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口中之事,確實是當初在冀州之時,他就已經答應過劉協和劉錦的了。
“陛下所指之事,臣自然是知道的。”
“陛下想做生意,想要擁有自己的產業,這一點臣必然是會幫助陛下的,陛下請放心,咱們現在隻是剛剛來到了關中而已,很多事情還沒有起步,這生意嘛……天下多的是!關中之地,隻是還未被完全向好的發掘。隻要是挖掘的深了,關中之地可塑造的產業並不比河北要少。”
“臣一定會好好打理關中的各項產業,拓展關中。利益鏈條,重新分配觀中的利益!絕不會讓陛下吃虧的。”
劉儉這話說的讓劉協很是欣喜,他開心的點了點頭說道:“丞相治理河北十年,河北商貿協會在四州之地也發展了十年,這十年之間,丞相與河北商貿協會在河北取得的成績,天下人皆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朕相信丞相一定不會辜負朕的。”
劉儉恭敬的沖著劉協拱手道:“多謝陛下的信任,臣一定盡力為陛下辦好此事。”
卻見劉協突然又說道:“但丞相不要忘了,還有劉錦……”
劉儉聽了劉協這麼說,微笑著道:“陛下還真是重情重義,這種時刻還能記著身邊的宦官?”
“劉錦對朕忠心耿耿,而且他年紀也大了,他跟先帝之間也頗有淵源,朕就是為了先帝,也要為劉錦謀一份好的家業,讓他以後無後顧之憂啊,還請丞相能夠成全。”
劉儉點了點頭,說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心盡力。”
劉協和劉錦這兩個人倒是把自己的定位弄得挺清楚的,他們也知道自己能夠進入長安是因為什麼。
他們兩個人也都知道,劉儉現在在整個大漢朝的勢力以及影響力,遠非劉協所能及。
所以當初在冀州,他們兩個人就與劉儉商量好了,他們兩個人到了長安之後,希望能夠入股到劉儉這裡,在劉儉組建的新的利益鏈體中分一杯羹,為自己還有自己的子孫謀一份好的家業。
說白了,他們就是想賺錢。
劉協和劉錦這兩個人還是蠻聰明的,他們已經完全明白了自己的立場是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兩個人隻要持續向錢看,不但可以讓自己今後衣食無憂,而且還會過得非常輕鬆,劉儉日後也絕對不會薄待他們。
這完全是一種自保之道,相比於誌大才疏的劉辯來說,劉協雖然讓劉儉給寵成了一個小荒唐皇帝,但是這孩子其實還是很機敏的,至少劉協知道他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也知道自己未來應該走哪條路,所以說他依舊是一個人生贏家。
拜辭了劉協之後,劉儉隨即起身向著宮殿外走去。
他來到了宮殿外之後,立刻便見有一個人帶著一眾小宦官迎上了他。
毫無疑問,迎上他的這個人,正是劉協的宦官大頭子劉錦。
一見了劉儉,就見劉錦急忙一個勁兒的向著他點頭,哈腰陪著笑說道:“丞相日理萬機,平定了關中,扶持新帝,成就了偌大的功業,老奴在此為丞相賀。”
劉儉輕描淡寫著沖著他揮了揮手位,示意劉錦不用這麼拍他的馬屁。
隨後,劉儉認真的看了看劉錦身後的這些人。
“你帶來的這些人似乎還是當初在冀州時候的那些人?”
劉錦道:“丞相不往宮中安排新人,老奴又怎麼敢隨意往宮中安排新人呢?”
“現在陛下剛剛登基,內侍之職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人平日裡照顧陛下的飲食起居,還負責輔佐陛下在內宮執政……”
“都是需要穩妥的人選,老奴何等身份,豈敢隨意在宮中安排人?一切自然都還要交給丞相。”
“宮中的人事安排,丞相盡管一手操持,丞相給老奴安排哪些人,老奴就用哪些人。”
劉儉聞言鄭重的點了點頭,隨即道:“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卻之不恭了,回頭我會往宮中安排合適的人選,至於怎麼使用這些人,又怎麼扶持陛下,全看了你來安排調度。”
“老奴一定辦好宮中的差事,為丞相分憂。”
劉儉又道:“我雖然對宦官乾政這種事不是非常在意,但是我也希望你今後能夠把握住自己的身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心中要有個考量,畢竟這不是你當年在雒陽的時候了。”
劉錦嘆道:“新年之事,恍如隔世,老奴早就不記得了。”
“好……對了,過往宮中安排的這些人,你要好好調教,我知道你在調教宦官,特別是那些懂事、能看懂人眼色,會辦事的宦官方麵非常有經驗,我希望你能把他們好好歷練。”
“諾。”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又突然開始上下打量起來劉錦來。
這個人曾經是昔日的張讓啊……
當年劉宏在世的時候,張讓在雒陽城中可是極為有名的,他雖然長居於內宮之中,但是認識他的人也還是非常多。
如今時過境遷,老一輩的臣子該死的死,該散的散,宮中之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朝廷也從雒陽遷移到了長安,按道理來說,認識張讓的人應該是少了。
這些年來,張讓也著實蒼老了不少,相貌多少也有了一些變化,與當年相比,不在意氣風發,而是有些老態龍鐘了。
但劉儉覺得他還是繼續低調一點兒的好。
“中常侍,你要謹記,你已經是劉錦了,原先的那個身份早就已經不存在於天下,雖然此時不比當年,但是難保不會有人還能認出你來……你應該知道怎麼辦才對。”
劉錦自然是明白劉儉的意思的,他急忙說道:“老奴絕不會踏出宮中半步,讓外人隨意見到老奴……老奴歲數大了也走不動了,隻是在宮中輔佐陛下,調教調教小宦官,平日裡一定少露麵。”
劉儉滿意的點了點頭:“那就好。”
……
內宮人事,劉儉全部交由荀彧處置,他現在身上事情的比較多,特別是要對付西涼軍,所以朝中諸事還有內宮人事的安排,全都交給剛剛升任尚書令的荀彧。
成為執掌尚書臺的荀彧,從今以後會有很多跟朝廷天子打交道的時候,現在將這些事交給他辦,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正合其時。
而對於劉儉,眼下的關鍵就是西涼軍。
劉儉斷定,西涼軍這次一定是要起亂子的。
但是劉儉不怕西涼軍跟他叫陣,能在這場戰亂中消除多少不穩定因素,同時又能收攏多少西涼軍戰士,對於劉儉來說,才是重中之重。
待西涼軍抵達了扶風郡之後,劉儉決定先將董卓招入長安與自己見麵,待見了董卓之後,再針對西涼軍各部做出應對之法,也可以看看西涼軍現在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一晃多年,劉儉與董卓終於再次見麵了。
隻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董卓已經不是當年的董卓,劉儉更非當年的劉儉。
這一次,劉儉不是董卓的金燕……他可以說是董卓的金主爸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