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儉受降了黑山軍以後,他的實力等於是達到了頂峰。
並州當地的刺史以及諸太守對於劉儉都感到既敬佩又恐懼。
並不是劉儉軍鋒太甚,而是他在並州下達了關於官吏的整頓政策。
因為並州屬於邊境,接觸異族,所以劉儉這個撫遠大將軍有權對並州的所有官吏進行考核,確保他能夠確認這些官吏確實適合治理並州。
隻有所有的官吏確實能夠通過劉儉的考核,他才會使這些官吏繼續留任。
劉儉製定考核政策的初衷,也確實是為了並州著想。
大漢朝各州郡的官吏對於民生並不都是非常重視,甚至可以說大部分都是為了家族私利。
特別是並州這種邊郡之地,這裡的官吏劉儉實在是太知道了,因為他就是在邊郡長大的。
當地的官吏為了能夠獲取足夠的資源與利益,與當地大族彼此勾結攝取資源,壓榨最底層的人民。
任何朝代的治下都會有貪官汙吏的存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劉儉再英明也一樣。
但是什麼事都需要底線。
至少,不能讓官員將底層人禍害的不能正常生活了!造成巨大的社會動蕩,這對於劉儉來說是堅決不允許的。
劉儉在冀州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紀檢三署,對於本地官員的行政考核和監管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現在,他就要將這套製度全部搬到並州來。
當然,之所以要好好的整頓並州官場,還有一個主要原因。
劉儉初占並州,他暫時還不知道這些官吏是不是真心的服從自己,通過一番官吏整頓之後,他能夠讓這些並州的官吏認識到,今後應該聽誰的。
要掌握並州,首先就是要牢牢的控製住這些官吏,讓他們認自己為主,真心實意的為自己效命。
當然,除了整治並州的官場之外,主要地區的太守以及負責協調各郡的刺史,劉儉也要換上自己的心腹之人。
劉儉手下人才之濟濟,想要選出能夠治理州郡的心腹,並不是什麼難事。
關鍵就是統籌的人選。
冀州負責監管所有太守的這位刺史,一定要有一位合適的人選。
經過了一番慎重的考慮之後,劉儉想到了一個人。
這一日,劉儉將郭嘉找到了麵前。
“主公想要讓我當並州刺史?”
當聽完劉儉找自己的來意之後,饒是平日裡以冷靜著稱的郭嘉也不由吃驚了起來。
“正是,難道你不想當這刺史嗎?”
郭嘉聽了這些話,似乎有些猶豫。
“郭某昔日得到了主公的教誨,決定跟在主公身邊學習諸事,以求成才,如今尚未學成,主公就讓我擔任一州刺史,是不是有些過於草率了?郭某也自認為沒有這個能力。”
劉儉卻搖了搖頭:“奉孝,此言差矣!學習……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實踐。”
“其實你跟在吾身邊這麼久,聽我說了這麼多,以你的聰明才智,對於我在河北的戰略以及如何發展並州,想必心中已是有所了解。”
“但是,這些東西光聽我說是沒用的……伱一定要親自擔任刺史,做好全局統籌,好好的通過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
“就好像文若一樣,文若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全能的,但是他有非常大的潛力,他敢於並願意接下幽州應對外族和內政諸事,這種別人難以扛下的重任,文若卻不推辭。”
“如今的並州和當年的幽州一樣,是一個百廢待興,需要有能力的人來統籌治理的地方。”
“但我也可以告訴你,並州還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地方。”
“並州所蘊藏的礦產遠遠超出我在幽州開辟的兩大礦業。”
“但是將並州的礦業開采,並與當地的高門豪族達成利益分配,同時還要處置白波軍、黑山軍的流民,在並州設立新戶籍製度,大興屯田水利,應對匈奴和鮮卑……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你前麵有了荀文若這個成功的例子,你就要以他為目標,達到他的水平,這可是很大的壓力。”
“當然,你要是覺得你自己做不到,我也絕不會強人所難的。”
聽到劉儉這麼說,郭嘉的心中不由一陣激動。
不錯,劉儉現在擺在他麵前的,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想要達成這件任務,絕非朝夕之功,甚至步步艱難。
可是正如劉儉所說,一旦郭嘉將並州治理的和幽州差不多的話,那就證明他在各方的能力都有了巨大的成長,足矣獨當一麵。
並州這個地方在大漢朝屬於落後的地區,境內有匈奴,北方有鮮卑。
而且還是一個相對比較貧困的地方,且民風彪悍。
當然,如果僅憑郭嘉自己,那要達到劉儉的目標還是很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