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頭看向了一旁的賈詡,見賈詡很是恭敬的向他點點頭。
“文和,這個人就是李儒吧?”
賈詡道:“是。”
劉儉轉頭看向了李儒。
“李文優,我等一眾劉氏宗親進長安麵見天子,你身為朝中官員,為何暗自喬裝改扮偷跑出長安?難道你心中是有什麼鬼嗎?還是你做了什麼對不起漢室之事,怕被我等宗室發覺。”
李儒如今既然已經落到了劉儉手裡,心中知曉自己必死無疑。
他向著劉儉拜道:“回稟大將軍,儒逃走,乃是害怕,並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對不起大漢朝的地方……而是因為我手中有一樁人命,而這樁人命,大將軍定是非報仇不可。”
“原來你也知道,不錯,我與呂公確實是有交情,或者說,我們算是關係不錯的朋友。”
“當年我在京中任越騎校尉之時,也曾得到過呂公的關照,他對我是有恩的,所以我必須為他報仇。”
李儒聽到這的時候,心中不由頓感一陣悲涼。
“大將軍所言甚是,久聞幽州邊郡之人,多俠士之風,講究的就是一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大長秋乃是為我親自鴆殺。”
“大將軍今日就是要了我的性命,也是理所當然的。”
“還請大將軍賜我死罪。”
劉儉慢慢的站起身來。
“我當然知道你是殺死了大長秋之人,但是,殺了你,並不算是為大長秋報仇。”
李儒驚訝的看向劉儉。
他猛然間感覺到自己好像還能繼續活著……
“皇命難違,你也不過是受了天子之令而行使此事,當今天子無道,卻並非你們這些臣下無德,天子讓你去殺人,以你的立場總不能違背皇命吧?你也是為了保全自身,並不是惡意害人。”
“就沖這一點,我不殺你。”
“而且當年沮公接袁寵出雒陽,你也曾故意放袁寵出來,終究還是圓了我對袁士紀摯友之情。”
“功過相抵,饒你一死。”
李儒聽到這裡,心中升起了一股對劉儉無以復加的尊重。
“大將軍恩怨分明,不徇私用刑,實在是令李某敬佩。”
劉儉道:“不過,大長秋終究還是死在你的手裡,所以我對你還是要有所懲戒的,縱然不是要取你的性命,但多少也是要給你予以一些責罰。”
李儒道:“理該如此,隻是不知大將軍要如何責罰李某?”
“你要向天下人說出大長秋之死真正的死因,將天子如何吩咐你?暗殺賢良的事公諸於眾。”
李儒乃是聰慧之人。
他自然想的到劉儉讓自己將呂強之死的原因公布於眾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但是他自然是會聽從劉儉安排的。
因為當今天子與他之間本來就是合作的關係。
他李儒當初也並沒有真正的想要投奔到天子麾下,隻不過是因為當時董卓病重,李儒失去了依靠,故而想要暫時依附於天子。
他與天子之間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君臣情誼,隻是互相利用而已。
如今的天子倒臺了,而西涼的董卓那邊雖然是有傳言已經痊愈,但是以李儒的智慧,他自然清楚就算是董卓的病情有所好轉,也不會維持太久的。
現在的劉儉已經進入到了長安。
這個王朝的最高政治權利的歸屬已經定下來了。
不久之後,劉儉是會成為這個天下政治的最高執行人。
隻有跟著劉儉,李儒才可能保得住性命,而且更有可能可以做出一些出人頭地的事兒,並將自己的智謀和能力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
“大將軍對儒如此厚恩,我豈敢不遵從大將軍之令?”
“從今往後,儒願意為大將軍效犬馬之勞。”
李儒的歸順是在劉儉的意料之中的。
畢竟這個人當年投靠董卓,也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的欣賞董卓,而是因為董卓確實能夠給他一個好的發展平臺。
相比於董卓,如今的自己很顯然更符合李儒的胃口。
當然,李儒這個人雖然聰明,但行事詭詐,頗為陰狠。
不過這一點劉儉倒是不擔心,他的計謀和陰狠還算記不到自己的頭上,畢竟他也是識時務之人。
劉儉已經想好用什麼人來管著李儒了。
“李文優,從今天開始,你就在校事府,賈文和便是你的上官,以後有什麼事,你就全都聽從賈文和的安排調遣。”
當年在董卓麾下的賈詡身份雖高,但是在受重用的程度上並不如李儒。
但是如今風水輪流轉,輪到李儒給賈詡打下手了。
李儒並不以為意。
他明白劉儉是要用賈詡看著他。
但他也知道,賈詡這個人並不嚴格。
他會看著自己,但隻要自己不越界,賈詡對待自己還是會很溫和的。
李儒沖著賈詡施了一禮,說道。
“賈公,末吏從今往後,定當謹遵賈公吩咐,為大將軍效力!”
賈詡心中自然也清楚,劉儉將李儒交給自己是一個什麼目的。
“既然如此,那今後還請文優多多幫襯老夫了。”
……
興平七年元月,王允等人的罪行被落實了之後,朝廷方麵的重臣們經過商議,通過尚書臺向天下公示了劉辯的十大過失。
同時,又有李儒主動坦白了當年劉辯如何指使他暗害呂強之事。
至此,當今皇帝劉辯,已經坐實不適合繼續執掌大漢天下。
故而,大漢皇帝劉辯親自寫下詔書,並蓋上玉璽,宣布退位,將皇帝位置空出來,讓於有賢能之人。
皇帝的位置空出來了,那麼自然就是要得立新君。
於是,在百官與一眾劉氏宗親們共同的議論之下,先帝之子陳留王被推薦成了新君。
長安方麵立刻開始準備盛大的登基儀式。
陳留王劉協在百官們的一眾推舉之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接手了玉璽,成為了新皇帝。
也就是這一年,公元197年,大漢王朝改元建安。
先天子劉辯被貶為弘農王,暫居於長安近郊。
而已經坐實了反叛罪狀的王允、楊彪等人,則是被判斬立決。
同時,與他們有關係的全族人也都量刑定罪。
三公之一淳於嘉因為能夠及時坦白並交代王允與楊彪等人的罪狀,因而從輕發落貶為庶人。
其餘的一眾文武百官則是重新擬定官職。
在這一眾文武百官之中。
撫遠大將軍劉儉的官職與爵位,也被眾人提上了議程,開始重新擬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