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當在大周的地位如此超然除了張三豐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後的靈位也設在武當。 孝慈高皇後崩後,太祖皇帝為高皇後祈福,便將其靈位設於武當。 以武當清凈福祿之氣祭祀皇後。 在太祖山陵崩之前,也留下了遺旨,使其靈位與高皇後並於一處,於太廟設太祖靈位,於武當設二人之夫妻靈位。 此事原本便與禮製不合,但是太祖高皇帝當時是何等威嚴,多少開國功勛因為貪腐驕橫之事人頭落地,他的最後一道遺旨何人敢忤逆?! 於是武當愈發成了超然物外的存在,即便是有官員自山下過,也會對著武當遙遙一拜。 而魏王朱瞻均便被楊清源送到了這裡。 武當和周室有不可分割的聯係,既能夠看著魏王,也能保證他的安全。 雖然在社會意義上,魏王朱瞻均已死,但是人心鬼蜮,總有陰謀亂國之輩,還是得加上一層保險。 楊清源獨自一人走到了太祖靈位之處。 為了避免太祖與孝慈高皇後被人打擾,此地是武當少有的禁地,尋常武當弟子也不允許來此。 楊清源來到了太祖的供靈堂中,看見魏王朱瞻均之時,發現此時的魏王朱瞻均已經是一身樸素的道袍,還紮了個道童的發髻,正在費力地清掃著太祖的祠堂。 楊清源沒有故意施展輕功,但此刻他的輕功更像是刻入本能的反應,故而朱瞻均也沒有聽到他進門的動靜,直到楊清源靠近朱瞻均身旁之時,他都沒有發現。 當朱瞻均擦拭完,抹了一把額頭汗珠,轉過身來之時,被身後這個悄然無聲出現的陰影嚇了一大跳。 待到朱瞻均看清來人是楊清源之後,小臉刷白。 便是眼前之人讓他強行社會性死亡,於宗室之中除名,然後又將他送出了神都,送到這武當山上。 現在他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這裡,除了滅口難道還有第二種可能性嗎?! 朱瞻均咽了口口水,「十三皇兄與楊侯莫非真的容不下我?!」 朱瞻均有些委屈,即便眼眶之中已經有淚水打轉但還是沒有哭出來,他在盡力保證自己的心態平靜,但是任誰都能看出他此刻的惶惶與委屈。 無論朱瞻均如何早慧聰穎,他也不過是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沒想到自己在朱瞻均心中是這樣的形象,不過也在情理之中。楊清源苦笑一聲,「殿下不必驚慌,臣並非來此行悖逆之事的。」 楊清源耐心地向著魏王解釋道,「殿下細想,若是臣真的要殺殿下,為何千裡迢迢將您送到武當來,將您送出神都,求得太皇太後心安之後,在路上隨便找個地方隨手一刀,再放把火,誰又能知道殿下的生死呢?!」 「以殿下的聰慧想必能夠想清楚其中的奧妙。」…. 朱瞻均的小腦瓜略微思考,也覺得楊清源所言有理,隨後向著楊清源躬身一揖,「魏王已死,隻餘朱瞻均,楊侯不可再以‘殿下,二字相稱。」 看著像大人一般作揖的朱瞻均,楊清源雖然麵上神色不變,但是心中還是嘆息了一聲,這個孩子可惜了!太宗文皇帝的眼光確實還不錯! 比起為情瘋魔的朱瞻坤和大義無損但是喜好財貨走私漕運的楚王。這孩子堪稱良才美玉,若是教得好,確實有成為明君的潛質。 可對於楊清源來說,一任明君,遠不如一個更好的製度,隻能委屈這位殿下了。 「我在家中排行十四,若是楊侯不棄,便喚我十四吧!」 楊清源點頭答應的同時,算了算十四的年紀,太宗生下十四的時候已經五十歲了,也算是老當益壯…… . 「那本侯就托大了!」話雖然這麼說,但是楊清源其實並沒有托大,從張三豐這裡算輩分,楊清源和太祖高皇帝是一輩的,屬於太宗的叔父,算到十三、十四這一輩,他們就該稱楊清源的一聲叔祖父。 「不知楊侯為何會來此?!」 雖然楊清源說了不是來殺他的,但是對於楊清源突然出現在此,朱瞻均還是有些不理解。此刻正是新皇登基之時,百廢待興。 而楊清源有擁立之功,功莫大焉,不說封個傳世國公,加封三公,入主中樞多半是沒跑的,即便要暫時蟄伏,也沒有必要跑到這裡來吧?! 就算是十三皇兄想要鳥盡弓藏,當下也沒有這個實力吧!? 麵對朱瞻均的疑問,楊清源笑了笑,「我和十四一樣,不適合在神都待下去了,不得不離京。」 「……」 朱瞻均想不明白,以楊清源此刻的聲望權勢,又有誰能將其趕出神都呢?! 即便眾臣憤於他的弒君之行,也不過是暫時韜光養晦一段時間,以他帝師的身份,一樣可能在神都之中操縱風雨。 別說十四想不明白,甚至朝中的許多官員都想不明白! 楊清源也沒向朱瞻均解釋,他來此不是來解決小孩子的疑惑的。 「我問十四一個問題,此地為高祖靈前,又有真武大帝庇佑,你須得如實回答。」 楊清源說話之時,還以真元籠罩十四,暗中用上了類似九陰真經之中移魂大法的功夫。 不過楊清源倒不是想要控製心神,隻是讓十四實話實話。 「楊侯請問!」 「殿下,心中可有怨懟之心,怨恨微臣?怨恨天子?!」 楊清源雖然不忍殺害一個無辜的稚子,但是也要了解他的心理,盡可能防止出現一個怨念深重的陰謀家。 以朱瞻均的聰慧,再配合上他的特殊身份,足以掀起一場風浪。 十四陷入了暫時的沉默之中,以楊清源真元形成的氣場,在誘導著他將真話講出。 若是換一個成年,心智堅毅的武者,自然是沒有那麼容易。…. 然十四雖然聰慧,也隻是個稚子,難以抵禦楊清源的精神力影響。 況且是在太祖靈前,他也不敢說謊! 「若說,不恨楊侯,那必然是假的。我原本便是太宗皇帝嫡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之人。但我也知道,我不該恨楊侯。若是沒有楊侯,皇兄也會置我於死地,就像他殺楚王兄一樣。」 朱瞻均雖然年紀小,但是卻是明白事理的,朱瞻坤得位不正,做賊心虛,自然是要將對他有威脅的人盡數除去。 莫說是他這般暗中宮變繼位的,便是前唐高宗皇帝,以前唐太宗文皇帝遺旨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他的幾個皇兄也沒有落得什麼好下場。 前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高宗即位四年後,牽連房遺愛謀反之桉,為太尉所害,時年三十五歲。 前唐太宗四子,魏王李泰,在高宗繼位三年後,憂思過慮,病逝於鄖鄉,時年三十三歲。 一個正常繼位的皇帝尚且如此,況於朱瞻坤乎?! 若不是剛剛冤殺了朱瞻圭、於延益人心浮動,而朱瞻均又有太後庇佑,朱瞻均早已化為一道亡魂,現在孟婆湯都喝完了。 暫時沒有危險,不代表朱瞻均不知道危險。他向來早慧,有些事情上反而比成年人看得更清楚。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楊清源反而是救了他一命。若是沒有楊清源政變屠龍,朱瞻均的死隻是早晚的事情罷了。 故而朱瞻均心中雖有怨懟,但更多的是不甘心,沒有怨恨楊清源的意思,更沒有怨恨楊清源的 . 道理。 「楊侯雖然扶立十三皇兄為帝,但畢竟十三皇兄與楊侯之間有師生之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十四說了一通,但是總結之後便是一句話,他心中有怨懟,卻不是沖著楊清源和十三去的,若真要論罪魁禍首,那還是落在朱瞻坤的身上。 楊清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桉,若是十四說自己心中毫無怨氣,楊清源反而要不信了! 現在這番情形,雖然有怨氣,尚不深重,能及時化解,倒也沒什麼大影響。 「十四,既然事已至此,我也沒有別的辦法,你且安心在此,一應銀錢我會著人按親王標準的兩倍給付,斷不會少了你的用度,也盼你能在此靜心,為太祖留下隱藏的嫡血後裔。」 楊清源對著十四躬身一揖,他言盡於此。 但就在他轉身出門之時,那個掃地的老人又來了! 當初的楊清源看不透這老人,但現在的楊清源卻發覺,這老人竟然是個深藏不露的高手,隻不過當初其煞氣、血氣盡數收斂,楊清源都沒能發覺而已。 就在楊清源和老人擦肩而過的瞬間,老人出手了! 他手中的掃把,此刻似乎化為一桿虎頭湛金槍,氣血煞氣在瞬間便提至巔峰,爆發出來。 法天象地!…. 楊清源在這一槍之中感到了極大的威脅,這老人也是法天象地! 所以掃地的,是真的惹不起啊! 誰能想到一個為太祖清掃靈位的老叟,竟然也有如此修為。 「錚!」 楊清源以氣化劍,斬出一擊,竟有利劍輕鳴之聲。 槍芒劍氣在相交的瞬間,中間天地元氣轟然炸裂。 就在楊清源借力倒飛之時,老者卻沒有絲毫猶豫,立時奮力追擊,再出一槍。 槍法如烈火燎原,雄奇霸烈,燃燒死寂。 如此剛猛霸道煞氣的槍法,便是天槍楊寧也要遜色於他。 楊清源雖然沒有和邪靈厲若海交過手,但是料想那厲若海的槍法與此人也不過在伯仲之間。 隨即劍意一轉,落霞流渚劍! 渾然天成,道法自然。 鋒芒無匹的劍氣,此刻卻如流水一般,不見絲毫的剛猛銳氣,和這老叟的槍法儼然是兩個極端。 老叟的槍法雖然霸道剛猛,但是麵對流水又能如何?! 槍芒剛猛,難斷流水! 光挨打不還手可不是楊清源的性格,隨即反手一劍,星火燎原劍! 劍氣焚雲,烈沖九霄! 以攻對攻,以霸對霸! 上一招兩人尚且有分寸,但這一次確實再也遮掩不住動靜了。 就在天地元氣激蕩之時,一道道韻將此地籠罩住,暴躁的天地元氣瞬間平復如常。 老叟和楊清源都知道,這是張老道出手了! 這下子再無顧忌,放開手腳,大打出手。 槍芒劍氣四散而開,但離開兩人三丈之後便會化為無形,地麵的青磚,四周的草木,沒有絲毫被波及。 楊清源的劍法五行流轉,變幻莫測。 落霞流渚劍、星火燎原劍、五嶽支天劍、回風舞柳劍變幻不斷,金行劍法雖然尚未大成,但其銳氣鋒芒已然可怕。 五行相生,輪回不止。 而這老叟的槍法亦是恐怖至極,若是這烈火般的熊熊槍法之中隻有死寂殺意,在楊清源眼中也不過如此。 但是這如烈焰般的槍法,死中求生,有絕殺之力,亦有護生之功。 這是楊清源步入法天象地之後,第一次如此酣暢淋漓地出手,之前和朱無 . 視的交手不過是簡單試探了兩招。 兩人動手近百招,直到這老叟手中的笤帚(iaozou)的竹細支全部脫落,在停下手來。 「好小子,不愧是張真人的師弟。我原本以為你的帶兵之能已是天下無雙,沒想到武功竟然也如此了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老叟此刻的眼神已然是犀利無比,乾瘦的軀體散發出一股雄壯之勢,卻沒有絲毫的矛盾之意! 「老丈謬贊了,我不過是運氣上佳而已,但是老丈一把年紀,尚能有如此氣血煞氣,這槍法淩厲霸道也是我平生僅見,便是天策軍第一高手,天槍楊寧,也要遜上三分,堪稱天下第一。」 「哈哈哈!好小子,不僅僅武藝高,嘴巴也挺甜的,可惜你這話確實說錯了,老夫的這槍法雖然霸烈,卻不敢自稱天下第一,有個老不死的對手,這槍法比老夫厲害多了!」 交談之間,楊清源對於這老者的身份已經有了猜測。 這般年歲,這般霸道的槍法武功,出身軍旅又能有幾人?! 記得當時崔可琴以三光神丹救丫丫之時曾經說過,昆侖玉虛一脈曾有三幅三光神丹,其中一幅便是被張三豐求取。 以太祖和張老道的關係,這三光神丹當是落在太祖高皇帝的身上。 三光神丹雖然神妙非常,可治愈天底下一切內外傷勢,活死人肉白骨,但並不具備延壽之效。 孝慈高皇後和太祖高皇帝都不是因為傷勢而亡,這三光神丹又是用於何人之身呢?! 這兩相結合之下,答應便已經出現了! 楊清源隻是沒想到,這位傷愈之後竟然來到了武當隱居,之後隱姓埋名替孝慈高皇後和太祖高皇帝守靈。. 墨觀瀾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第702章 14皇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