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赴任大理寺(1 / 1)

周帝打開奏本,眉頭微微一皺,不由輕誦道,“《關於掃惡取非穩定江湖構建和諧大周的第一階段工作大綱報告書》,嗯,楊卿這個題名倒是挺……挺別致的。”   隨著周帝閱讀,臉上有本略有奇怪的表情也漸漸嚴肅。   江湖一直是歷朝歷代的一大頑疾,特別是在這樣的高武世界,武學強者可以一人當千,萬軍易辟。   無視法度,藐視朝廷不過是家常便飯。   前朝更有武學宗師,單人獨劍闖入皇宮行刺。   如何處理江湖與朝廷的平衡也是每一代帝王頭疼的問題。   楊清源的這份奏折詳細地闡述該如何來整頓江湖勢力。   這其中的第一步就拉攏和分化。   這個理念一直存在,但是歷代之人在實施的過程中卻總是難為持續。因為江湖與朝廷天然對立,江湖中人對於朝廷有著絕對的不信任,分化打壓這一套,開始的時候有用,但是時間一長,會逐漸失去效用。   但是此次計劃的提出者楊清源不一樣,楊清源不僅僅是朝廷的命官,也是武當派真武一脈的嫡傳,掌門張三豐的師弟。身份上既有江湖屬性又可以代表朝廷。若是由楊清源出麵負責此事,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楊卿,你奏折所言之事,有幾分把握?”   此時的周帝氣質大變,盡顯帝王之威。   先帝為開拓之主,氣質霸烈而威重。   今上為守業之君,氣質溫和而雅量,平常交流甚至感受不到太大的壓力,但涉及到江湖這塊心病,周帝也難以淡定。   “若是僅僅是微臣於奏本之中提到的第一階段,臣有九成把握完成!”   一旁一直默默聆聽沒有開口的錢牧謙開口道,   “清源,上位駕前無戲言啊!你不要胡亂誇口。”   語氣平淡,看似是質疑,實則是在提醒楊清源。   錢牧謙,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也是楊清源和李尋歡的座師。   “院正,下官確有把握。”   楊清源回了錢牧謙一個眼神,示意自己知道分寸。   在得到楊清源肯定的回答之後,周帝沉思了片刻,開口道。   “牧謙,你讓內閣擬旨,交司禮監用印,擢翰林院侍讀學士楊清源為大理寺丞,暫領大理寺日常事務,加文華殿行走!其在翰林院的職務,一應保留。”   “臣遵旨!”   “謝上位!”   錢牧謙和楊清源一前一後領旨。   周帝繞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楊清源說道:“大理寺因故荒廢多年,前路坎坷,清源你要多多費心了。”   楊清源聽出了這道旨意裡的深層意思。   若是單單升任大理寺丞,那麼在六扇門、錦衣衛等的眼中楊清源沒有絲毫的震懾力,大理寺荒廢多年,外人眼中隻是明升暗貶,不會有人理會他。   現在周帝不僅保留了楊清源的侍讀學士,還加文華殿行走,情況便完全不同了。   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慎行閣、東閣等閣殿的大學士,那都是閣臣,這些閣殿的行走就是未來大學士的候選人,真正意義上的儲相。   如此,楊清源出任大理寺丞,不僅不是貶謫,反而表明了周帝重整大理寺的決心。   “臣必不負天恩!”   “清源,旨意下達後,你就重新把大理寺的臺子給搭起來吧!周帝的輕輕扶額,眉宇間盡是疲態,“朕今日有些乏了,午間要小憩一會兒,你們退下吧!”   “臣必然不負聖望。”   隨後楊清源與錢牧謙躬身一禮。   “臣等告退!”   行至殿外,錢牧謙停下了腳步。   “清源!你選擇的這條路不容易啊!如今朝中,六扇門、錦衣衛、東西兩廠各大勢力犬牙交錯,神侯府,護龍山莊也隱於暗中,北境趙王對聖位虎視眈眈……天下已亂象初現!”   楊清源因為錢牧謙的話懵了。   不是話裡的內容而是說話的方式。   束音成線,隔空傳音。   相當高明的內功,至少遠在楊清源這個武當嫡傳之上。   楊清源眼中神華一閃。   天饋道瞳,明察秋毫。   這一對神異道瞳,竟看不穿錢牧謙身上的半點真氣流動。   上一個讓他的道瞳難以看穿虛實的是武當的真武道尊,天下第一人——張三豐。   錢牧謙似乎是看懂了楊清源眼中的驚訝,傳音道,   “我身為翰林掌院學士,儒家門徒,會點武藝防身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麟德殿中盡是上位心腹,尋常宮人不得靠近,並無大礙。但出了麟德殿,這宮中盡是東西兩廠耳目,傳音也是不得已為之。”   錢牧謙在傳音之時正常行走,毫無異樣,一看技能熟練度就不低。   “你政務上若有什麼難題,可以請教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於延益,他為官剛正清廉,又與我師出同門,是值得信賴之人。”   “多謝老師!”   楊清源內功雖然不如錢牧謙,但是畢竟是武當嫡傳,道門絕技——天遁傳音信手拈來。   兩人一邊傳音交流一邊向宮外行去。   一場江湖與朝廷的變革也即將拉開序幕。   ----------------   三日後,聖旨下達。   朝廷內外一片嘩然,大理寺閑置多年,再次啟用,背後的意味,值得揣測。   錦衣衛、六扇門、東西兩廠、神侯府、護龍山莊等府衙開始頻繁活動,特別是錦衣衛、六扇門和神侯府,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理寺在名義上是他們的上級機關,誰都不想自己的頭上多個管事的。   京城之中,波瀾暗湧。   而大理寺的實際掌控者,大理寺丞楊清源楊大人,此刻正站在大理寺的門前懷疑人生。   “這就是大理寺嗎?”   楊清源看著眼前連漆都已經完全脫落的大門,不確定地問著帶著他一起來此的吏部書吏和戶部書吏。   “回楊學士,此地確實大理寺無疑了!”   吏部書吏看著大門,語氣帶著三分堅定,三分懷疑,四分的不知所措。   楊清源疑惑地看了一眼,不愧是吏部的書吏,確實是人才,一句話中竟然有如此復雜的語氣。   不理會腦中亂七八糟的想法,楊清源上前輕輕推開了大理寺的大門。   “吱!……嘭!”   大理寺的大門應聲倒地。   對,不是應聲而開,而是倒了!   “這……!”   楊清源看著後方的戶部、吏部的書吏,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年久失修,年久失修。”   戶部書吏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強行解釋道。   楊清源再次強行讓自己忽略掉這些,踏入了建(年)築(久)古(失)拙(修)的大理寺中。   “什麼人!敢擅闖大理寺!”   楊清源剛剛領著戶部與吏部的兩個書吏踏入大理寺正門,就聽見了一個蒼老的疾喝之聲。   顯然剛才大門倒下的聲音,現在驚動了大理寺正在當值的官差。   “這地方……竟還有人當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