形象。
另一方麵巧言令色地指出那些真正需要錢的人卻不一定具備和符合皇室提出的條件;這也是為什麼人人都討厭高利貸,但是又都需要它的主因。
第三,錯的既不是提供高利貸的人,也不是還不起的人;是因為那些愚蠢的人不懂經濟內在運行規律,錯估了自己的還錢能力。
而那些”善良”的高利貸商人不應被責罰,因為他們隻是“好心”辦了壞事。
第四,借高利貸更能提高人的創造力和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它產生的大量利息會給欠錢的群體一個自己最大可能賺錢的良好機遇,有助於那些懶惰的人突破自我極限。
同樣獲得了大量收入的商人們的腰包鼓了起來,會主動購買更多產品,這樣一來還能刺激消費,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是最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應該被頌揚,而不是被貶低。
第五,優化資源配置,讓資金到它該去的地方。
窮人們隻懂吃喝,對賺錢一竅不通,大量資本集中在銀行家手中意味著更多數量的工廠,重大公共工程還有鐵路建設,對於國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而那些沒錢的人正好可以作為人口紅利反過來繼續刺激經濟發展。
第六,如英法這樣的列強都有著十分先進的金融銀行產業,所以他們才能位居世界強國之列。
對方雇用的筆桿子洋洋灑灑地寫了大概幾十條的“益處”,不過核心就是三點,第一、存在即合理,第二、符合經濟規律,第三,還不上錢的人素質不行(懶惰,愚蠢,沒有見識,格局太小)
對付這些人的論調辦法也很簡單,就是拿出100萬弗羅林作為獎金。
隻要有哪位金融家能在倫敦利物浦曼徹斯特任意一間工廠或者碼頭中乾滿一年,並且賺到50英鎊就可以拿走這100萬。
當然也可以拿出相應的抵押物,然後進行投資,隻要3年後賺到的錢可以償還利息加本金就能拿到這筆獎金。
結果當然是零成功。
選擇碰碰運氣的32位金融專家之中,有15人在一個星期之內退出,剩下的17有10人在一個月內退出,剩下的7個人中有六個人死在工廠之中,還有一個進了精神病院。
出現死傷完全在弗蘭茨的預料之內,畢竟以當時英國工廠的安全狀況和工作強度,不死幾個都屬於不正常了。
有五名十分富有的金融專家選擇了用第二種方式證明自己,其中有兩個人在第一年的投資中就損失了本金,最後不得不變賣自己抵押的財產。
還有一位專家因為作弊,直接享受到了維也納版“西冰庫大酒店”的優厚套餐待遇。
剩下的二人由於想翻身借了高利貸,最後不得不走上了“天臺”。
個人覺得自己蘭芳寫得不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劇情設計也算精巧,現在這樣沒頭沒尾的,讓我自己看著都難受。
接下來主角會回歐洲,路上會寫主角是怎麼航行過來的,免得再被說成是超時空移動。
但估計也就是這一次,畢竟我寫的是歷史文,並不是旅行日誌,或者是日記。
我現在對自己寫書的初衷產生了動搖,本書到目前為止,我設計過六段主線劇情,但最後我不得不砍了其中的五段。
唯一寫完的是備受詬病的土埃戰爭。
我不太喜歡抱怨,但是海量的負能量讓我整個人都十分陰鬱,讓我說了很多不理智的話,做了很多無意義的事。
今天更完之後,明天大概率會選擇休息一天。
就是這樣,祝諸君武運昌隆、笑口常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