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唯一“任勞任怨”,還有那麼一點“小虧”的就是英國了。
他們為了世界的和平,不遠萬裡來歐洲參戰,順道還拿走別國多餘的領土和貿易特權,將那些骯臟的金錢全都放在自己的兜裡,這是何等的“國際主義精神”,竟引得後人爭相效仿。
“我大盎格魯撒克遜突出一個助人為樂,平生不好鬥,唯好解鬥。”
雖然重鑄哈布斯堡家族榮光很誘人,但是太陽王的下場已經擺在眼前了,而且缺煤少鐵的西班牙在工業時代的衰落幾乎是必然,所以任勞舍爾大主教說得再天花亂墜,弗蘭茨也是興趣缺缺。
普魯士是奧地利帝國在德意誌邦聯內最大的對手,雖然此時還很弱小,但是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普魯士扛起來統一德意誌的重擔,最後打敗了奧地利和法國成立了德國。
歷史上奧地利也曾經想和普魯士聯姻來加強在德意誌邦聯內的控製力,但是遭到了從上到下的極力反對。
不過當時的大背景是兩國在黑森問題上交惡,而且奧地利帝國自身也在風暴之年中遭受了重創正處於低穀期。
但此時的奧地利在普魯士眼中完全是龐然大物,不但是德意誌邦聯的主席,還是德意誌關稅同盟中最大的實體。
同時國際影響力也是大得可怕,再加上神聖羅馬帝國的傳統,讓普魯士完全看不到希望。
此前的難民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甚至連普奧邊境開不開放的話語權都不在普魯士手中。
兩者地位的差距和心態的變化極有可能會影響所做的決定。
如果與普魯士聯姻將極大地緩解兩國的矛盾,不過想以此來吞並普魯士是不太現實的,但也許可以達成和平瓜分德意誌的結果,或者是讓德意誌邦聯維持原狀。
如果想要重建神聖羅馬帝國或者是采用大德意誌方案,那麼普奧之間必有一戰,並不會因為所謂的同盟或者是姻親就能阻止。
至於維持原狀也隻是暫時的,當一個野心家,或者一個不那麼聰明的國王上臺之後戰爭依舊無法避免。
因為統一是大勢所趨,弗蘭茨所做的不過是將戰爭延後了而已,戰爭發起的根源並沒有消失。
不過哪怕是打贏了也很難創造所謂的大德意誌,因為列強們不是傻子,多國乾涉加上包圍網是難免的。
如果強行統一,那麼不過是一戰的復刻而已。
普魯士的適婚公主有兩位,一位是鹹蛋親王威廉一世的小女兒路易絲公主,另一位是現任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的四弟家的夏洛特公主。
路易斯公主1836年出生此時10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1851剛好到適婚年齡,內戰也剛剛結束。
夏洛特公主1831年出生和弗蘭茨的年紀相仿,隻不過有點短命,1855年就死了。
兩人在家裡都比較受寵,同時也都對政治毫無興趣,是非常典型的十九世紀公主形象。
與普魯士聯姻的阻力更多的是來自霍亨索倫的家族和教會,雖說哈布斯堡家族並不是沒有異教婚姻,但是弗蘭茨天生聖人的人設已經打出去了,奧地利教會方麵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同樣普魯士的教會也會十分反對,實際上在俾斯麥上臺之前普魯士就沒人能解決國內的宗教問題。
尤其是科隆大主教甚至和資產階級密謀推翻普魯士王朝,建立天主教商業共和國。
1842年普魯士國王不得不下令繼續修建那個耗資巨大的科隆大教堂來換取一部分教士的支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