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威營原本便是舉棋不定的,其中有不少原長林軍的將士,隻不過是在秦頤巖的安撫下,才保證中立。 而秦頤巖也不敢在此時大規模的更換將校,一旦發生嘩變便得不償失了,故而隻能緩慢的對於非朱瞻坤的嫡係進行勸降和招攬。 而長林軍出身的那些將校對於朱瞻坤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普定侯陳環和東川侯胡斌的到來,就像是火藥桶裡點燃火星,瞬間爆炸開! “立魏王,誅叛逆!” 在這聲音下,原本效忠於朱瞻坤的校尉士卒開始喊叫,串聯,混亂之聲此起彼伏、隨著第一個人抽刀砍死了維護秩序的秦頤巖近衛之後暴亂開始了。 有長林軍組成的中下層軍官,從隊正到千總、校尉,開始迅速地組織起來。 原本穩住的禦林軍城北大營,炸了! 普定侯、東川侯雖然是勛貴子弟,但卻不是酒囊飯袋,在此刻展現出了不俗的軍事素養,立刻將禦林軍大營分割,將秦頤巖所在的中軍大帳包圍在了中間,切斷了他與其他兵馬的聯係。 禦林軍的調動,必須要聖旨。楊清源之所以能調動禦林軍,是因為他在原天策軍、晉陽軍中無與倫比的威望。城內大營中兵馬之中,四武營大部分都是原天策軍和晉陽軍的兵馬,來不及改組。 但是在兵部右侍郎李澄光的調動之下,四武營被“正常”地調防到了神都外城內。 這才有了楊清源抓住機會,起兵反叛。 但是普定侯和東川侯沒有這樣的威望,他雖然在軍中有些親信,可遠不能和楊清源相比。 所以他們隻能等待機會。 東川侯胡斌等了大半晚上,終於等到一個契機!一個翻盤的契機! 胡斌的心腹為他送來了楊清源以太後名義發布的天子已死的懿旨。這懿旨楊清源原本是做勸降之用的,但現在卻被胡斌當成了信物,來調動城北四威營的兵馬。 四威營的中下級軍官,都是原太子府長林出身,對於朱瞻坤忠心耿耿,在得知了楊清源起兵反叛,戕害天子之後,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於是在東川侯和普定侯的鼓動之下,開始暴動。 這其實不算楊清源布局上的失誤,不管如何,隻要是穩定局勢,楊清源是必然要借太後的名義,穩定各方的。這是一步必須下的棋,而東川侯和普定侯,在這一步棋中,找到了反叛的契機。 他們都是帶過兵的將軍,深知得禦林軍者,得神都! 雖然京中還有金吾衛、禦林軍等小股兵馬,但這些兵馬久疏戰陣根本不是禦林軍的對手。 為首的東川侯胡斌沒有擅動,直到此刻,他把握住機會,聯合普定侯陳環發起致命一擊! 若是讓他們真的掌握了城北大營,那對於神都便有了真正的威脅。 局勢在陡然間,撲朔迷離了起來。 此起彼伏的喊殺聲回蕩在城北的夜空中。 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時候, 同時,數不清的信使往神都內城、外城傳信,要求各府護衛、私兵起兵,聽從普定、東川二侯的號令,撲滅楊清源所部叛亂。 不僅如此,東川侯還派出了數名信史,向京畿其他郡縣及京畿四關守將而去。 要求京畿其他郡縣的兵丁以及四關的守關士卒立刻奉命起兵勤王。 局勢在短短兩個時辰之間,風雲變幻。 夜間的形勢,在寅時末,急轉直下。東川、普定二侯掀起了浩浩蕩蕩的反抗浪潮,以雷霆萬鈞之勢,撲向楊清源。 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秦頤巖雖然是沙場宿將,但手中可用之兵捉襟見肘,隻能堪堪抵禦四威營的進攻。 短時間內自保無虞,但已經無力鎮壓城北禦林軍的局麵,在長林軍中層將校的裹挾之下,這支禦林軍的大部已經被東川、普定二侯控製。 “向楊侯求援!” 秦頤巖不是那種死要麵子的,他一察覺到局勢不可控便立刻讓麾下士卒帶著迅雷鴿趁著夜色沖出重圍之中。 皇城外廣場上,匯聚著已經投降的金吾衛、羽林衛士卒,場麵微微有些騷動。 因為剛剛如沸水破冰般將他們擊潰的耀武營再次集合了,同時聚集的還有奮武營的將士。 楊清源再次披上了玄色的披風,現在能以最小的損失鎮壓叛亂的隻有他自己。 而且此時王華、李尋歡二人已至武英殿中,可以代替他穩定神都大局,其餘之人也在陸續趕來。 此時,神都外城十二門都開始出現了騷亂。為天子報仇這種理由冠冕堂皇。那些發動騷亂之人真正看重的是神都裡的美人,財富! 兵過如篦,這並非戲言而已,而是確實存在。 其中膽子最大的明德門校尉,帶著他護城的兩千人馬向著京畿殺來,平叛是假,縱兵劫掠,搶奪美女財富是真! 但他們的運氣顯然不好,他剛剛率軍入城展開劫掠的時候便遇到了率領三百踏白營輕騎巡視城中,穩定治安的驃姚將軍楊過。 明德門校尉在看清了對方人數之後,心中的畏懼之意立去。 在他的認知之中,打仗就和街頭鬥毆一般,誰的人多,誰就能贏。 現在他有城防軍兩千人,對麵不足五百人,這怎麼輸?! 在明德門校尉整軍之際,楊過掌中血紅如玉的豪龍膽槍鋒一指。 “楊侯有令,敢亂劫掠者,軍法從事!” 楊侯之名顯然起到了作用,明德門校尉開始了收攏剛剛散開的兵馬。 不過不是為了遵守軍紀,而是為了擊潰楊過一行。 “弟兄們,殺光這些人,神都城中的金銀財寶美嬌娘任你們取用!”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一支城防軍此刻也是氣勢大振,兩千人列陣,可不是鬧著玩的。 一旁的校尉見狀小聲詢問楊過道,“將軍,匪軍勢大,要不要調兵前來彈壓!” 楊過聞言輕蔑一笑,“一群烏合之眾,也算勢大。” 楊過可是經歷過楊清源以三萬騎兵破三十萬敵軍的晉陽之戰的,隨即挽了個槍花,回身往後喊道:“弟兄們,今日隨我沖陣!” 三百踏白營騎兵皆被楊過所鼓舞,回應他的是沖上雲霄的聲音:“殺!!” “殺!”三百踏白營的精兵齊聲大喝。 隨著跟著楊過殺入了城防軍的陣中,其疾如風,侵略如火。這才是天策軍踏白營的風采。 他們跟隨楊侯和小楊將軍先敗北乾、再滅後金,縱橫萬裡,橫行天下之時,爾等在京中有操練否?! 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同時耀武、奮武二營在楊清源的帶領下,已經逼近至城北禦林軍大營。 “咚!咚!咚!” 戰鼓之聲再次響起。 楊清源握緊了手中的鑌鐵長槍,槍鋒直指敵陣之中的普定、東川二侯。 “殺!” …… 大明宮武英殿中,王華、李尋歡眾人正在等待這消息。 即便以王華的沉穩,此刻內心也是無比地煎熬,隻不過所有的焦急、煩躁、不安、擔憂都被他收斂了起來。 他現在代為主持神都城內大局,任何人都可以亂,唯獨他不能亂。 就在眾人等待之時,突然殿外傳來的急促的腳步之事。 “捷報!” 不等信使進殿,眾人便沖出了殿外。 一南一北,兩個信任幾乎是同時到達。 “報!驃姚將軍率軍擊破趁亂劫掠兵馬,持明德門校尉首級繞行城內,警示城內,現已穩定城中局麵。” “報!楊侯率耀武、奮武二人擊破四威營,生擒東川侯胡斌,斬普定侯陳環首級傳閱三軍,此刻已壓服城北大營。” 武英殿外,驟然爆發出快意的笑聲,就連沉穩如王華也是狠狠一擊掌。 神都大局定矣! “喔喔--喔!” 不知道哪裡忽而傳來公雞的打鳴聲。引吭洪亮,響徹天際。 長夜難明神州天,雄雞一唱天下白。 —— 長夜逝去,黎明已至。 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見群龍無首,吉。 楊清源起兵攻破大明宮誅殺朱瞻坤之後,他的計劃便順利,按照他設想的那樣,神都開始漸漸被他所掌控。 但他的對手不是傀儡娃娃,不會任由他擺布。終於在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刻,隱藏在暗夜之中的敵人出手了。 普定侯陳環、東川侯胡斌抓準時機,奮力一擊,成功挑動了神都以北的禦林軍大營的暴亂。同時蠱惑神都十二門守將作亂。 神都之中,漸成鼎沸之勢。 然楊清源當機立斷,親率兵馬擊破作亂的普定、東川二侯,終於在黎明之前,平息了這由人掀起的驚濤駭浪。 而神都之中,朱瞻坤的嫡係以及反對楊清源的人暫時沉寂了下去。並不是因為昨晚的起兵耗光了他們所有的元氣,而是他們在暗中積累、醞釀著力量來反戈一擊! 楊清源為天下名將,有孫吳韓李之才,他昔日的戰績再加上昨夜東川、普定二侯的一死一成擒已經證明了想要軍事上對付楊清源,就是給人送戰績。 既然軍事不行,那就在政治上對付楊清源吧。 時機,就在今日的大朝會上。 神都之中各府衙大小官員千餘人。 其中,有常朝資格的朝官不過三百餘人。擁有廷議資格的人就更少了。基本就是:諸閣殿大學士,大九卿——六部尚書及都察院都禦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六部侍郎,國子監祭酒,翰林掌院學士,六科都給事中,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皇室代表、開國四王、諸國公等。 楊清源想要扶十三上位,就必須讓這些人舉行廷推,方才是名正言順,這可不是光用拳頭就能辦到的。 此時的武英殿已經成了兵變後,楊清源一係的中樞。 武英殿內,王華正在快速地吃著早點,同時在處理著京中的雜務瑣事:軍隊的後勤,傷兵的醫治,百姓的安撫、人員、物資的調配,信息的傳遞等。 而和王華一動被捉拿的劉既白現在已經光榮地成為了王華的跑腿小弟。 李尋歡看著忙前忙後的劉既白笑道,“沒想到當年神都的大紈絝也站在我們當中了!” “他雖然不學無術、性子不夠堅毅、武功也不行、還喜好奢華、狐假虎威……但是對於兄弟義氣確實沒什麼問題,更要的是三觀很正,本性善良。” (劉既白:……,真難為你說出我兩個優點。) 隨即王華將話題轉向了之後的事情,“考驗才剛開始,但接下來,應該不會太難走。” 最艱難的兵變已經渡過,京城已經穩定下來,楊清源手中握有十五萬禦林軍的兵權,已經沒有人可以撼動他對於京城的控製,接下來僅僅是一道證明題而已。 不是選擇何人登基,而是如何讓吳王名正言順地登上皇位。 …… 中山王府。 中山王為開國四王之首,老中山王徐天德更是曾經的軍方第一人,雖然自他病逝之後,中山王府江河日下。 但開國四王就是開國四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小妹,剛剛有人來勸說我,讓我不要參加今日的大朝,你說我去是不去?” 一邊吃著桂花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邊打著哈欠的徐妙雲開口道,“哥,這人跟伱什麼仇啊?” 徐忠壽被徐妙雲這個問題問得摸不著頭腦,“什麼什麼仇?!人家是和我們中山王府也有幾分故交。” “哦?!”徐妙雲懶洋洋地說道,“那肯定是背地裡見不得我們中山王府好。” “……” 徐忠壽、徐膺緒兄弟被自家小妹這舉動搞得一愣一愣的。 雙方智商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見兩個憨憨兄長眼巴巴地盯著自己,徐妙雲開口道,“既然沒有仇怨,為什麼要讓我中山王府錯過這大好時機?!” “大好時機?!”徐忠壽和徐膺緒麵麵相覷,“可是小妹,昨夜你還說不要插手政變之事啊!” “……”徐妙雲覺得自己這倆兄長雖然長於軍略,但是在政治上真就是倆愣頭青。 “我說的是,不要參與政變,可是現在政變已經結束了!” 徐妙雲放下了手中的桂花糕,“我問你們倆,給你們十五萬精兵,能打贏現在的手握禦林軍的楊清源嗎?” 徐忠壽搖了搖頭,“打不過!” 一旁的徐膺緒補充道,“除非再給我十五萬……” “嗯?!” 徐忠壽和徐妙雲都直愣愣地看著徐膺緒。 “那我也打不過……” “……” 徐妙雲雙手一攤,“那不就結了,既然現在結局已經注定,那等什麼!?早一步支持吳王,就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啊!” 在徐妙雲的講解之下,二徐恍然大悟。 “二弟!快!隨我入宮!” (本章完)
第685章 1唱天下白(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