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天氣,已變得溫和。此時正是麥子收割的季節。今年災情嚴重,許多地方顆粒無收。但舂陵卻很好,既沒有乾旱,也沒有蝗蟲,莊稼長勢很好,麥子竟能比往年多收一成。在田間勞作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心裡想著,至少能熬過今年。 就在大家憧憬著未來,美滋滋地收著麥子的時候,有一個人正默默地坐在不遠處的一個小土坡上,與大家的熱情洋溢的笑臉不同,他表情凝重,沒有半點豐收的喜悅。他沒有去收麥子,隻是靜靜地坐著,看著一大家子在田間揮灑汗水,他卻不為所動。他已不算年輕,今年已三十八歲,但是他身材魁梧,意誌堅定,有著無窮的精力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今年的麥子收成不錯,他想,除了自家口糧,應該還有多餘的可以出售,如今糧食比金貴,要是賣掉多餘的口糧,應該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他太需要錢了。如今朝廷政令對百姓太過嚴苛,又連年天災,餓死的人不計其數,百姓沒有活路,都紛紛揭竿而起,這些人起初隻是為了有口飯吃才造的反,可是朝廷無能,竟打不過這些拿著鋤頭當武器的農民。如今,荊州的綠林軍已從流民發展成了軍隊,人數一度達到了十萬之眾。他閉著眼睛繼續思索著,綠林軍本來是起義軍中規模最大的一支,數月前的一場瘟疫,竟折損了過半人數,人數的急劇減少使綠林軍內部產生了分裂,如今最大的一支也不過萬把人。綠林軍遭受重創,而青徐一帶的赤眉軍卻戰績喜人,他們一舉殲滅朝廷主力廉丹部。著的確是個好消息,至少它鼓舞了那些正在起義或是將要起義的人,它讓他們覺得朝廷的軍隊也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這個坐在小土坡上閉目沉思的人正是劉縯。 劉縯生性豪爽,善於交朋友,身邊有眾多追隨者。他出身貴族,是高祖劉邦的後代,隻是,祖上都是小宗,到他父親這一代,隻是一個小小的濟陽縣令。父親早亡,家中兄弟姐妹幾人全靠叔父接濟過活,生活勉強能維持溫飽。十多年前,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新朝新政,不得民心,就連他們這些皇族後裔僅有的一點福利也被壓榨殆盡。劉縯乃皇室後裔,在此劉氏江山易姓,天下大亂之際,他身上的皇族血脈覺醒了,他曾暗下決心要復興漢室。自從有人扯起造反大旗開始,他的心早已蠢蠢欲動,隻是,時候未到,過早造反難以積蓄力量,很容易被朝廷鎮壓,太遲也不行,一旦各軍勢力穩固,就再沒有多餘的資源。 所以,選準時機很重要! 而現在,劉縯敏銳地感覺到他所等待的時機正在向他走來。 他早年曾遊歷江湖,結交了許多朋友,在他的身後,有一支鮮為人知的江湖力量。他曾戲稱自己是“半個江湖人”。 他希望有一天,讓這股江湖力量派上真正的用場。 “大哥!” 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呼喊,將他從沉思拉了回來,他回身一看,是劉稷來了。 劉稷是劉縯的族弟,從小就崇拜劉縯,跟著劉縯闖蕩江湖,練就了一身好功夫。此時,他剛從竟陵回來。 劉縯看到劉稷,眼中抑製不住興奮,雙手緊緊抓住劉稷的胳膊問道:“阿稷,情況如何?” 劉稷的確是剛從竟陵回來,他奉命去聯絡各地豪俠,他知道,劉縯是準備起事了。因此,竟陵事了他就立刻返回舂陵,他知道,劉縯正急切地等待他的消息。 不過,此時劉稷的臉卻沒有劉縯那樣的興奮,劉稷沉默了許久不說話,劉縯見狀,心中猜到了七八分,心中的熱情仿佛被一盆冷水澆過,頓時從頭涼到腳。熱情正慢慢地從他眼中消失,抓著劉稷的手也慢慢鬆開,頹然地坐下。 劉稷看著兄長,知他心中苦悶,不由得嘆息一聲,默默地在他身旁坐下來,才慢慢講起竟陵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