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主公,還請收雷霆之怒!”
最為冷靜的荀彧急忙站了出來。
今天的他,真的是被劉儉嚇到了。
以往的劉儉,按照荀彧對他的了解,就是再怎麼生氣,也不可能說出“昏君當誅”這四個字的。
荀彧的概念裡,劉儉不但是有心振興這個民族,振興這個王朝,而且一直以來也都是極為尊重天家的。
但是任何人都有一個底線,而劉儉也不例外。
劉儉發起怒來,和別人不一樣,他既不摔打也不罵人,但是他渾身上下都會散發出一種冰冷的寒意,與他平日裡的狀態極不相同。
少時,便見劉儉緩緩的轉頭看向荀彧。
“文若覺得我口出狂言,或是我口出妄言,或是我口出不當之言?”
荀彧說道:“大將軍,且收雷霆之怒,當今天子行事卻是極為不端,廢除新政,更是將大漢王朝的前程即盡毀,我等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但是他如今畢竟還是坐在那個皇位上,還是天子……大將軍有些話咱們現在還是不能說的。”
劉儉緩緩的站起身。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散發出來一種霸者之氣。
平日裡那個以仁義為先的劉德然完全不同現在的劉儉。
現在的他怎麼看,都是一個梟雄。
“文若,你可知道我的誌向是什麼嗎?”
荀彧聽到這兒,頓時麵色一正。
“大將軍的誌向,是興旺漢室,興旺天下,興旺我神州子民,此乃大將軍畢生之誌也!”
劉儉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你清楚,我要興旺的是這個天下,是這個神州,我要興旺的是我大漢朝內的千萬百姓!我從來沒有說過我要興的是當今天子。”
“當今天子,如果是一位明君,能夠使天下興盛,使漢室升隆,使四方百姓生活安定,那我自然克盡臣節,極力輔佐,助他將大漢朝的天下推向這世間的頂峰。”
“但若他是一個隻為一己私利,不顧萬千黎庶的昏君,那就不能怪我要行伊尹,霍光之事了。”
劉儉的話說到這裡,在場的人自然都能夠聽得明白。
但凡是有點兒智慧的人,就都能猜到,劉儉這是要行廢立之事,他要換皇帝了。
隻見文醜大步流星的站出來,沖著劉儉重重拱手。
“當今天子姓劉,主公也姓劉,而且主公也是漢室宗親,位為皇叔。”
“當今天子德行不正,則大將軍取而代之,這有何不可?”
這一番話,可是說中了在場很多人的心聲。
顏良用力的拍著手,哈哈大笑道:
“文賢弟所言,放眼當今天下能夠拯救寰宇,挽救黎民之人就是大將軍!這個天下,也隻有大將軍當了皇帝,才能夠得到長治久安。”
“我等願意輔佐大將軍登基為帝。”
“我等願意輔佐大將軍登基呀!”
“……”
劉儉手下的一種將領皆是紛紛出言。
荀彧的臉色在一旁變了一變,他似乎有些話想要說,但是看著一眾將領們在此刻群情激憤,卻又不好當眾直言。
就見劉儉突然伸出手掌,擋住了眾人的話頭。
隨後便見他背負著雙手,緩緩的走到了廳堂的正中,說道:“我雖有心拯救大漢,但是我劉某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受先帝之厚恩。”
“先帝留下這個孩子,讓我為托孤之臣。”
“我責任重大!”
“當今天子雖然不修德政,但是他畢竟是先帝的孩子,我沒能幫著先帝教育好這個孩子,沒能輔佐當今陛下成為一名賢聖的君王,本來就有愧於先帝。”
“我若是在這個時候奪取了這孩子的帝位,日後死後下了九泉,又有何麵目見先帝?”
荀彧聽劉儉這麼說,方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心中暗道,主公果然不愧是主公,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做的事情還是非常到位的。
就算是當今天子不修德政,但是劉儉畢竟是劉宏的股肱之臣,而且當年也受到了劉宏的托孤之重。
就算是劉儉有資格繼承帝位,但是若直接從劉辯的手中將皇帝給奪過來,這對於劉儉的聲名來說,確實是有一定的影響。
至少在一些天下人看來,劉儉直接奪取劉辯的帝位,是有負於先帝的托付的,他以叔叔的名位奪了侄兒的江山,這是某種程度上來講,屬於辜負了先帝劉宏對他的信任。
但是荀彧心中有一個計劃。
雖然是費點周折,但是最終依舊是讓劉儉能夠成為大漢朝的皇帝,成為大漢朝的最高掌權人。
那就是讓劉儉先扶持劉宏的二兒子劉協上位。
在荀彧看來,劉宏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辯如今已經用事實證明,這是個不成器的皇帝,不能接受大漢朝的江山。
而身為皇叔的劉儉,在廢掉了劉辯之後,如果將劉宏的二兒子劉協扶持上的皇位,那就可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劉儉如此做並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大漢天下。
而且,他也顧念到了他與劉宏的君臣之情,沒有做忘恩負義的事兒。
一個兒子繼承不了家業,那就由叔叔扶持另一個兒子來繼承家業,這天下還能有人說的出什麼嗎?
而等數年之後,事實證明,劉宏的第二個兒子也不行,也沒有能力來操持這份家業,那劉儉到時候以叔叔的名義替劉宏來操持這份家業,天下人又能說得出什麼呢?
畢竟劉儉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讓你的兩個兒子都上位試驗過了,但是你兩個兒子都不行,那就隻能證明你家的這份根骨不行。
是天要大漢易主,而不是人啊。
這樣做雖然麻煩一點,但是對於劉儉的聲名以及他日後對大漢王朝的統治力,毫無疑問,都是最好的方式。
雖然荀彧心中有這麼一個計劃,但是他卻不敢保證劉儉會不會急功近利,直接就從劉辯的手中將皇位拿過來。
若是劉儉真的這麼急功近利,荀彧雖然也覺得沒有問題,但感覺總是差了一點什麼。
但是如今聽他對在場一眾諸將做了解釋,荀彧這顆懸著的心就放下了。
看來,他的主公還是當年與他相見時的那位主公,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顏良、文醜等武將見劉儉不願意當皇帝,不由感到很是惋惜。
他們剛想要再行勸諫,就聽荀彧說道。
“主公行事光明磊落,顧念先帝的托孤之重,如此行事可謂仁至義盡,天下望族黎庶,無人不心存佩服,從此以後,天下何人敢質疑主公的仁德與忠義?”
“末吏荀彧願對主公誓死效忠。”
說罷,就見荀彧跪倒在地,對劉儉行之以大禮。
賈詡慢悠悠的站了起來,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