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挖大將墻角(1 / 2)

身為一個漢人,麴義還是有一定的義理意識的。

可身為一個涼州人,與羌人打交道多年,麴義的義理意識相對中原人並沒有那麼濃厚,相對淡薄了一些。

這也不能怪他,涼州的漢人們生長的環境與中原相比實在是差太多了。

每日與羌胡為伍,整個涼州大地上到處都是血腥與殺戮,西北邊陲之地的資源少的可憐。

就算是身為豪強中人,每一次出門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歹人給攔路劫殺了。

普通人行走於外,睡覺的時候,真的的抱著刀或者是劍睡覺,不拿著兵器真的就是睡不著。

在這樣地方生活的人,他的心態和認識,自然遠遠的比不上中原之人。

而出生在涼州的麴義,也自然是不可能因為簡簡單單的忠義,而大老遠的跑到幽州來投奔韓馥。

荀彧雖然不是涼州人,但他深刻的知曉涼州人的心理。

他們恨中原人,但同時卻如饑似渴想要融入中原人的群體。

可以說涼州出身的人,特別是有些身份的人,他們活的真的很矛盾。

麴義也一定如此。

在荀彧看來,目前的韓馥是不可能給麴義什麼了。

麴義這樣的人物,一個能夠帶兵從涼州走出來的豪傑,他所想要的東西,韓馥真是給不起。

於是,在荀彧的授意下,簡雍暗中去見麴義。

韓馥給不起的東西,劉儉能給的起。

此時的張舉屯兵在肥如,而韓馥則是兵在薊縣,麴義則是率領韓馥給予他的主力在前線攻打張舉。

雙方交戰了數日,麴義雖然不落下風,但實在也沒有占到什麼便宜。

他請求韓馥為其增兵,韓馥雖然滿口答應,卻一直沒有動靜,實在是麴義好不心煩。

事實上,韓馥也不是不想給麴義增兵,但他實在也有他的難處。

他本來聯係了幽州的大姓鮮於家,希望對方能夠支援自己兵卒和糧食,用以討伐賊寇,待平定了張舉之亂後,他自然會以幽州刺史的身份,給予鮮於氏應有的報答。

所謂的報答,自然是豪門望族通過官署所能夠在地方額外掌控的資源。

東漢百多年來,官署與地方望族豪右的關係,也多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的。

但是這一次,韓馥卻算錯了一件重要的事。

那就是幽州目前的資源已經不在他的控製之中了。

在政治嗅覺上,韓馥這個人著實是一個庸人,他的同鄉荀彧在右北平一連串的精準操作,實在是勢如猛虎,將幽州的大權盡皆攬到了自己的手中。

如今幽州最緊要的資源都已經和以荀彧為首的劉儉一係的地方牧署脫不開關係了。

韓馥這個幽州刺史,說白了隻是個掛名的,他在幽州還能有什麼政治權利與影響?

各大家族的人也不是傻子,他們倒是也想要資源,但他們現在明白,這個資源絕對不可能從韓馥手中拿到。

故而,對於韓馥而言,他在幽州根本得不到各家族的支持。

沒有各家族的支持,韓馥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到哪兒去給麴義弄後續的兵源和糧草?

但問題是,韓馥的難處麴義並不知曉。

麴義隻是一個從涼州到這裡的豪強武人,他現在眼中所盯著的,隻有戰場和功勛,還有往上攀爬進階。

如果韓馥能夠給他足夠的資源,麴義相信自己平定張舉的叛亂肯定是不在話下的。

但是韓馥卻拖了他的後腿。

也就是在這個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節骨眼上,作為使者的簡雍來見他了。

簡雍來見麴義,並不是空手而來。

他帶著很多名貴的珍寶和財貨,另外還有一件打造精良的鱗甲,另外還有三匹幽州上好的良駒。

倒不是說麴義就是貪財之人,但是重禮和重寶能夠顯示出劉儉和荀彧對麴義的重視。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但有些時候,士又如何知道誰才是自己的知己呢?

在彼此都了解不深的情況下,也隻有貴重的禮品或許能夠顯示其誠意了。

身為一名在邊郡常年混跡的武人,麴義對於劉儉和荀彧出手的大方很是驚訝。

特別是那副打造精良的甲胄,和那幾匹難得的北地良駒,著實讓麴義動容。

身在前線指揮兵卒的將領,甲胄和馬匹就等於他的生命一樣,有時候人在戰場上遇到真正的危機的時候,也隻有這兩件東西能夠作為最後的護身符,幫助他保全性命。

簡雍攜帶貴重禮品遠來,麴義自當要奉之為上賓。

雖然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麵,但隻是聊了個把時辰,就熟悉的如同多年摯友一樣。

這是簡雍獨有的本領。

他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和誰都能混成自來熟。

這個本事在他入仕之前就有,入仕之後,更是被他練的爐火純青。

兩人喝了一頓酒,就開始以兄弟相稱了。

“憲和先生,你我昔日從不相識,你這次卻攜帶如此重禮遠來於我,我這心中實在是慚愧,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