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相逢不識(1 / 2)

你跟我講佛法,我就跟你講律法。

講佛法,我不行;但是講律法,你差得遠。

大周的佛法職業資格考試,難度極高,分為名詞解釋、佛經填空、經文默寫、實際應用、佛理闡述等題型,要想考過,若非天賦過人就是長期學習。

看靜修……不對,還是隻能叫王大光,看他剛剛那模樣,便知道他肯定是通不過大周佛法職業資格考試的。

雖然這個職業考試,目前隻在京畿地區試行,但大周律適用於大周境內所有的國土。

“這位小施主,隻要心中有佛,無論是否有度牒,都是我佛門弟子。”

詭辯之術,舌燦蓮花。

不過這種話術對於楊清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他當年也是國際大專辯論賽成員,還在公訴科待過。

這種話術是最沒用意義的事情,難以讓人心服。

“大師說得有道理,但是法不容情,大覺寺自明日始開始停業自查,嚴肅清查寺內沒有度牒,私自出家之人,查實一個,查處一個!王大光未經佛法職業資格考試,私自出家,交九華縣衙定罪處刑。”

楊清源也沒有和慈靜去辯論出家之前的罪責到底能不能一筆勾銷。

直接從定義上,就否認了王大光的出家行為。

慈靜雖然麵上依舊是雲淡風輕的模樣,然其眼中的陰霾之色已然難以掩飾。

眼前這個書生氣度不凡,舉手投足之前似乎自有一番瀟灑貴氣,所言之間又是最新的大周律,再觀其言談,必然與大周官方有所關聯。

不過看他的年紀,應該也不是什麼大官。

慈靜矜持一笑,“阿彌陀佛,看這位施主所言有理,隻是我九華山大覺寺,歸丹陽郡直接管轄,九華縣的縣尊怕是不能懲處我等。”

從古至今,凡從仕途之人,或多或少都會信鬼神氣運之說。

包括,至聖先師曾有言,“子不語怪力亂神……”

夫子不想說話,把人打得神誌不清……這個翻譯肯定是有問題的。

先師的原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遠之。

子不語怪力亂神,是因為要對鬼神保持敬畏,擔心因言語不慎而沖撞了他們。

先師對鬼神的態度如此,況於他人乎?!

丹陽郡太守也算是佛門信徒,對於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也是崇敬,每逢家中有事,總是請九華山上的高僧前往做法事。大覺寺和他的關係便不錯。

看到慈靜矜持的笑容,楊清源也是一笑。

“無妨,即是如此,我給內閣去書一封,讓內閣交太常寺監督州裡把這件事給辦好。”

“……”

慈靜對於大周官場隻是了解個大概,但也聽出楊清源這話裡的意思。

內閣不用多說,大周目前最高的行政機構,自從麟德天子登基之後,對朝廷進行了改製。

天子依舊是大周最高權力的象征,但在具體行政事務之上逐漸退居幕後,由內閣代替天子處理具體的行政事務。

而太常寺為大周九寺之一,掌陵廟群祀,禮樂儀製,天文術數衣冠之屬,佛寺道觀也在太常寺的管轄範圍之內。

這年輕公子這一波,是直接把這件事情捅到了天上去了。

饒是以慈靜的佛學修為,也不知道這個時候該說些什麼來緩解現場尷尬的氣氛。

“阿彌陀佛!”慈靜閉目之後,不再理會一旁掙紮的靜修和尚,轉身離開了此地。

玄澄一臉無所謂,張博雲在慈靜轉身離開走遠之後,才輕舒了一口氣。

佛門這些人固然被道門壓製,被皇室不喜,但是其依舊是天下最大的宗教勢力。

九華山身為佛教四大名山,其中也是高手如雲。

這個慈靜絕不是九華山上唯一的洞玄境。

若真的細究起來,九華山上的高手絕對是勝過正道八大派之一的點蒼的。

比如少林派,千年底蘊,但更多的是佛門北派推出在江湖上的代表。

“老楊多謝了!”玄澄似乎不跟楊清源客。

別看玄澄大師胡子拉碴的,不修邊幅,但其實人家還是很年輕的。

隻不過楊清源的先天無極功駐顏有術,所以才看上去比楊清源大一輪不止。

“多謝楊侯出手相助,張博雲感激不盡。”

張博雲可沒有像玄澄一樣放肆,人玄澄和楊清源乃是生死之交,袍澤之情,所以才能這麼自然隨意,他可沒這個臉。

“無妨,無妨。現在的楊清源不過是個江湖上的劍客而已,按江湖規矩算……我最多就是輩分比你高三輩……”

“……”

你乾脆不說這句話,張博雲這下更不知道怎麼接話了,沒想到這個看上去如俊逸書生的楊清源如此腹黑。

楊清源和點蒼派的掌門,飛天神劍林無塵的師祖平輩,而林無塵是張博雲的師父。

貨真價實的高三輩。

楊清源看著神色莫名的張博雲,開懷之極,“好了,不逗你了,你們趕快將人帶走了,這九華山乃是佛門四大名山,裡麵的水深不可測,遲恐生變。”

張博雲與玄澄聞言覺得有理,行禮告辭之後,玄澄提起被束腰帶五花大綁的王大光扛在了肩上,向著徐州方向,疾馳而去。

楊清源目送兩人離開之後,又瞥了一眼二樓雅間的位置。

這個嶺南衛家,看來也是深藏不露啊!一個年輕弟子出門,就算是未來的家主繼承人,但有一個洞玄境貼身保護,也太離譜了吧!

雖然這嶺南衛家沒有任何舉動,但楊清源還是覺得回去之後,應該好好追查一下。

這一股藏在大周陰影處的勢力,對於朝廷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至少有可能會產生動亂的因素,朝廷應當有所把控。

而且這個衛子鈺明明是個翩翩公子,但卻給楊清源一種極不舒服的感受,包括他身邊那個老頭也是。

這種矛盾感是沒由來的,原本楊清源對於自己的靈覺是很自信的,法天象地,心血來潮,絕不是空穴來風。隻是當下處於金波旬花的中毒狀態,六識蒙蔽,楊清源也不敢說自己的感覺一定對。

小心無大錯,查一查也無妨。

這念頭也就是一瞬之間的事情,楊清源隨後回到了桌前,吃完了菜肴,放下一錠銀子便向著龍虎山的方向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