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理寺的盟友(下)(1 / 2)

其實之前楊清源也想過將漕運徹底收歸國有,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

一則這是與民爭利,不利於朝廷的名聲;二則除非朝廷全麵掌控,不然漕幫這樣的組織還是會再度出現,可能就是換了個名字,就像後世的資本一樣,倒下了一家就會起來另一家,因為市場和生存空間就在那裡。

有利可圖,就一定會有人去做。

經過再三思考,又和狄知遠簡單商議了一些疑難問題,才有了今日楊清源提出的方案大綱。

將漕運這個壟斷行業,以國企合資的形式納入朝廷。

朝廷不直接出麵,卻是漕幫背後最大的股東,剩下一個不屬於朝廷的股東,是武當派。

武當和朝廷關係,自不必多言,武當掌教張三豐便是大周國師,四舍五入,武當也是朝廷的人。

所以漕幫也是朝廷的漕幫,妥妥的國企。

在商量完第二件事情之後,楊清源又桌上取出了一本奏本,這才是楊清源真正的殺招,就算前麵柳獨峰不同意,這份奏本也足以讓柳獨峰改變主意。

“這是本官上書內閣的奏本,與柳捕頭有關,柳捕頭可以先看看。”

柳獨峰接過奏本之後慢慢翻動,這是一份對於糧倉案的簡述,但是在看到最後之時,柳獨峰再難保持一貫的鎮定和從容。

“楊大人這?!”

楊清源抿了一口茶後,微微一笑,“以柳捕頭對社稷之功,這區區男爵怎麼當不得?!”

這奏本前半段簡述了糧倉案,但是之後畫風一轉,轉到了柳獨峰身上,為柳獨峰鳴不平,隨後為其請功、賜爵。

柳獨峰在朝中的地位很尷尬,其餘暗五部的統領各有來歷,足以對抗文官集團的壓力,但是柳獨峰是身份最低微的。

平民出身,得聖上賞識,破格提拔為五品。

但是這也到了柳獨峰晉升的上限了。

大周文官以科舉取仕,柳獨峰這種情況,周帝又不能賜同進士出身。

武將以蔭封和軍功領職,但柳獨峰這個工作性質也不能往武將裡排。

所以就導致了目前這個尷尬的局麵,五年之間,柳獨峰所立之功,隻有賞銀,未有晉升。

而楊清源的奏本之中卻提出了一個新的辦法——賜爵。

大周不比前朝,並沒有非軍功不得封爵的明確說法,大家隻是將其當做慣例。

楊清源就是基於這個前提,提出了封爵。

以柳獨峰製衡江湖,維護治安,破獲大案的功勞來看,便是賜個子爵都是應該的,但是楊清源還是保守了一波,在奏本中請賜柳獨峰男爵勛位。

自古官、爵分離,官掌實權,爵有食邑。

但是爵位隻有虛銜,沒有實權,雖然地位不低,但是在朝中分量卻不夠。

故而勛貴集團才會抱團取暖,對抗文官。

但是柳獨峰缺的隻是地位。若論實權,柳獨峰可以不經聖旨和內閣調動上千捕快,這樣的權力,朝中能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