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1人(2 / 2)

“就在不遠處,但我可讓他們自行回去,兄長想送我一程否?”

袁基沖著袁紹大袖一揮:“上車!”

袁紹上了袁基的輜車後,袁基命人將袁紹先行送回府邸。

路上,袁基沉著臉不說話。

袁紹則是笑嗬嗬地先拱手道:“兄長因為弟適才之言而氣?”

袁基不滿道:“德然是半邊皇親,可也是我的嫡係,適才本初何必如此直言,卻讓我心中如何好受?”

袁紹長施一禮:“弟隻是為了家中大事,一口心急口快,還望兄長恕罪。”

袁紹行大禮賠罪,袁基便也就不計較了,以胸襟而論,袁基還算是湊合,至少比袁術強。

“算了,你也是無心。”

“多謝兄長諒解。”

隨後,便聽袁紹道:“兄長,當今陛下雖多謀,然眼光不算長遠,公卿諸族以田畝十錢換下了盧尚書,陛下自以為得計,實不知此事過後,我等必當以冀州因兵事殘破而推動立牧,一旦這個口子開了,日後諸事就可慢慢促成了。”

“盧尚書海內人望,而劉德然又是他的門生,皆自命清流之輩,在這件事上,未必會為我等所用,還是董卓或皇甫嵩更好用些。”

袁基淡淡道:“那也得等誅張角之大功,確實落在了董卓或皇甫義真頭上才行。”

袁紹哈哈笑道:“此二人皆是涼州猛士,百戰之將,我不覺得劉德然可贏此二人。”

袁基聽了這話,沒吭聲。

其實憑心而論,袁基也覺得劉儉在董卓和皇甫嵩手中搶不下什麼功勞。

畢竟,那兩個人的征戰履歷在那擺著呢。

劉儉才多大?

人家指揮兵馬的時間,怕是比劉儉活的時間都長。

“兄長,立牧之事,隻要開了先河,以後諸事就可大成了!”

袁基淡淡道:“如何大成?還早的遠呢,以當今天子之深謀,更兼其賣官鬻爵之風,縱是開了口子立下一牧,任期怕是也不過一年半載,能成什麼風浪?”

袁紹笑道:“時間長短無所謂,就是要他開個先河,不錯,當今天子多詭謀,這平定黃巾的冀州牧,估計最多也就能當三五個月,其後必然會被陛下找個理由拿下,”

“但兄長需知,本朝自光武中興以來,除了光武皇帝、明帝外,歷代十帝,從未有壽過三十五歲者,先帝三十五而崩,在諸皇之中已屬高壽,今陛下亦年近三旬,且沉溺酒色,過於縱情,”

“我去年曾與太醫令閑談,陛下這三年來大小病不斷,雖皆非頑疾,卻都是起於耗損精氣內需所致,似此等為了美色而不要命的天子,我看都未必能活過先帝!”

“噓!”袁基伸出了一個手指,道:“莫妄言!”

“是,是,兄長教訓的是,弟弟孟浪了!”

“不過,依弟之見,陛下自以機謀為長,縱然立牧,他也會用賣官鬻爵的替換之法,穩定社稷權柄,限製州牧之權,這是他的睿智,但他唯獨不睿智的地方,就是他錯估了自己的身體!”

袁基笑了笑:“是啊,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誰都覺得自己能活的長,不會覺得自己會早死,陛下這方麵確實不行,他若是稍有點醒悟,也絕不會這般縱情聲色,如你所言,我看他也活不久。”

袁紹捋著自己漂亮的胡須,得意道:“陛下若死,不論他兩個孩子誰登基,皆年少之郎,屆時兄長和叔父便可聯合楊氏,把持一國軍政,我等諸弟下藩為牧,為袁家在地方為屏障,似董卓這等涼州寡學之輩,可為袁家守戶之犬!黨錮一解,萬千袁門子弟入朝,何其榮焉?”

袁基聽袁紹說到這裡,心中一陣縹緲神往。

他“扶保”幼主,把持一國軍政,幾個兄弟就任牧守,為國家屏藩,數千門故吏生入朝堂,內外相合,一國軍政,盡在其手。

“本初真兄之臂膀也!我在雒中,弟等在雒外,真固若金湯者也,翌日為兄光大門楣,必不相負於你。”

“多謝大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