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博弈(1)(1 / 1)

含元殿的偏殿內,在場的諸公都是大周朝廷的高層。 身居廟堂之高,誰會因為情緒,就去決定某一件事情呢?! 都是要算算利益得失的。 這個利益得失是廣義上的,比如程青鬆,權勢對於這位老先生來說已經不放在心中,但是青史留名於他便是難以拒絕的利益。 而楊清源提出的限製君權,若是能做成,那便是青史之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錢牧謙、徐忠壽、朱無視也是如此,他們各有利益。 且現在的形勢很明顯,楊清源兵權在握,即便是他們不認可楊清源弒君的行為,正麵對抗也沒有好結果。 楊清源願意給梯子,自然要趁著這個時候下來了。 有人願意下來,自然也會有非得和楊清源死磕的人。 眼見自己的本家被楊清源帶走,陳進儒急了,要是繼續坐以待斃,接下來死的就是他了,所以他正在積極地串聯宗室,想要借宗室之力來對抗楊清源。 宗室之中確實也有蠢貨,在陳進儒的遊說之下,竟起了別的心思。 大家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孫,為什麼我不能當皇帝?! 那可是至尊之位,有多少人能夠不心動?! 而且現在也沒什麼生命風險,不過是在廷推新君的時候多說一句罷了。 就在他串聯宗室,聯絡原太子的親信的時候,含元殿內,朝廷諸公正在商議政變之罪。.. 現在有兩個問題:第一,如何處理楊清源的弒君之罪。第二,擁立新帝。 按理說,群情激憤,當以第一個問題優先。但,剛剛錢牧謙、程青鬆等人的態度,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朝中的大老不願意追究,那剩下的人想要追究也有心無力。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個問題便優先了。 政治遊戲就是如此,除非像宋問嚴這樣忠直且缺少政治經驗的愣頭青,不然就剩下兩路。 看得透功名利祿的,可以辭官不做。倘若參悟不透,那就隻能忍下楊清源。 王華看向程青鬆,開口問道,“程老大人,您德高望重,您怎麼看?!” 按理說內閣首輔李宏毅不在,錢牧謙這個文淵閣大學時兼禮部尚書才是現在的朝堂第一人,王華應該先征詢他的意見。 但是錢牧謙是王華的座師,二人又是同鄉,所以王華先征求了程青鬆的意見。 程青鬆被問道,表現出明顯的鬱悶且不滿。 “大行皇帝冤殺於延益,確實是昏聵之舉。楊清源起兵弒君固然太過偏激,但是說實話,也沒殺錯!” 程青鬆對於朱瞻坤殺於延益的事情態度很明確,朱瞻坤就是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他不僅僅殺了於延益,還查封了和於延益關係良好的崇文書院,殺了崇文書院的山長、教諭以及傑出弟子,而且楊清源所說的朱瞻坤毒殺了太宗文皇帝,程青鬆是相信的。 楊清源的人品可朱瞻坤還是要靠譜的。 “如今這局勢,天子死都死了。我等還能如何?難道發動百官與對抗到底嗎?那最終是什麼結果?圖什麼呢?!” 而且就算百官聯合對付楊清源,難道他就會束手就擒嗎?!鬧到最後,那就隻有雙方的混戰。 屆時,政局動蕩,天下大亂,外族入侵,神州陸沉,那他們個個都是千古罪人! 程青鬆話裡話外就一個意思,天子反正已經被楊清源噶了,那就別惹事了,將損失降到最低就可以,別再惹出新的事端來。 而且今晨,楊清源已經在程青鬆的府上談過了。 楊清源沒有絲毫篡位的野心,甚至他可以放棄現在手上的官位權力,削弱自己在朝中和軍中的影響力。 有多少人能走到這一步呢?! 說句不客氣的話,楊清源現在是有掀桌子的能力的,即便沒法篡位,也可以趁機向朝廷索要更多的好處,比如官職,比如爵位。 但他沒有! 而且從內心而言,程青鬆就覺得楊清源比陳進儒那群先帝遺黨靠譜得多。 不僅僅是他,包括錢牧謙、李蔚光、朱無視等人都是怎麼覺得的。 楊清源確實有宰輔之才,他提出的限製君權計劃,也得到了錢、程兩位大老的認可。 所以剛剛在含元殿內,當王華拋出“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議題,他們都對此進行配合。 在程青鬆表態之後,王華將目光看向了朱無視,他是宗室代表,老宗正不在,朱無視就是宗室第一人。 “王爺,您意下如何?!” 朱無視麵上穩如老狗,但內心正在吐槽楊清源。 還我以為如何?!我有的選嗎?!天香豆蔻都在楊清源手裡,隻要朱無視不想素心永遠醒不過來,他就隻能配合楊清源行事。 “本王以為,當以大周的江山社稷為重,早定天位,以安天下之心。” 之後王華才看向了長孫輔機,“長孫大學士,你以為呢?” 長孫輔機,麵帶和善的笑容,臉上笑嘻嘻,內心正在發電報。 “老夫以為,程院正和王爺所言老成持重,乃是謀國之言。” 就在剛才,長孫輔機已經想通了楊清源今日一係列的操作。 先是敲響了景陽鐘,以天子國喪召集神都之中的文武百官。 當百官聚集在此的時候,就意味大周的權力匯聚於此,作出的決定也會被眾臣認可了。 朝堂中有人在配合楊清源行事,楊清源暗中其實已經說服了最有分量的三人。 文淵閣大學士錢牧謙、都察院正程青鬆、長平郡王朱無視。 雖然弒君的名聲難聽,但又不是他們背,而且和楊清源合作能獲得實打實的利益。 所以當王華拋出扶立新君的時候,錢牧謙和程青鬆便響應了楊清源,這個時候楊清源就有操作空間了。 楊清源出現在含元殿內時,那些人的仇恨和目光都會下意識地集中在楊清源的身上,但此時,含元殿內的主持廷推的大老已經是和楊清源達成了暗中的協議。 楊清源一係的人,肯定不能提擁立之事,現在楊清源出麵擁立誰,百官必然會反對誰! 但,若是廷議選出來的呢?百官可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無數個個體組成的小團體,再由這些小團體組成一個大的集合。 他們是可分化的,可以拉攏的。 即便有智者能看穿楊清源的行動,也難以采取有效的行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楊清源的拉攏可不是空口白話。 程青鬆實現了他的期待,都察院一係從此將獨立於朝廷的行政機構之外,可以盡可能減少來自官場的掣肘。 錢牧謙,不必多說,從聲望也好、人脈也好、資歷也好,他都是內閣首輔的不二人選。 朱無視,一個救醒素心的機會,就夠讓他支持了。 李蔚光、李澄光兄弟,原本就在政變之中 …… 光有利益不夠,光談理想更是畫餅。 剛剛早上含元殿的鬧劇還有第二層含義,楊清源在有意識地讓百官發泄怨氣和怒火。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起初之時,百官自然對於楊清源弒君之事可能都會憤慨,但是隨著一次一次的交涉,這種情緒會被澹化。楊清源的目的也就隨之達到了。 一個時辰之後,含元殿內的大老完成了意見的交換,當然真正的廷推還在明日。 --------------- 相比於昨夜的刀兵之聲,今夜的神都顯得格外的平靜。 四月十五,正是皓月當空,一輪圓月高懸於空中。 初夏的風拂過大明宮的簷牙高啄,其中已帶著一絲熱氣。 但是夜間的街道上比往常還是多了不少人,許多府邸上的下仆正在策馬狂奔。 在宵禁來臨前,京城的各種力量,正在抓緊時間串聯。 為推選帝位人選溝通、利益交換、表明政治訴求; 當然亦有人為如何處置楊清源而奔走、吶喊。 這當前局勢下的兩個核心議題。 越揚一黨、都察院一係、新武勛一係現在基本已經站在了吳王朱瞻垕的身後。 而原本曹守正、李宏毅乃至朱瞻坤的嫡係,也在尋求自保的方法。沒有在於延益桉上參與過深,且自己沒有太大過錯的,都已經開始選擇投靠楊清源一方了。 而另一部分則在想方設法地保魏王朱瞻均登基。 他們和這位十四皇子完全不熟,甚至大部分人都沒有接觸過這位皇子,但現在他們卻要團結在這位皇子的四周。 對於他們來說,隻要皇帝不是朱瞻垕就可以,其他是誰都無所謂! 一旦朱瞻垕登基,那楊清源就是帝師,清算他們就成了必然。 於是在楊清源這個外部壓力的作用之下,他們團結到了朱瞻理的身周,在朱瞻理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 月華如紗,柔和地籠罩著整個神都的夜晚。 大周的帝位空懸一日,在這靜謐的夜晚中,正呈現著權力更迭時的亂象! 各種謀算、陰詭乃至暗殺,像蛛網一般交織錯亂,在暗夜的神都之中不斷地延伸。 楊清源起兵政變,對於神都來說就是一場地震,而現在就是地震之後,不斷產生的餘震。 然而這些變動,對於楊清源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大明宮以東,此處多是成年皇子、公主的宅邸。 共有子女十四子,其中五人已經夭折。 剩餘長大的九人,六子三女。 新君朱瞻坤,楚王朱瞻圭,魏王朱瞻均,吳王朱瞻垕,蜀王朱瞻理,宋王朱瞻塤,長康公主朱瓊華,安康公主朱瓊蓉、樂康公主朱瓊萼。 其中原太子朱瞻坤是太宗文皇帝第一任皇後孟蕓華所生,而楚王朱瞻圭和魏王朱瞻均是第二任皇後,也就是現在的太後所生。 這三人都是嫡子,其餘人都是庶出。 在一眾皇子之中,吳王朱瞻垕排第十三,魏王朱瞻均排第十四。 蜀王朱瞻理排第四,宋王朱瞻塤排第八,他們和小十三一樣都是庶出,但他們的年紀都長於小十三。 其中蜀王朱瞻理在外就藩,剩餘的人都有機會。 原本他們從沒有想過這個皇位會和他們有關係,但是今日之事,難免讓他們心中有所野望。 …… 吳王府。 吳王朱瞻垕正在書房之中,屋中隻有一個小宮女陪著他。 這是陪著他長大的女孩,名喚玉容,在十三的生命之中也有不小的意義。 書房之中,擺著一派白蠟,將書房照得通亮。 畢竟是國喪期間,即便是十三不屑朱瞻坤這個大哥,在禮製上小十三還是沒有出格之處。在楊清源的教導之下,小十三不是迂腐君子,但也是有底線的人。 他和楊清源不同,楊清源與朱瞻坤之間本就是水火不容。而朱瞻坤雖然不喜他,但還沒有對他下手。 好歹兄弟一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當送他最後一程了。 在今日之前,十三從沒有想過,皇位會和他有關係。 “殿下,奴婢看您心神不寧的,為您煮了一壺安神茶。”就在十三讀書之時,門外一個公鴨嗓的聲音響起。 “是小安子。”玉容聞言道。 十三放下了手中的書籍,“來得正好!我恰好是渴了!” 小安子打開書房門入內,給十三倒上了一杯茶。 “玉容,你要不要也來一杯!” 十三待人謙和,雖然和婢女、太監有上下級的關係,但不會以此故意來顯示自己的權威。 故而吳王府上的太監婢女,在親近十三的同時,也不會缺少敬畏。 玉容見小安子煮的茶,茶香撲鼻,也是食指大動。 小安子烹茶的技術很高超,今日的茶似乎用得也不一般,茶香格外地吸引人。 “小安子,今晚煮的是什麼茶啊!這味道聞著格外的清新。” 小安子笑道,“玉容姐姐的鼻子就是不一般,一下就聞出來的了,這是後廚的人從集市之上買的武夷茶,名為鐵羅漢,乃是前唐母樹上采摘下來的,隻在慧苑巖內鬼洞和竹窠巖長窠有,每年的產量極少,自然不是一般的茶葉可比。” 小十三可是皇室第二隱形富豪,他和小九可都是天地錢莊的股東。 雖然他們的錢經常會被太宗文皇帝征用,但相比於其他皇子公主,不要太有錢。 “那我就嘗嘗這‘鐵羅漢’有什麼非同尋常的地方。” 就當小十三端起茶杯的時候,一枚樹葉附帶劍氣破窗而入,削斷了十三手中的茶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