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技術性人才(2 / 2)

其實,劉儉可以將兵馬的數目再度擴招,但是他覺得沒有必要。

一則,現在朝廷剛剛換了新君,他身為州牧,在地方過度的招兵買馬,一定會引起朝廷方麵的警覺,對他不利。

二則,劉儉覺得他需要好好算一筆賬。

一個操練精熟,全副武裝的精軍,和三個戰力一般,裝備簡陋的兵卒成本是不一樣的。

這一個精兵,完全可抵三個裝備簡陋的士卒,但劉儉卻隻需要花費一個人的口糧養兵。

冀州倉廩中的糧食不是大風刮來的,劉儉得精打細算的花。

冀州各地的水車已經開始陸續興建,這些翻車、黃河車、筒車的修建,促使冀州產生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

對於這些人,劉儉命牧暑紛紛登記在冊,重點,重點保護。

劉儉知道,在這個時代,有一種人才最為重要,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不被各方勢力所重視。

大部分的地方牧守和太守隻重視那些所謂的“經學人才”“當世名士”。

但殊不知,這個社會真正運轉的動力,是那些技工性的人才和發明性的人才,他們才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締造者。

出謀劃策的政治家不需要太多,差不多有幾個就夠用。

但是技術性人才、工匠型人才、發明型人才,那是多多益善,培養的越多越好。

想想後世的漂亮國為什麼能夠一直能領先各國?

當然,在大漢時期,並不存在所謂的科學家。

但是在這個時代,依然有許多實體行業的能工巧匠。

….比如說擅長建築,擅長造橋,擅長農耕,擅長製鹽,擅長醫學,擅長冶煉…等等,這些人其實才是保證一個國家,能夠蓬勃發展的主要力量。

像是袁紹、曹操,那些人對於這樣的人才不重視嗎?

他們也重視,但絕對不會像劉儉這樣重視。

劉儉決定先通過在黃河北岸大批量的建造水車,一麵大力發展農業,一麵挖掘並發展一部分技術人才。

同時,通過一係列對於技術型人才的保護和厚待,逐漸吸引大漢各州的技匠型人才來投。

水車的興建隻是劉儉計劃中的第一步。

農業發展確實很需要水車,同樣,如果想要達到冶鐵業的快速發展,水利能源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對這一批人才的培養和鍛煉,下一步就是要利用水車、水利來增強冶鐵業的產能。

在這個年代,強大的軍隊必然離不開鐵。

看起來,劉儉前麵的路還是很長呀。

初平元年,新年一過,受任為冀州北牧的盧植,開始往冀州起行。

他並沒有著急先去赴任,而是先行前往劉儉所在的魏郡探查了一番。

這番一探查下,非同小可。

盧植前年也是率兵在冀州討伐過張角的人。

當時的冀州,流民遍地,田畝荒蕪,這些事回想起來,盧植都歷歷在目。

但是這次到了鄴城附近一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有的一切都與他想象中的不一樣了。

聽說老師來了,劉儉自然要親自迎接。

師徒二人久別重逢,盧植用力拍打著劉儉的手,一臉老懷大慰之情。

隨後,盧植又向劉儉詢問了關於他如何治理冀州的事情。

劉儉毫不隱瞞,將所有的事情都與盧植和盤托出。

盧植感慨之餘,也表示自己就任之後,也要采取和劉儉一樣的政策,大力開展屯田,興建水車,灌溉興農。

而且,盧植話裡話外之意,今後在河北,所有諸事皆以劉儉為先。

.

臊眉耷目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