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法蘭西的痛(2 / 2)

所以馬尼翁·德·羅什福爾元帥麵對不隻是農民起義、部落武裝和莫拉桑的遊擊隊而已,他們身後還站著兩個列強,也許還不止兩個,畢竟希望法國人倒黴的家夥可不少。

法國人的北非殖民地同樣糜爛不堪,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兩地的起義不斷,兩國的正規軍在法國人眼裡不值一提,但是那些牧民、農夫和奴隸卻異常難纏。

連續幾任總督對於北非原住民的態度,可以用法國一位部長的話來概括。

“應該允許進一步壓迫和屠殺土著居民,蹂躪、縱火、毀掉田地和牧場,這也許是建立我們統治的唯一方法。”

正是由於這種做法,讓這兩個封建王國爆發出了空前的鬥誌。不過由於國力的差距,他們的失敗僅僅是時間問題。

法蘭西版的《宅地法》和有意識的減丁政策也在不斷消磨著當地人的勇氣和力量。

不過此時踏上一片到處都充滿敵意的土地可不算是明智之舉,而且本該用來吸引移民的土地此時大多已落入官員們的口袋。

換個地方當雇農,還要承擔風險,甚至路費也要自己出,這自然很難吸引法國人。

過去曾被政治家們親切地稱為“新法蘭西”的模範殖民地——德克薩斯,此時同樣是水深火熱。

由於基佐的稅收政策加上其手下官員的高效率,直接導致稅賦增加了將近三倍。

很多大農場主甚至會故意將自己的土地拆成幾份,從而逃避累加的稅賦。

累加稅製讓大農場主苦不堪言,照理說這種稅製應該是照顧窮人和小農場主的。

但實際上後者同樣痛不欲生,因為稅種大量增加,而部分稅種收取的是固定額度,甚至是按人頭收取。

同時由於中場截胡美墨戰爭,獲得了大量未開發的土地,這本來是天大的便宜。

然而現實給了法國人重重一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些新領地大大增加殖民地邊境線長度。

而且由於法國人過於強勢,奧地利、美國、墨西哥三國都在邊境布置了重兵,同時派出己方人馬開始滲透。

前者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不得不增加軍費開支,這再次加重了殖民地的負擔,為國內的稅收貢獻非但沒有增加,反而還在倒退。

最可怕的是那些新獲得的土地無人問津,因為開發的成本太高,而且並不安全,畢竟四國交界,法國人剛好被夾在中間。

理論上法國可以聯手任意一家去攻擊另一家,但現實是三國對法蘭西都不信任。

美墨兩國甚至被德克薩斯殖民地直接分隔開了,他們不再接壤自然也就沒法在陸地上爆發直接戰爭。

同時墨西哥和奧地利是盟友,美國人在加利福尼亞吃大虧,再加上被法國人截過胡,所以導致北美大陸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出現。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