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村學開辦(1 / 1)

村學的事情可並不少,不過村長基本上都已經處理好了。   筆墨紙硯,這些東西,村子裡麵一個都沒有,所以村長就直接用樹皮和木炭代替,據說這也是老秀才教的方法,老秀才早年就是用這種渡過。   不過村長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有執念的,他最近睡覺都在想這些事情,見到誰都想說兩句。   “當年你們還是很幸運的,筆墨紙硯同文幫忙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否則的話,你們也隻能用這種木炭寫字,這群孩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想弄都弄不到。   不過用木炭終究是不行,讀書怎麼能不練字,我等下去翻一翻同文的書,看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在村長的認知中,用木炭寫字,根本就不算是寫字,也就是村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功名,否則村學都辦不起來。   “筆其實都還好,我記得王老頭會製作,雖然技術不怎麼樣,但好歹可以用,主要是墨和紙的問題,特別是紙……”   聽著村長的牢騷,王昇來到了村學的“學堂”。   說是學堂,其實是青山寨最大山洞,也就是各種影視劇之中,土匪商量事情的地方。   青山村的人住進來之後,將這個地方發揮餘熱,土匪議事大廳,變成了他村子的議事大廳。   現在更是改造成了“學堂”。   點著的火把將整個“學堂”照亮。   “光線有些暗,不過我看了一下,並沒有其他合適的房子,這裡暫時算是最好的地方了,先將就用著,等到明年有時間再改造專門的地方。”   王昇聽著村長的話,注意力卻一直在火把上。   “村長,這些火把,是用什麼的什麼油?”   火把可不會僅僅用布包裹起木棒就行,還得用油浸泡,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的那種油。   “桐油,怎麼了?之前永豐他們在周邊打探消息的時候遇到一片桐樹林,所以取了一些回來炸成油,不過村裡麵也不多,需要節省點用,現在隻是試試效果,天氣好的時候洞穴外部光線還算是不錯,不用點燃……”   王昇聽聞說道:“桐油啊,村長,墨可能有著落了。”   他突然想起了製造墨的方法。   周正文:“???”   他們剛才是說了什麼,怎麼突然就墨有著落了?   這驚喜來的有些太突然了!   “韻升你是說真的?”   “真的……額,不對,村長,村裡麵有人會熬膠嗎?”   王昇所說的“膠”其實就是動物膠,一般作為粘合劑使用,也就是古代版膠水,他記得村裡麵是有人使用過的,這也是製墨的重要材料。   “膠?會是會,不過一般用的很少,要這個乾什麼?”   “當然是製墨!”   王昇本來是沒有想起來的,但是聽到桐油,一些記憶覺醒。   這得他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古法製墨”,裡麵的墨就是用桐油燃燒的煙灰最為主材料製作出來的。   當然,視頻裡麵的墨比較高級,還會加各種藥材進去。   不過村裡麵啟蒙用,隻需要最簡單地就行。   “韻升,你會製墨的方法?”   “嗯,很久之前看的一本書裡麵有,當時沒有記住太深,現在倒是想起來了,之後我把製作方法寫給村長你吧,你可以找人研究下!”   製作好墨需要很多的細節,但僅僅是製作可以使用的墨倒是沒有什麼問題。   隻要有油煙和動物膠就行。   “太好了!”   村長很高興,如果是平常,劣質的墨也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到了村裡麵,才知道一些技術有多重要。   墨有了著落,村長很高興,帶著王昇看了不少的東西。   比如用木墩製作的簡單書桌。   總之,一切從簡。   王昇看了之後,沉默了一會兒,開口說道:“村長,會不會太著急了?”   “其實我原本的意思也是明年才開始的,但村裡麵的一些人,都讓我早點開。”   “?”   “主要是現在到了山裡麵,不如青山村安全,大人又忙於種地,所以希望有人幫忙看著孩子,之前就有個孩子跑進樹林裡麵,要不是及時發現,還不知道會怎麼樣。”   “所以入學的才會是六歲到十二歲的嗎?”   “其實最大的才八歲,十二歲是我定的最高年齡。”   六歲到八歲,基本上是乾活幫不上忙,又特別皮,特別容易作死年齡,俗稱人憎鬼厭。   王昇直呼好家夥。   這是用幾頓飯,建立了一個托兒所啊,血賺!   不過很快他就發現自己被現代思維局限。   這種時代秀才多半是不會種地的,能夠用自己擅長的東西換飯吃,再加上這個時代的尊師重道基本上刻入了骨子裡麵,小孩也肯定沒有王昇那個時代難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以,秀才也算不上虧。   雙方都血賺!   兩人聊著,村裡麵的人也逐漸來了,每家都來了一個人。   大概了過了半個小時的樣子,村長來到了本來是寨主“王位”的地方,說道:“相信大家也都聽說了我將伱們召集起來的目的,沒錯,就是建立村學……讀書使人明理……所以在多方的考慮下,決定建立村學,如果有什麼反對意見可以現在就說!”   這件事情是村長早就通過氣,自然是沒有任何人反對。   “既然如此,那就讓蔣敏學,蔣先生上來說幾句。”   蔣敏學就是那個逃難而來的秀才,接近三十歲,也是鹿水縣的人,所以才知道青山寨的存在。   這次也是有章澤這個武者存在,他才敢跟著進來。   “……”   蔣敏學就是典型的讀書人,說話有點古板,但對自己的處境認知很清晰,說話很平和。   他說完後,就是讓上學堂的十二個孩童行了簡單的拜師禮,敬了茶。   蔣敏學顯然不是那種敷衍的人,對這些孩童簡單地說了一下自己的規矩,立了個威。   無論是村長還是這些孩童的大人都挺滿意的。   就是要這樣教才對。   小孩就是這樣,有時候老師的話比父母的話都管用。   所有的流程走下來,大概用了一兩個小時才結束。   “開學儀式”結束,村裡麵的那些小孩也終於有“學”上了,大人可以專心乾自己的事情,蔣敏學得到了工作。   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