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是好東西,但當一群人過於追捧,將其過於神話的時候,這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阻礙了。
董卓身後,那五位將軍聽劉儉所言,跟聽天書一樣,一個個皆有些懵。
不過身為相國的董卓,多少還是有見識和思想的,他認同了劉儉的下一步對於科舉改革的方案
“德然,自打見麵,跟你談了半天,你也就是這番言論,才讓老夫心中最為舒服……”
“稟相國,根據相國先前給劉某人的書信來看,相國的新政分為兩大部分,一部乃是科舉選官法,另外一大部,就是土地稅製改革,依照末吏來看,土地稅製改革是比科舉更為難以施行的存在,可一旦施行了,相國的地位就穩固了,而且大漢朝也將徹底因此而改頭換麵!”
“所以,劉某認為,當此時節,相國一定要把並州交到我的手裡,讓我在河北完全沒有掣肘的能夠按照朝廷和相國的意思,推行土地稅政!”
董卓一聽劉儉又把話扯到了這件事上麵,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為何又說到了這件事情上?”
“你統不統領整個河北,與土地新政又有何相乾?”
劉儉言道:“農為立國之本,商為興國之技,但是在我大漢朝,以國家的角度而言,農商皆未做到實處。”
“口算非王道之法,若想讓大漢朝走上正軌,使我漢民富強,帝國有足夠的力量稱雄於外,那首先就是要廢口算改為土地稅收。”
“這一點,相國已經想到了。”
“若要以土地稅為主,耕地就是土地稅的衡量標準,精確的掌控土地的數量,對於相國,還有對於大漢朝而言,有著切實的意義!”
“如果並州不在我的掌控之中,再推進土地丈量的途中,就一定會有人在並州暗中攛掇匈奴,亦或是黑山,再或是其他的邊郡外族鬧事,來延遲並阻擋清查耕地的進程!”
“這落實政策和行軍打仗也差不多,講究的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核查土地這麼重要的事情,最好是不要連連受阻,如此一來很有可能就會變成遷延政策,隻是喊口號而無法施行,最終變成了不了了之,想來這也不是相國想要看到的吧。”
不得不說,劉儉的話非常有道理,饒是董卓也不由信服。
“所以說,你要將並州掌控在手裡,使河北全都在你的治下,這樣你就可以全盤調度,不至於被宵小之輩鉆了空子?”
劉儉聞言笑了:“相國真是當世英雄,有些事情一點就透,跟相國說話,確實不累。”
董卓年紀大了,願意聽吹捧的話。
雖然一開始和劉儉見麵的時候有點不愉快,但此刻連番被劉儉吹捧,心中深感快慰。
“隻是,當年你初到冀州之時,不也是施行了度田之法嗎?”
劉儉道:“當時度田,隻是為了能夠屯田,再說行事範圍較小,不過是小打小鬧,但若要全國性的普查,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依照劉某人看來,至少要在相國的關中,還有劉某人的河北徹底落實,這土地新政才算是有了一個可以繼續施行下去的開端。”
“但試問,又談何容易呢?”
“這首先的阻力就是豪右鄉紳!”
“這一次要麵對的,可不僅僅是世家望族,包括大中小的諸多豪右,都是會抵製土地丈量的。”
“畢竟這百多年來,各州各郡的鄉紳豪右,皆是勾結地方官署,隱占土地,隱占農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將大批良田謊報為山地,河川……”
“但興國必先均稅,均稅必先清丈!這是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清丈前期的成敗與否,說句實話,全在河北,河北清丈失敗,則全國清丈難行……所以,並州必須要交給我直管!”
“當然,若是相國不想推行土地政策,劉某也無話可說,並州……我不從朝廷手裡接管就是了。”
董卓聽完這話,感覺自己的右眼皮來回直跳。
什麼叫不從朝廷手裡接管?
朝廷不給你,你就要自己搶?
董卓用手輕輕地敲打著桌案,緩緩道:“好,那敢問德然,老夫若是將並州交於你,老夫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