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1 / 2)

震耳欲聾的聲音從高臺傳入到了南岸的袁術大營,一時間威震彼軍,聲勢赫赫,其勢如龍,嘯勝虎豹。

而在黃河對岸的袁術,以及一眾剛剛投入到他麾下的小弟們,此時聞聽著對麵傳來的聲音,皆是心有所忌。

隨後,他們看著對岸的土臺中,驟然閃起了無數的火光,將已經逐漸漆黑的天空照射的如同白晝。

振奮的喊叫聲,再加上耀眼的光火,極大的打擊了南岸一眾人的心氣。

“袁公,依我看來,當此時節還是不妨終止行動,再做計較才是。”

說這話的人乃是陳留太守張邈。

張邈本來就對袁術算計劉儉的事情有些不滿,如今見對方隻是搞一個豐收之慶,排場就這般渾厚,氣勢如虹,更覺得貿然對河北用兵乃是下策中的下策。

袁術聽了張邈的話,很不高興。

他轉頭看向張邈,語氣不善:“孟卓身為八廚,何獨膽怯如鼠,竟這般沒見過世麵?”

“區區一座高臺,千人吶喊,就將你嚇成這樣?又如何能成大事?哈哈哈哈……”

張邈被袁術如此譏諷,一張臉氣的通紅。

他剛想說話,卻發現袁術的笑聲已經被湮沒到了對麵的高聲吶喊中。

……

此時此刻,高臺之下,在千人的目光之中,冀州諸縣所管轄的一眾鄉中的鄉佬,代表各鄉亭中的鄉民,來為劉儉進獻萬民旗。

大漢朝原先不曾有這種東西,也不知道是誰提出的想法,由各縣鄉佬代表鄉民,向劉儉獻上寫有各地鄉紳代表名字以及祝福語的萬民旗。

這代表了劉儉在冀州萬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是無與倫比的德政好長官。

正是因為他,河北才能安寧富庶,民生安定。

鄉中諸佬的代表,將萬民旗送到了劉儉的手中,緊接著便是好一番歌功頌德,把劉儉捧的隻應天上有,地上絕找不到第二個。

或許對這些鄉中的諸佬而言,就算是大漢朝的歷代皇帝,他們也不曾給出過這種評價。

高臺之上,一把把萬民旗被鄉佬們進獻給了劉儉。

隨後,身為河北之主的劉儉則是站起身來,他站在那一麵麵立在身後的萬民旗前,身軀挺直,麵含笑意。

雖然他沒有說話,但在劉儉站起來的那一瞬間,整個高臺場間,臺上臺下,驟然間變的鴉雀無聲,不論是適才高聲呼喊的白毦兵,還是那些前來給劉儉進獻萬民傘的鄉佬……無一人吭聲。

萬千目光,皆落在劉儉一人身上。

少時,方聽劉儉緩緩開口,聲如洪鐘,聲音傳遍了臺上臺下。

他執掌一方,多年來皆為人主,已經是養成了一身不怒自威,猶如天人的氣勢。

此時,其緩緩開口,雖隻是一人之聲,卻如同撞鐘一般,重重地敲進了場間所有人的心中。

“吾……受先帝厚恩,入仕以來,斬和連,逐鮮卑,平黃巾,定河北,破烏桓,滅舉純,大興屯田,廣開新土,致力教化,安置四方流民,使北疆安泰,民生富足,”

“這四海之內英雄,在治政養民方麵,可有誰能勝吾一籌?”

“今日諸鄉黎庶,送吾萬民旗,吾當受不當受?”

隨著劉儉的話音落下,便聽臺上臺下,所有的人都是齊聲呼喊:

“君侯當受!”

“君侯當受!”

聲音之響亮,再度傳遍蒼穹。

毫無疑問,河道對麵的大營之內,袁術等人又聽到了這一震天徹地的聲音。

袁術冷笑著看向河對岸的方向,輕輕地啐了一口。

“當受?哼,受死吧你。”

在場數千人齊聲吶喊之後,卻見站立於臺上的劉儉搖了搖頭。

他伸手指了指身後所立的那些萬民旗,繼續高聲呼喝:

“這些鄉旗,皆百姓所獻,這代表了他們的心意,然吾,卻不當受!”

“隻因,天下未定,戰亂未平,蒼生離亂,田園荒蕪,河北以南,依舊有諸多宵小之輩,妄圖霍亂,天子避難於長安,皇權不振,無數黎民思定,吾身為先帝遺臣,天子皇叔,不能為國分憂,為民請命,不能保大漢安寧,其罪大焉,故這些旗,吾……不能受!”

一番話,擲地有聲,讓人不由動容。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群臣之中,有一個人突然高聲叫了一聲。

“君侯聖賢!”

其他的人聞言,紛紛向著聲音的方向看去,卻沒有看到是哪個人喊的。

在聲音傳出來的那一片人聲中,一個叫做賈詡的人就在其中,不過在那些人裡,他反而是最不顯眼的一個。

宴席之中,田豐站了出來。

“君侯聖賢。”

田豐號稱河北士人之中,最為剛烈不屈,不通人情,不懂諂媚的人。

他如今肯站出來說,那就說明,劉儉確實配得上“聖賢”二字。

“君侯聖賢!”

“君侯聖賢!”

一聲聲山呼海嘯,再一次響徹了高臺上下。

而高臺河對岸的袁術與他一眾小弟們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劉儉緩緩的轉過身,脫掉了自己外麵那紅色的罩服和綢緞服飾,誰曾想,他的內裡竟然穿著玄甲!!

今日這場合,冀州牧劉儉居然著甲飲宴。

劉儉從桌案上拿起酒爵,揚聲道:“趙子龍何在?”

趙雲站了出來。

“雲在!”

“傳我軍令,三軍復誦!”

趙雲轉頭高聲道:“傳軍令,三軍復誦!”

“三軍復誦!”

“三軍復誦!”

整齊的、氣勢磅礴的喊叫聲再次響徹四野。

河水對岸,袁術站在箭樓上,聽著北岸傳過來的“三軍復誦”,

遂用力的一拳敲打在護欄上。

“劉儉小兒,你還沒完了是吧?”

隨後,就聽遠處一陣響亮的復誦聲傳來。

“短歌行!”

“嗯?”

袁術皺起了眉。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軍齊聲高喊: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軍齊聲高喊: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隨後,便是劉儉高喊一句,白毦軍的將士們就跟著齊齊復誦一句。

一開始,不論是南岸還是北岸,所有的人對這首詞的內容,還不甚在意。

但是誦讀到了中間幾句之時,不論是北岸劉儉麾下的冀州官吏們,還是南岸的袁術一眾,都大為驚奇。

田豐,沮授,審配,孫乾,國淵,管寧……甚至還有賈詡,他們都沒有想到,劉儉居然會在這個場合,在這樣一個盛大的場麵,做出這等足矣流芳百世的壯麗篇章。

特別是,那言簡意賅的短句當中,雄心壯誌家國之情,讓人聽了之後,不由感到血脈噴張,熱血沸騰。

“好!!”

鮑信聽了北岸傳來的雄烈之音,著實是激動的不能自已。

他右手攥拳,左右撫掌,重重一拍。

“劉德然,真當世豪傑也!論氣魄,論胸襟之豪邁,我等誰可比之呀?”

袁術聞言不由勃然大怒。

“鮑允誠,汝安敢在此蠱惑軍心,漲他人誌氣乎?”

鮑信冷冷的看著袁術:“我據實所言而已,公路何必如此憤怒,比不上就是比不上,藏著掖著也無濟於事。”

這話擺明了是說,袁術與劉德然相比,還差著一大截。

袁術平生最狠的就是有人說自己不如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