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1 / 2)

“這份名單,真的全了?”

屯駐在歷城之前,劉儉就讓人從鄴城將張讓給他帶了過來。

反正眼下他暫時也不過是在青州練兵,並沒有出兵剿滅那些青州黃巾軍的打算,用這個時間,在大漢天下別的地方攪一攪渾水,倒也是不錯。

反正他劉儉不能閑著。

如今的雒陽城中,董卓已經和呂強聯合了,而不出意外的話,呂強應該會將他所知道的“宦官在大漢朝的勢力名單”遞交給董卓。

但劉儉估計,呂強所知道的宦官勢力名單,應該是不完全的。

畢竟當初著手在大漢朝各州各郡安排布置的人,都是十常侍,呂強插手不多。

對於宦官在各州各郡所遺留的“人才遺產”,張讓才是最為清楚的那個人。

“全了,肯定是全了!”

張讓一個勁的點頭,向著劉儉拍胸脯保證:“我如今性命都被握在使君的手中,又豈敢胡言亂語,”

“這絹帛上的名單,這些年來我都是爛熟於心,他們當中有張某人的故吏,也有趙忠,畢嵐,郭勝我那幾名同僚的鄉親,”

“這些人如今在各州郡也都是身居要職,皆是我等中常侍所親信之人,一心為陛下辦事!”

劉儉緩緩地點了點頭,道:“中常侍,從今往後,你要知曉,張讓這個名字就要從這個天下間消失了,世間已經容不下你們十常侍之人,”

“你若是想活命,就得放棄原先的身份和先前所擁有的一切……當然,伱若是不願意,那也無所謂,我會將你的人頭送上雒陽,不論是董卓亦或是袁隗,想來都是比較願意看到你的腦袋的!”

張讓自然明白自己目前的處境。

先帝所遺留下來的宦官,已經被全部雒陽中人抹殺。

不管是因為袁家爭權奪利,還是因為士族的政治正確,再或是別的什麼……

反正在大漢政治舞臺上曾經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十常侍,如今已經隨同何進一起,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中,再也不能濺起任何波瀾。

試問,他若是再當張讓……世人又會如何對待垃圾?

十常侍的名字,已經無法在這個天地之間立足了。

你問張讓甘心嗎?

他的回答肯定是不甘心。

但你問張讓怕死嗎?

他的回答則肯定是——我怕死!

在死亡的恐懼和對權力的留戀中,張讓根本就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隻要使君能夠保全我的性命,讓願意拋棄我現在的這個身份和名字,一切皆聽從使君安排!”

劉儉站起身,從門招呼進一名靜候的冀州使者,將張讓所寫的那份絹帛名單交給他,讓他前往雒陽把這份名單交給董卓。

現在的董卓,在雒陽城中有財權和軍權,但在關東並沒有地方性的支持勢力。

呂強應該會給董卓提供一部分昔日的宦官舊部,但絕對不會有張讓提供的這麼完全。

有了這一份名單,再加上天子的支持,董卓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收服十常侍在關東安排多年的勢力。

至於你說這些宦官在各州郡的舊部是否會歸順董卓……答案幾乎是必然的。

十常侍和天下士族爭鬥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彼此之間的恨意已經達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這當中的恩怨糾葛任憑是誰都無法化解。

但凡是長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一旦今文係士人在朝堂得勢,他們這些宦官舊部,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當然,也不是董卓對他們實施招攬,他們就會一股腦的傾斜過去,畢竟董卓和他們也不是一路人。

但是這當中有一個呂強作為中間人的話,效果就會大大的不一樣。

呂強是宦官,同時也是人品最好的宦官,十常侍的舊部與其說是為了對抗士族而歸順董卓,倒不是如說是借著歸順董卓的名義去依附呂強。

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那名信使領了劉儉的手書,告辭離去。

張讓望著那名使者離去的背影,一時間略有些失神,他的胸口似乎被抽空了,一時間竟是被堵的很是難受。

眼看著張讓愣神,劉儉也不理會,他伸了伸懶腰,隨手操起身邊的環首刀,快步向著外麵走了過去。

好一會,張讓才反應過味來。

他急忙跟隨著劉儉出去。

劉儉來到院內,將趙雲招呼過來,隨即與其對練。

這些年來,在武技方麵,劉儉也一刻沒有落下過,當年身邊有劉備和張飛的時候,他就和劉備和張飛對練,後來到了京師,他就抽空和羽則和李大目交手對練,如今身邊的善戰之人越來越多了,他就來回替換著跟這些人交手。

反正是能有時間鍛煉自己,就抽時間鍛煉自己。

當然了,隨著自己身份愈高,這些手下與自己交手的時候,都開始懂的輕重,便是劉備,也開始手下留情,讓著劉儉了。

不過就算如此,這種訓練大體上,還是可以讓劉儉有不少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