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在努爾哈齒、大祭司和公子羽眼中就變成了極大的優點了。
一旁的完顏陳和尚也向著大祭司一禮,“大祭司!還需要勞煩您為先國主賜福祈禱、祭祀升天!”
而暗中,完顏陳和尚則對著大祭司傳音道,“煩請大祭司查明國主的真實死因。”
大祭司點了點頭,給了玩意陳和尚一個放心的眼神,隨後便帶著群臣來到了完顏宗望的遺骸停放之地。
因為禮儀和習俗,外臣不得入,所以隻有大祭司一人進入。
完顏陳和尚並不知道,他所信賴的大祭司,已經和努爾哈齒沆瀣一氣。
半個時辰之後,大祭司推門而出,開口宣布道,“國主確實是崩於斧鉞之下,重傷不治,禦龍殯天。”
聽到這裡完顏陳和尚反而信了一分。
完顏宗望也是不凡,在禁衛軍的保護之下,還能以斧鉞傷他,那完顏宗弼的螭尾鳳頭金雀斧確實有極大的嫌疑。
跟隨的群臣也是議論紛紛。
“怎麼樣?!陳和尚兄弟,現在相信了吧!”
完顏陳和尚沒有說話,完顏宗望死於斧鉞之下,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不過現在完顏陳和尚也沒什麼證據能夠查明事情的真相,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保證國主之子能繼承皇位。
完顏陳和尚身後的眾臣見帶頭的人都沒了聲響,也少有說話者。
包括剛剛的蘇卡列,他雖然不信努爾哈齒,但是對於大祭司確實相信的。
當下,無端的懷疑隻會導致會寧大亂,還是先擁立新君,再慢慢調查這件事情。
“既然事情已經清楚了,那麼各位準備一下大皇子的登基大典吧!”
努爾哈齒剛剛說完,就有提出了反對!
“先國主崩於刀兵,並未有遺詔留下,新國主的人選,自當由群臣推選,怎可如此草率!”
此言一出,努爾哈齒心中已然樂開了花。
果然不出公子羽所料,新君的人選會比老國主的死因更加引人關注。
對於大部分臣僚來說,老國主已死,計算查清了死因又如何?!
對於眾臣並沒有直接的好處,反而是新國主的人選,才和眾臣的利益息息相關。
當他們的注意力被新國主的人選吸引後,時間一長,誰還會在乎老國主的死因?!
“我靺鞨女真一部向來也是幼子守灶,這國主之位理當由三皇子繼承!”
話沒說完,這個觀點就遭到了其餘大臣的反對。
“荒謬!我建州因學習周廷之製而日益強盛,縱觀八荒諸族,哪一家不是學神州之法?!既然學了人家,就該學到底!大皇子,為嫡為長,自然應該是由大皇子繼位!”
“不然!下官以為,二皇子天資聰慧,他才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
“……”
瞬間,群臣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擁護自己支持的皇子。
而完顏陳和尚和蘇卡列等極少數對完顏宗望忠心耿耿的大臣卻沒有參與到這場爭端之中。
他們原本便是效忠於完顏宗望的,三位皇子年紀都不大,而且都是完顏宗望的親子,誰繼位對於他們意義不大。
麵對吵成一團的局麵,努爾哈齒並沒有阻止,而是任由群臣繼續爭吵。
這種爭吵,能夠讓人忽視完顏宗望兄弟的真實死因,等到他們反應過來,努爾哈齒已經徹底掌握會寧府。
至於新國主的人選,努爾哈齒有兵權在手,又掌握了宮城和皇後、太後,那些大臣的爭吵其實沒有任何的意義,最終的拍板權還是在他手裡。
話又說回來,三個稚子,哪個上位又有什麼區別呢?!
兵權政權盡握於他手,國主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於是,努爾哈齒任由這種爭吵持續了三日,直到第四日廷議之時,努爾哈齒才拿出了皇後和皇太後的懿旨,立大皇子完顏齊為國主。
當然還是很多人持反對意見的,但是這些意見在禁衛軍的刀劍之下都盡數消失了。
唯一有資格反對的完顏陳和尚卻並不在意新君是誰?!
就在昨天,努爾哈齒找到了完顏陳和尚,像他承諾不會攝政,隻是輔政,等到國主成年親政之時,自然會還政於國主。
這不僅僅是口頭承諾,努爾哈齒還付之以行動!
奉皇後、皇太後懿旨,任命古通王努爾哈齒、都元帥完顏陳和尚,已經完顏皇室之中威望極高的完顏宗乾為輔政大臣。
如果說,之前隻是努爾哈齒的口頭承諾,那麼現在就是實打實的誠意了。
“臣完顏陳和尚,參見國主!”
在宣布完皇後和皇太後的懿旨之後,完顏陳和尚第一個跪在了完顏齊的麵前行禮。
他的舉動也帶動剩下的人,此刻大局已定,再爭執也沒有意義了。
“參見國主!”
看到眾臣的反應,努爾哈齒的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他既然敢讓完顏陳和尚當這個輔政大臣,自然會讓他沒有辦法染指政權!
就在國主登基的第三日,趙王朱楷,趁著新君剛立,人心未穩之際,出兵北伐。
這就是努爾哈齒的底牌之一,將完顏陳和尚逼出會寧。
趙王朱楷驍勇善戰,根本不是普通後金將領能對付的,於是完顏陳和尚便帶著他的忠孝軍前往前線了。
後金的大權也徹底落入了努爾哈齒的手中。
公子羽的大計,再成一步!
---------------------
越州,山陰府。
楊清源和狄知遠發現了銀庫底下的密道之後,立刻下令將越州銀庫之中的銀子轉移,而越州銀庫也被封了起來。
“知遠,可查出什麼東西來?!”
狄知遠負責重新復查越州銀庫的安防係統,以期能查出什麼漏洞來。
狄知遠聞言無奈地搖了搖頭。
“大人,我檢查過所有的聽地缸都沒有問題,開始還以為是因為距離原因,於是我特地找人了在兩個聽地缸的中間位置向向挖掘了一段,但是那個動靜根本瞞不過聽地缸!”
楊清源聞言,愈發不解,這兩天,他和狄知遠一直在研究,到底如何才能通過地底將這銀兩帶出,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辦法。
楊清源和狄知遠還分別質詢了負責防衛的神武軍和銀庫的大小官吏。
但是神武軍的人,一問三不知,從來就沒人將大批的銀箱子帶出過銀庫。
而銀庫的官吏更加離譜,有五人還未查就直接畏罪自盡了,剩下都將責任推到了已經身亡的越州銀庫掌庫李達身上。
隻有銀庫銀曹王立還算公允,為掌庫李達說了幾句公道話。
調查再次陷入了僵局之中。
就在兩人一籌莫展之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卻有人帶了消息。
沒錯,越州都察使李尋歡再次立功了!
他從被抓的錢塘長史吳安康的身上再次找到了突破口!
李尋歡在審訊之時問出,半個月前,金錢幫曾經送了吳安康三萬兩銀子,李尋歡帶著到吳安康家中的密室之中搜查。
結果從這密室之中搜出了三萬兩,都是越州銀庫的官銀!
要知道,官府的官銀有自己的鑄造之法,官府所鑄庫銀成色偏灰,而市麵上自鑄的銀兩,成色青白。
但是官府的庫銀每一筆的支出都有詳盡的記載,越州支出的官銀根本沒機會被貪瀆如此之多,除了那消失的八百萬兩!
------題外話------
五千字章節奉上
端午快樂 16317/1053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