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人族雄關,萬裡長城(1 / 1)

如東北張氏、東域唐氏這般的鑄劍煉器世家,想要出一名真正有“器師”天賦的族人也是十分困難的。   這些煉器世家,說白了就是在吃先祖老本,後世若未有天資卓越者出現,那麼這樣的煉器世家隻能故步自封,難以更近一步。   這所謂的鑄劍煉器,絕不僅僅是熔鐵鑄模,其鍛造涉及了規則運用,不僅需要煉器師實力不弱,同時要求煉器師具備慧眼,於細微之處洞察規則變化。   實力、天資缺一不可。   平民之家或許也會出現這樣具備“器師”之資的天才,但是受限於資源、機遇等因素,往往都是有千裡馬而無伯樂,最終腐朽於底層,化為枯骨。   至於修行六藝之“兵師”,距離駱烆最近的就是他的親哥———駱煥。   世稱“駱家麒麟子”的駱煥,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其修行七錄之一的兵界,正是他在兵之領域傑出天賦的證明。   在領略了長秦更多風土人情後,駱烆等人終於於12月11日抵達這座在人族歷史上留下了輝煌傳說的古城———哲肅。   哲肅原稱武肅城,後因避諱當朝皇帝而改名哲肅,然後就這麼一直流傳至今。   隨著視野不斷開闊,遠山之上若隱若現出一條龐然大物,哲肅城的身影映入眼簾。   如果說龍驤城是一條臥龍,那麼這哲肅城則是一條張開獠牙,作勢架雲飛升的騰龍!   立於山巔的巨大城市,向周圍山脈綿延出恢宏的壁壘,蜿蜒如龍,隱在北方深處。   這哪裡是城市啊!   這是一座,   萬裡長城!   曾經的中州人族先輩,即是於此鎮守邊關,護得身後百姓安定!   迎著巍巍古城走去,依稀可以看到曾經慘烈的戰鬥,城墻外的幾十米的土地,比其他地方土壤的顏色顯得更深沉。   在遠離城門的墻下,地麵凹凸不平,即使經過歲月之偉力,依舊能模糊地看到曾經的地裂山崩———戰爭給這片土地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疤痕。   再看那城門往北的一段城墻,明顯可以看到其色澤和材質都與其他部份的城墻不一樣。   曾經有西域異族於此撕開通往中州的缺口,即使後麵中州人族再次奪回哲肅,那留下的傷痕已經成為抹不去的屈辱。   是恥辱。   因為哲肅特殊的歷史,哲肅城外駐守的長秦士兵也比龍驤城要多,如初雲城那般不設防的情況在哲肅建城史上都未有過,在未來也不會有。   幾十丈高的城墻上,更是巡邏嚴密的披甲士兵,個個麵色冷酷,渾身散發著狠冽的氣息,也正是這種軍中戰火出身的士兵,才能鎮壓得了往來在刀尖上的獵人。   這是巡天司也做不到的———巡天司成員復雜,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公貴族,本身素質就參差不齊,對比哲肅的衛士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哲肅城本身本不是一座生活性質的城市,在建城之初就沒有規劃太多的居住區域,又有其餘十六坊服務於七城,更是使得哲肅城的功能單一。   雖說如此,可如今這哲肅城的人流量,比起宿州其他幾城也不遑多讓。   沒辦法,守著清衡山脈這座寶山,哲肅城就是有著這樣的實力。   又因為哲肅城知府乃是當今長秦天子的親叔叔,更是讓這座城市冒險者最喜歡的天堂!   相比其他建立於清衡山脈的六城,由李道乾親自鎮守的哲肅,秩序更加分明,少有殺人越貨的惡性事件發生,即使偶爾有打架鬥毆現象,都能得到知府最公正的審判。   當駱烆幾人真正走進哲肅城內,才能真正領略到這樣一座邊關巨城的輝煌歷史。   哲肅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南北各有一甕城,曾經的將軍府,如今的知府府邸位於內城以東,延知府南北方向延伸,是連接兩坊的軍道。   在過去,處於哲肅城的軍士可以沿軍道,從萬裡長城迅速轉移至周邊十六坊。   這十六坊作為邊疆防線的重要節點,在整個防禦體係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哲肅以南的最後一坊,將西域西域攔在陸沉界外。   敵方如果想要繞過萬裡長城這道防線,從南隻能繞陸沉界轉至長秦南域。   歷史上西域異族確實有過入陸沉轉南域的行動,隻是陸沉界情況更加復雜,入陸沉的危險比強攻哲肅都難。   如今雖然已經不存在了西域異族,而曾經的長秦大敵怊帝國也已分崩離析,作為邊關重鎮的哲肅已經結束其歷史使命。   但是建立在哲肅的禦敵大陣依舊在默默運行著,不離不棄的守護著過往最後的記憶。   尋了一處熱鬧的客棧住了下來,白天在哲肅城有名的交易市場逛了一逛———交易市場多是一些出售未知礦物、未知殘片、未知的植物。   偶爾會有一些人出售一些殘破的書界,這些殘破的書界由於破損嚴重,已經難為後人繼續作為三書七錄的書界修行了。   一般這種破損的書界都會喂養給自己豢養的妖獸,有時在涉及到修行六藝的時候,也會用到這些相應的破損書界。   當然也有的人想碰一碰運氣,買來想自己嘗試修復完善。   有人這麼做有,自然是有這麼做成功的人。   書界的修復其實說來也簡單,由於書界都是經由作者所著的故事由天道規則作用成書的,所以修復書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梳理出來故事的主線。   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不斷的重復這個主線過程,在一次一次的重現中,書界就會逐漸修復。   但是不說你想要明白一枚書界所對應的原始故事情節,就後期反復重現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比如一個講述和尚西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經的故事。   就需要完善這個和尚經歷的全部八十一難,對於每一難至少要讓其完整的重現,對於和尚經歷的所有,一五一十的恢復。   能通過這種方式重塑書界的,要麼是天選之子,要麼就是本身掌握著與書界相關的記載,通過掌握的線索逐漸復原的。   所以企圖重塑破損的書界,消耗的精力都不亞於自己走一邊問書境。   甚至如果能知曉故事全貌,倒不如自己修改完善,慢慢凝聚書韻,最終交織出新的書界。   由於修行六藝對天資要求太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所以普通市場上流通的與六藝有關的事物不多,而且往往是殘缺的。   駱烆就看到過有一老板,出售一張名作“雙刻馭雷”的攻擊符籙———以書氣催動即可招來天雷作戰,對於缺乏雷屬性、高強攻擊手段的修行者是非常有效的。   符籙由符師以妖獸皮毛、破損書界等為材料製作而成,符籙的威力與所用妖獸皮毛、書界品級以及破損程度有關。   根據符籙的可使用次數分為單刻、雙刻、三刻……以及最頂尖的九刻符籙。   根據符籙的功效威力,可分為金、紫、紅、青、白五級,老板所售的“雙刻馭雷”符即是一張白色品級的符籙———   而且觀其符籙,已經有一道印刻字跡暗淡,顯然是已經使用過一次,這張“雙刻馭雷”在使用次數與單刻符籙一致,但是威力要比“單刻馭雷”符強出不少。   所以隻是這麼一張使用過一次的白色品質的“雙刻馭雷”符,都售價黃金三百兩。   駱烆作為駱氏嫡次子,每月也有家族的資源提高,其中作為在長秦流通的白銀、黃金即是一種,加上一些逢年過節的長輩贈送,駱烆這些年幾經攢下了五千兩的黃金。   已經算的上一筆不小的財富。   這次出行駱烆雖然沒有將這五千兩黃金的實物帶出來,也提前從家族置換了五千兩的金票,打算出來好好淘一淘。   隻是可惜,好的事物實難以流通於下層社會,稍微有著價值的事物幾乎都是在中上層社會中流轉,涉及到修行六藝的更是被家族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