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的意思是,什麼事都要爭個先,一旦劉儉以漢室宗親的地位和他被劉宏在臨終前任命為輔臣的身份進入長安,那袁紹再想要進入長安主持朝政,這理由就不充分了。
到時候袁氏集團就會陷於被動。
而且劉儉現在的實力確實是越來越強,聲望也是越來越高,如果坐視劉儉入駐關中而不行動,到頭來,袁氏集團早晚會被河北所席卷吞並。
袁紹聽了許攸的話,深覺有理,於是他在與許攸分別之後,又回去自行思慮此事。
袁紹這個人真的是心事很重。
這點小事,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連續幾天下來,因為睡不好覺,袁紹的眼圈都是黑的,精神萎靡。
也就是在這個讓他左右搖擺不定的時刻,從西麵傳來了一件使袁紹整個人都精神煥發的好消息。
同時也堅定了他的決心!
劉焉死了!
這些年來,劉焉與袁遺一直在益州進行著權力的爭奪,劉焉仰仗的是東州士,而袁遺更多的是仰仗益州本地的閥閱與望族。
雙方之間的爭鬥一直沒有停止,由於劉焉和袁遺都比較保守,再加上川蜀本地的望族也一直都是呈現見風始舵的態度,再加上益州邊陲之地,利益糾結較多,雙方一直爭鬥沒有分出勝負,這也導致益州方麵一直抽不出力量支持袁氏集團在東州的爭霸。
但是現在劉焉死了,而劉焉的那幾個兒子在袁紹看來就是廢物。
而且蜀中的人也都是望風使舵的人,劉焉死了,那麼就代表支持劉氏的人在蜀中人數大減。
大部分原先傾向於劉焉的政治勢力也開始向著袁家一方傾斜。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袁紹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可以使袁氏的影響力遍布於長江的中下遊。
趁著這個機會,他應當迅速火速入主關中,借機來擴大袁氏的影響,壯大聲勢。
益州的大好局麵給了袁紹極高的信心。
於是在第二日,袁紹又將所有人都召集到了他的議事廳中。
他當著所有人的麵兒宣布,要求蔡瑁、黃祖等人立刻在荊州聚集兵馬,並籌備糧草,他要立刻率兵進駐關中,前往長安。
另外,袁紹派人前往江東去見曹操,讓曹操那麵派兵援助自己,一同支持他北上的事業。
蒯越在聽說了這個消息以後,差點沒急昏過去,他急忙又去見袁紹,向袁紹訴說這當中的利弊。
但很顯然,袁紹似乎並不領情。
他心意已決,無論如何都要搶先進入關中。
南陽郡和汝南擁有大量的人口,是天下第一、第二大郡,再加上荊州、豫州等地的望族支持,以及從北方擁入荊州大量的士族和黎庶人口,袁紹相信他有足夠的能力能夠打入關中。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從關中方麵的探子又給袁紹帶來一個令他驚喜的消息。
在涼州的董卓軍隊似乎遇到了巨大的困境。
董卓的軍隊在涼州與馬騰和韓遂等涼州叛賊一直交鋒,雖然董卓仍一直呈現上風,但是就在不久之前,董卓突然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導致他根本連起身都不能起身,平日裡隻能躺在床榻之上。
一開始,朝廷的中央軍還盡力隱瞞著此事,但是,天下畢竟沒有不透風的墻,很快西涼方麵的各路叛軍都已經知道了這件事。
中央軍的主帥重病不能起身,執行方麵自然就出現了問題。
董卓下麵的幾部將領,沒有人可以完全的統籌全局,所有的軍隊失去了總指揮與協調性,於是就都是按兵不動。
董卓軍按兵不動,將士們沒有指揮權,三軍將士們的目標不明,而在這個時候,西涼叛軍卻開向董卓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呂布和牛輔指揮三軍將士穩定局勢,但是卻形成不了有效的反擊。
這是因為張濟和胡軫等人對於呂布和牛輔的指揮並不服氣,雙方在軍權指揮上麵產生了沖突。
內部既然不平穩,那對外就更沒有辦法做到上下一致了。
西涼叛軍借著這個機會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連續打了好幾個大勝仗。
董卓軍的本部本來已經穩固了,涼州東部的廣大地域本已經趨於穩定,各路叛軍已經都被驅逐到了涼州西部或者涼州北部。
但是現在涼州各部叛軍首領在發現了戰機之後,紛紛組織反撲,導致中央軍不能夠繼續穩固已經打下的基本盤,隻能夠收縮戰略空間,向著漢陽郡的治所冀縣集中。
前線戰略失敗,後方的關中叛亂又四處興起,這就導致了整個關中以及涼州呈現出了一種進退兩難之勢。
對於朝廷來說,現在真的是一個最危急的時刻。
在這種時候,袁紹若是不出兵進入關中,那又應該等待何時呢?
針對這種種有利的局勢,袁紹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要搶在其他所有人之前,先一步進入長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