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長安第3勢力開始組合(1 / 2)

董昭等人臨走之前,乘著旁人不注意,董昭將一卷絹帛偷偷的放在了荀攸的手裡。

“公達先生,此乃家書,乃吾等受人所托,轉交給公達先生的。”

荀攸是何等的聰明人,旦夕之間就明白了這份絹帛乃是何人所寫的。

定然,是自家那位有著“王佐之才”聲望的叔叔了。

送走了董昭等人之後,荀攸拿著荀彧的書信返回了自己的居室。

雖然荀攸是荀彧之侄,但是論及實際年齡,他比荀彧還要大上六歲。

荀彧是有著王佐之才的聲名,但荀攸一直都覺得,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才華,絕不在這位叔叔之下。

可是直到今日,他終於感覺到,自己還是慢了自己叔叔幾步。

別的不說,單沖眼光上來看,整個荀家中的人就都讓荀彧給比下去了。

劉儉這個人,當真是了不得啊。

先前以為荀爽為了荀氏家族,主動替劉儉尋找支持,成就了劉儉,使荀家獲利。

但是現在看來,或許打從一開始,就是劉儉利用了荀家,而不是荀家利用了劉儉。

想到這,荀攸低頭看了看手中的絹帛,臉上露出了無奈的笑容。

“文若叔叔,終歸還是你眼光犀利!看的深遠啊,侄兒這一次落你真是不下幾百步了。”

……

但是荀攸不知道的是,他現在心中感到驚訝、佩服的那個大將軍劉儉,在長安下一步所做的布局中,並不是隻針對他一個人。

另外還有兩個人也是在劉儉的計劃之中。

而這兩個人並不由董昭負責聯係。

張既負責替劉儉去聯絡這兩個人,想與這兩個人達成同盟。

這兩個人,一個人是漢室宗親劉表,一個人是關西大儒之馬融之孫馬日磾。

扶風馬氏是關西士林的頂級門族,馬日磾的祖父馬融,經學造詣在關西獨樹一幟。

在關西世子的心中,馬家在經學上的造詣和威望,近來甚至要超過累世三公的楊氏一族。

而因為都是名門,且在地域上相對較近,馬家一直與楊家走的很近,並且支持楊家任何在朝中的政治決定。

按道理來說,馬家是不應該背叛弘農楊氏為首的今文係公卿集團的,但是現在來找他們馬氏的人乃是張既,而張既代表的是劉儉。

劉儉是鄭學門人,他的背後是鄭玄鄭康成。

而鄭玄昔日也師從馬融,與關西名門馬家有著極為接洽的關係。

當然,若是僅僅隻是靠一些經學名士之間的師徒關係、祖輩交往,並不能說動馬日磾放棄支持楊彪等人,轉而投向劉儉支持的清流士人隊伍。

但是,劉儉卻能夠掌握一些別的東西,讓馬日磾心甘情願的與自己合作。

劉儉能提供給馬日磾和扶風馬家什麼東西呢?很簡單,那就是渠道。

什麼渠道能令扶風馬家如此感興趣?

若是真計較起來,扶風馬氏或許會覺得有些愧顏無地。

隻因為劉儉能夠提供給他們的並不是學術性的渠道,而是賺錢的渠道,升級家族產業的渠道。

扶風馬氏這麼多年來一直秉承著學術為先的家族原則,但是同時也秉持著享受奢靡生活的做派。

因為扶風馬氏有馬家這個先例……其家族奢靡之風實在太甚了。

馬融活著的時候確實是一代名儒,但是馬融身為經學大家,並不講究什麼艱苦樸素的作風。

相反,馬融對於物質生活極為看重,他教學生的時候,設下紅帳,外教學子,內有女樂,每日酒宴,歡娛不斷。

其生活作風很是奢侈。

這也就是因為有他經學名士的光環加成,若是換成普通人,早就被士林清流找借口攻擊唾罵了。

馬融本人崇尚奢靡之風,這倒也什麼,一個人享受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是,馬融的子孫也因為崇拜他們的祖父,行事之風也與祖父幾乎一模一樣。

全家改不了!

馬家的祖父子孫,個個崇尚奢侈,學習學的很好,但花錢玩樂享受,那也是全大漢朝一等一的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