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功業競賽(2 / 2)

“兒啊,你說的這些都是誰教給你的?”

“是劉德然交給朕的。”

“他何時教你這些了?”

劉辯嘆道:“彼不曾言傳,卻以身教矣。”

“直到今日,朕才發現,董卓、袁紹之流所做的事情跟劉德然相比,實在是天差地別呀。”

“朕不能走先帝那種經營算計,與朝臣爭權的道路。”

“那不過是下乘之行,非帝王之術。”

“朕隻有跟著劉德然學走,走劉德然所走的道,才是王道之法。”

……

……

今日之後,劉辯再次召開了朝議,拖著“病體”與朝臣們商議,遵從董卓的意見,立劉德然為撫遠大將軍。

劉儉可以根據北地境外諸族的情況,自行設立官職,以便統籌。

劉辯居然放棄了底線,要讓劉儉當撫遠大將軍,並擁有在河北自設官吏的權限,這讓以楊彪為首的一眾人很是驚訝。

楊彪、王允等人紛紛上奏,請劉辯收回成命,不要輕易放權。

但劉辯卻難得出奇的抗住了壓力。

他幾乎是以跨越階梯勢的速度,催促董卓的相府將諸曹這件事走完流程。

劉辯似乎是不想讓這件事所帶來的輿論再次發酵。

他要盡快的將這一篇兒掀過,然後靜下心,去和董卓一起商量在西域和涼州建立功業的事情。

……

……

朝廷的任命以極快的速度下達了,雒陽的劉儉接到了朝廷的恩賜,從今往後,他就是撫遠大將軍,可以名正言順的設立官職了。

他的幕府政治軍事係統可以著手建立了。

張飛、黃忠、趙雲等猛將也是為劉儉高興,紛紛向他表示祝賀。

不過,劉儉的目的達成了,但他的興致卻並不太高。

因為他看出來經過了這次事件以後,皇帝似乎變聰明了。

不愧是劉宏的兒子啊,在經歷了一場挫折之後,快的就能改變自己的狂傲態度,重新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

如果劉辯在這個過程中不跑偏的話,今後朝廷在西北的治理功業上,或許還真能做出一番成績。

劉儉有一種感覺。

劉辯或許會開始真心實意的聯合董卓,與自己打一場裝備競賽。

這個裝備競賽不僅限於軍事和功業。

包括民生,對外,商貿都有可能。

劉辯是要學習自己的方法來維護住他的統治地位。

當然了,劉辯若是能有這個雄心,劉儉倒也無所謂。

畢竟對於這個帝國而言,劉辯若是真有這樣的想法,那函穀關以西的關中百姓可就真的有福氣了。

隻是希望他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吧。

看來在這方麵,劉辯和曹操屬於同一種人。(指的是學習劉儉跟風這方麵)

都是那種能夠及時吸取教訓,改正自身毛病,並能厚著臉皮學習對手的人。

反觀袁紹,因為出身問題,就有點兒太過自大了。

他不允許自己學習劉儉。

他的麵子和袁家的尊嚴,不允許他這樣做。

不過,既然朝廷方麵要與他來一場大義與道德的競賽,那劉儉自然是來者不拒的。

我就不信,我玩了這麼多年的手段,你們一下子就能學會。

有很多真正的精髓是你們這個時代的人不能總結出來的。

過完年之後,劉儉就組織大軍前往河東郡。

此時,不止是白波軍在河東郡反叛了,南匈奴的欒提於夫羅也看出了可以取利的苗頭,於是也率領他麾下的精兵猛將興風作亂。

劉儉剛剛就任撫遠大將軍,有處置境外諸族的權力,這南匈奴就來搞事情。

這不是往撫遠大將軍的槍口上撞嗎?

他們是不是覺得撫遠大將軍就是一個名號,是吃素的,不會乾真事?

正好借著這次事兒,讓天下的異族知道知道,撫遠大將軍劉德然,在這個星球上到底處於食物鏈的什麼位置。

而他們自己又是一個什麼位置。

劉儉讓王哀先行回去給王邑報信兒,徐晃則是留在劉儉的軍中作為向導。

劉儉在雒陽整備兵馬,以劉備、張飛、趙雲三人為前部先鋒,其大軍五萬,浩浩蕩蕩的向著河東殺去。

“白波賊寇,禍國殃民,膽敢起賊兵而侵犯州郡,禍害黎庶,他們難道以為沒有了皇甫義真在,這天下就沒有人會再築京觀了嗎?”

“元皓先生幫我做檄文,廣布天下。”

田豐當即領命。

他知道,這是劉儉當了撫遠大將軍之後的第一場戰役。

劉儉一定要借著這場戰役,立威、立德,立仁,立行。

所以這檄文是一定要做的,雖然對方隻是一群什麼都不懂的黃巾賊寇。

“另外,讓並州的張楊給我征調糧草送到前線,用以作為支援。”

劉儉手下的人一時間都沒有明白劉儉這樣做的用意。

張楊,屬於親袁係的人,況且,劉儉去年雖然經過了幾番大的戰事,但是負責坐鎮後方的審配,並沒有讓劉儉缺了糧食,雖然北疆一族去年遭到了大暴雪,但是荀彧處置妥當,及時減少了河北對境外勢力的征收,因而沒有釀成戰爭。

河北本地去年倒是大收,糧草豐盈,再加上河北商貿協會的資助,劉儉根本是不缺糧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算是他缺糧,司州本地的庫府他也可以征用一下。

但為什麼偏偏要從張楊那裡征調糧食呢?

別人不明白,但是像郭嘉、賈詡、沮授,田豐這些人心中明白的很。

張楊這種人,百分之百是不會給劉儉提供糧草的。

劉儉也不想他提供糧草。

當了撫遠大將軍之後,並州也是劉儉的目標,而並州的那些勢力,對於劉儉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兒。

一個張楊,一個欒提於夫羅,再加上白波軍在並州附近。

對於這些小雜碎,劉儉不想花太多時間,摟草打兔子,直接一鍋端了算了。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