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1 / 2)

董卓有幾十年的征戰經驗,不論是涼州,並州還是西域之地,他都率兵往來馳騁過,大漠草原,他輾轉征戰之途不下萬裡,而且是勝多敗少。

特別是有一次的討伐羌患之戰中,董卓經歷了晝夜奔襲戰法,後來便逐漸將其掌握,自那以後,他就自認為自己乃是天下善用騎兵戰陣的第一人了。

雖然臨陣未必是他董某人最強,但論及使用戰術之多廣,董卓自認為絕不輸給任何人。

但是這一次,他卻讓後輩劉儉給治了。

偏生還沒有任何能夠轉圜的辦法。

董卓心裡很是憋氣啊。

活了幾十年,從來沒有歇過馬的人,今日終於被迫要歇馬了。

若是他內心中要激流勇退,今日歇馬也無所謂,偏生卻是讓別人逼著他歇。

說實話,這對他而言是一種恥辱。

兩軍陣前,董卓高聲歇馬,這代表了他認可在劉儉的逼迫下,他進不了雒陽。

當然相國,第一次認慫了。

而隻要董卓不進雒陽,那對於劉儉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

他的老師無憂矣。

劉儉打著他的大青駹來到陣前,遙遙的沖著董卓拱手施禮。

“相國英明。”

“相國一路勞頓,遠來雒陽,實是辛苦。”

“還請相國,在雒陽外暫時安營紮寨,回頭劉某人自會派人去拜見相國,細說今後之事。”

“哼!”

董卓連艷付都懶得應付劉儉,隻是用鼻音重重發出一聲怒哼。

這代表了他今天對劉儉的態度。

超級不滿意!

煩死他!

……

……

當天,董卓和劉儉就分別在雒陽城外的兩個方向安營紮寨。

而張既也被董卓打發回了雒陽。

這一次的雒陽城,著實是有驚無險。

但即使如此,卻也讓好多人捏了一把冷汗。

盧植就是其中之一。

別看下方並沒有發生戰事。

但是自從張既去拜謁董卓之後,城頭上的盧植的眼睛就一刻不停的望著董卓軍所在的方向,他緊緊的盯著,生怕錯過了一絲一毫。

直到劉儉的兵馬抵達之後,並與董卓畫地立,兩方彼此對峙,董卓無法進入雒陽之後,盧植的心方才是落了下來。

張既回來之後,盧植立刻向他詢問了前線發生了什麼事。

待張既將這些事與他細細說明之後,盧植的心中不由大為感慨。

也實在是虧了有自己的這個徒弟,如此的高瞻遠矚,能夠在第一時間突破自身的界限,將幽州騎兵發揮到極致晝夜奔襲來到了此地。

如若不然,董卓一旦進入了雒陽,他盧某人豈不是就成了董卓的案上魚肉。

還不是任由對方拿捏嗎?

說不定還會給自己的好徒弟惹不少的麻煩。

如今,雖然劉儉也不進城見自己,隻是在城外盯住董卓。

但盧植很理解劉儉這樣的作為。

現在當務之急是他要與董卓進行談判。

這場談判關乎天下下一步的走向。

劉儉和董卓都深知此理,所以他們兩個都在這場談判前拚命的想抓住更多的籌碼,好在談判的時候給對方行以威脅。

當聽完張既的匯報之後,盧植不由仰天長嘆了一口氣。

大浪淘沙,英雄代代而出。

似自己這樣的前朝老人,幾乎已經是快要被歷史淘汰了。

董卓雖然還代表上一代的人繼續堅持著。

但是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後勁。

大漢朝就要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德容覺得我徒兒如何?”盧植問張既道。

“左將軍真乃是天下英雄也!”

“昔日就聞聽過左將軍的名聲,未曾想其人本領竟這般之大!”

“董卓,涼州賊子也!與左將軍相比,實在是不堪一擊!”

“久後必為左將軍所敗也,朝廷終歸還是要依靠左將軍這樣的人傑呀。”

盧植聽了這話之後,很是滿意。

他點了點頭,道:“德容年輕氣盛,才華橫溢,在老夫手下早就待的有些倦怠了吧?今此事了,老夫舉薦你往河北,輔佐我徒扶漢,如何?”

張既聽了這話心中頓時大喜過望。

不過他還是比較矜持的,同時也擔心盧植是在試探他,遂道:“末吏自幼便聞聽盧公大名,如雷貫耳,平生以盧公為榜樣,誓要成為似盧公一般的俊傑人物,今天幸能夠有機會輔佐盧公,豈能改換門楣?既此生,隻願為盧公門客,絕不背叛……”

“行了,行了!”盧植揮了揮手,打斷了張既的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