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兩次,都是由在下先行公布,如此行徑,實在是在下的失禮!這次就由院主先行公布答案吧!也彰顯我等的君子之風。” 褚恭以為他後手就能贏,還是天真了。 楊清源在三樓之上,微微思考。 周明生作為幕後之人親自出手,必然是有一定的把握。 劉賓不願得罪周明生,而樓下的文人多有為其招攬者,隻要下一首詩不能成碾壓之勢,那麼周明生便會集眾人之勢,強行更改評判結果。 楊清源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子瞻先生,借詩一用。 提筆蘸墨,落筆揮毫。 一篇詩文一蹴而就。 此次楊清源沒有用簪花小楷,而是行書摻雜了飛白體,筆意之中的淩雲之韻似乎要透紙而出。 一旁的青蕪院主卻不明白楊清源此舉的含義。 如此短的時間,能做到這種程度,實屬不易,詩文也算是一篇佳作。 但是青蕪院主已經看出了周明生出麵的意思,她不信楊清源看不出來。 這篇詩作,似乎相比於前,還略有不如。 青蕪院主,不知道楊清源在想些什麼!? 隨著小侍女將詩文送下,楊清源所書的詩文展現在了眾人麵前,映入眾人眼中的乃是一篇迥然不同的書法, 其紙之上鋒芒和傲骨,絕不是青蕪院主一個女子可以書寫出來的。 一般女子的字體筆意會相對溫婉一些,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數百年前的那位傳奇女帝,日月當空,威淩天下。 她的字體,其鋒芒還在一般的男子書法大家之上。 但從剛才簪花小楷來看,這幅字和之前的字跡,大概率是兩個人的手筆。 但是這詩文雖然上佳,但是和前麵兩篇相比,似乎在立意和內涵上都略遜一籌。 下方的一眾文人才子議論紛紛。 “這字雖然是好字,但是這詩似乎就一般了些。” “這詩也不能說一般,隻不過和之前兩詩一詞比起來,似乎是差了一些。” “怎麼叫差了一些呢?!第三題的乃是寫黃昏,他分明隻寫了夜晚和黎明,這分明是偏題了!” “詩才盡矣……” “……” 在一眾的議論聲中,劉賓卻是呆滯原地。 “怎可如此?”劉賓站在二樓之上,滿臉的難以置信,口中不住地喃喃道:“怎可如此?!怎可如此?!!” 樓下眾人注意到了劉賓的動靜,心中大為詫異,這首詩不能說是平平無奇,但也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 “大開眼界,真是大開眼界!沒想到竟然還能這樣寫詩?!!我妄讀詩書二十載啊!” 開口贊嘆之人乃是翰林院庶吉士,陳宣。 在反復看了兩遍之後,陳宣瞪大了眼睛,眼神火熱。 在場眾人看到劉賓和陳宣的模樣,自然知道這首詩中是另有玄機啊? 但眾人再次望向了那詩,左看右看,依然未能瞧出個所以然來。 眾人表情逐漸尷尬,莫非自己等人與劉侍郎、陳大人的文學水平差那麼多?! 不說寫出一首好詩,現在甚至到了連青蕪院主的詩看都看不懂的程度了嗎? 實在是看不懂詩中奧秘,其中一人上前一步。 “還請劉侍郎為學生解惑。” 越來越多的人,跟隨其後。 “請劉侍郎解惑!” 劉賓捋了捋胡須,笑著說道:“諸位再看看此詩。” 眾人心下疑惑,再次圍在了紙箋之旁。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鬆徑小,巷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晚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可無論他們怎麼看,這一首詩,似乎都沒有什麼出彩之處。 此詩甚至有跑題的嫌疑,隻能算是勉強描寫了幾句黃昏的情形,與主題的黃昏隻能算沾邊。 “劉侍郎,您就別賣關子了!” 劉賓搖了搖頭,說道:“諸位,不妨將這首詩反著讀試試。” “反著讀?”眾才子心中大惑不解,不知道劉賓在賣什麼關子?詩還有反著讀的? 但是沒辦法,誰叫自己不爭氣,連看都看不懂呢?! 能按照劉賓的說法,反著讀這首詩。 其中一人下意識地讀了出來:“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晴日晚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嘶,這……恐怖如斯啊!!” 隻讀了一句,在場眾人便倒吸一口涼氣,青蕪院的溫度也跟著上升了一度。 “怎麼可能?” “非人哉!?此詩神乎?!” “這,這首詩反著讀,居然,居然也是一首詩!而且對仗工整,韻律絕妙!!!這這……” 經劉賓如此一點撥,在場眾人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妙所在。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鬆徑小,巷當泉眼石波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晚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晚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巷,小徑鬆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這首詩無論正讀反讀,都是一首佳品詩詞,而且無論正反,其韻律、詞句都堪稱上品。兩者疊加之下,這其中的意味自然就不一樣了。 想要寫一首意境、韻律、詞句都上佳的詩句,此時青蕪院中能做到的至少有一掌之數。 但想要寫出那一類正讀倒讀都是詩,意境還不差的詩詞,卻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甚至根本不確定能不能寫出來。 順讀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曉的話,那麼反讀則是從黎明曉日到漁舟唱晚。 正讀、反讀同樣工整貼切。 此詩的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麵,怕是已經登峰造極了! 在場眾人此時沒人覺得這首詩是青蕪院主寫的。 這樣的奇詩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她寫不出來。 此界的詩詞水平遠遠不如藍星, 而這首詩因為其技法的特殊性,所引起的震動,甚至還要超過那些楊清源之前抄的詩。 詩詞歌賦,不過是為了借景抒情、借物言誌。 但此詩的作者開發了一個詩詞的新流派,既不是為了抒情,也不是為了言誌,而是單純地為了顯示自己的詩詞功底。 為了打臉而進行的純粹炫技——是為炫技詩! 如此詩詞,即便是周明生想要在評判時動手腳,也做不到。
第324章 炫技詩(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