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諸劉入京(2 / 2)

怎麼到了關鍵時期,他竟說出這種話來?

“公達你此言吾實是不解……伱乾脆讓大家把官都辭了,不就好了?”

荀攸捋著自己的短須,嗬嗬笑道:“除了這官不能辭,其他的能不辦就不辦,就留個官名,剩下的就把自己當普通黎庶了,告訴咱們一係的所有人,這眼下,不辦事就是在辦最大的事!”

“願聞其詳?”

荀攸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浪費光陰之舉,其實我又何嘗願意?隻是如今的形勢不一樣,眼下這種局勢,數月之後,朝廷必然推陳出新,所有的政事和體係都將改變,”

“正所謂破而後立,不破不立。”

“現在所做的事情,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後,都會成為無用功,既然如此,大家又何苦多耗費那份心力呢?”

“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現在做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被王允、楊彪等被找到機會廢除官職,驅逐回原籍,實在是得不償失。”

“我們現在的就是做的就是隱忍!大家能夠忍氣吞聲,保住官職,待日後大將軍進京,我們清流一係人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將軍的羽翼,與大將軍一起輔佐朝政,匡扶新君。”

“大將軍剛剛進入長安,雖然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但也需要有能人幫助他處理朝政,運轉這個國家。”

“大將軍手下有文若叔叔,郭奉孝,田豐、沮授、審配……這些人雖然都是當世英才,但是這些人都隻是在地方執政,卻從來沒有立於朝堂,沒有在京城中主持過一個國家運作的經驗,就算是他們驚才絕艷,但要是驟然之間將所有的朝堂政事交給這些人來處理,那一定會出大亂子的。”

“大將軍也一定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大將軍需要原先在朝廷待過的臣子來幫助他運轉這個國家。”

“而王允、楊彪手下的那些公卿之臣,就算是投靠了大將軍,你認為大將軍會對他們有多少信任?他能夠放心的讓他們替自己執掌這個國家嗎?”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國家最終還需要我們清流一係來運作,所以我們現在要盡量保護我們的人不受王允等人攻擊,等大將軍進入長安之後,我們清流一係自然就可以揚眉吐氣了。”

聽了荀攸的話,馬日磾心中升起了無限的佩服之情。

潁川荀氏家族果然是能人輩出啊!

上代的八龍如今雖然都已經去世,但是這一代的人傑也是驚才絕艷,比起上一代不遑多讓。

這荀公達乃是如今荀氏家族第三代的人傑之中的佼佼者,卻也不次於以荀彧等人為首的二代荀家子弟,實在是厲害的很。

其實,荀攸的政治能力和眼光如此卓越,也是因為這些年跟在荀爽的身邊學習的,同時也是因為他在長安朝廷中待的時間長了,看到的東西也太多了,敬業累積的豐富。

在這一點上,他已經超越了他的叔叔荀彧。

馬日磾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他疑惑的看向荀攸。

“公達,你適才所言之中,有一句輔佐新君,這話是何意?”

荀攸隻是笑,並未回答。

……

其實對於劉儉的意圖,荀攸確實是猜中了一大半,但是還有一小半他沒有猜中。

劉儉現在之所以不著急向長安進兵,除了因為他要等待雍州以及長安中諸多家族投降到他這一邊,分化對方的實力之外,還有另外一點是,劉儉正在等待另外一群支持他的人入京。

劉儉進入長安執掌朝政,不僅僅需要消除掉王允,還有楊彪等人,他還需要做另外一件大事。

那就是廢了劉辯。

其實以劉儉的現在的軍事實力,進入京城之後,直接把劉辯廢了,然後擁立一名新皇帝,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硬實力在那擺著。

朝堂中的人雖然會有一些人發出怨言,但是恐怕也不能夠阻擋住劉儉。

但是劉儉覺得,若是自己這樣做,與歷史上的董卓、曹操一樣,一定會被人借題發揮,用來汙蔑他的聲望。

他劉儉就算是要廢帝,也一定要廢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留名青史,讓人放不出半點屁來。

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呢?

就算劉儉軍事實力震天,但是朝堂之中肯定還是有人對於他廢立的舉措敢於反抗。

大漢士族群體中還是有很多人是犟骨頭,不怕死的。

到時候,肯定是有人會站出來大罵劉儉是奸臣,這種事是一定會發生的。

所以,劉儉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以及正義性,就一定要與這些人抗爭到底。

首先他要拉攏一批屬於自己的政治盟友,使自己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

但是說實話,從古至今,隻要是事關廢皇帝這種事,無論怎麼美化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因為廢帝的人必然會被打上權臣的標簽,劉儉想來也不會例外。

畢竟皇帝是一國之主,廢皇帝那就是廢一國之政,重啟爐灶,以一己廢天下公事,怎麼可能會有人獨善其身呢?

劉儉想了一個辦法。

為了能夠讓自己廢帝成功,將負麵影響降到最低,他打算拉攏一批人共同進行此事。

拉攏朝臣和權貴是沒有用的,不論這些人怎麼支持自己,天下人和後世人依舊會給自己打上一個權臣的標簽。

所以劉儉打算將廢帝這件事從公事轉為半公半私。

如何才能將這件事轉化為半公半私呢?

那就是號召天下有影響力的諸侯王進京,大家一起來商討這件事情。

這個天下是漢室天下,但漢室天下並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東漢的很多皇帝也都是先帝死後沒有子嗣,故從諸侯王中選出繼承人,被漢臣們扶持上皇帝的位置的。

所以,諸侯王也可以算是大漢天下的半個主人。

對於當今天子的德政過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身為其兄弟叔伯的諸侯王們自然也有權品評一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現在的這個皇帝到底有沒有能力將大漢天下治理好?

畢竟,這可是我們老劉家的江山啊!

劉儉的信劄很快就送到了各個諸侯王的手裡。

這些諸侯王不敢怠慢,紛紛向著長安的方向進發。

這些人有趙王劉豫、常山王劉暠、東海王劉袛、安平王劉續、下邳王劉宜、瑯琊王劉容、河間王劉陔、中山王劉稚、濟北王劉鸞、彭城王劉和、甘陵王劉忠等……好一大群王都來了。

而且,不光是諸位諸侯王,就是青州的劉虞也正向著長安進發。

這些劉氏宗親將齊聚長安朝廷,共同商討廢帝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