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之人光顧著仰首思考,沒注意朱紅梁柱下擺放的玄武金龜,一不留神被絆倒在地,一隻靴子也順勢甩飛。 眾目睽睽下,長安第一酒鬼的滑稽醜態,又惹得一眾權貴捧腹大笑。高力士笑得尤為燦爛,覺得跳梁小醜徒有虛名,醉得不輕,分明是在拖延時間。 麵對全場的質疑嘲笑,李白渾不在意,索性醉臥金龜側,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躺下。 “太白靈光乍現……文思泉湧,絕世好詞一揮可成,誰來……幫我脫靴?好讓本翰林鬆快鬆快!” 一個替天子潤色王業的蠅頭小吏,竟敢對滿堂非紫即紅袍服的當朝大員,提這種無理要求,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大多數人橫眉冷對,嗤之以鼻,高力士更是鼻孔朝天,充耳不聞。 李白數次遭高力士夾槍帶棒揶揄,心裡早就不爽,決定孤注一擲,將矛頭指向這位權傾內外的冠軍大將軍。一來給對方點顏色,讓其有所收斂,別以為自己好欺負;二來羞辱天子近臣,有助於揚名立威,即便高公公事後算賬,他也可以借醉酒搪塞。 拿定主意,李白直勾勾地盯著高力士那張陰柔的老臉,一言不發。態度很明顯,這脫靴的碎催活兒就得擅長伺候天子起居的高大人來做,否則這獻詞之事就無法繼續。 權勢熏天的高力士做夢也想不到,一個小小的翰林待詔會借著酒勁當眾跟自己死磕。雖然收拾他易如反掌,老於城府的高公公並未發火,隻是將頭微側,冷哼一聲。 楊玉環將這一幕看在眼裡,對藐視權貴、放蕩不羈的李白更多了幾分好感。她急於知道這位天縱奇才能寫出什麼大作,於是沖著高力士盈然一笑:“李翰林酒後無狀,出言不遜,還望諸位股肱柱石勿怪。高將軍隨侍聖上多年,鞍前馬後伺候妥帖,最能體察上意,不知可願屈尊,幫李翰林脫靴,以助驚艷新詞早日問世?” 高力士萬萬沒料到楊美人會如此一邊倒地拉偏架,自己好歹也是天子心腹,正三品大員,居然要為一個無官無祿的翰林待詔脫靴,實在是強人所難。 他將目光移向天子,得到的答案居然是淺淺一笑,首肯的旨意。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自己再權勢煊赫,在一王一後麵前,也不過是個奴才。 得罪了楊玉環,就等於得罪了李隆基。高力士可不傻,絕不會拿自己後半生的榮華富貴開玩笑。 小不忍則亂大謀,想到這兒高力士強裝笑臉,奴顏媚骨道:“太真妃金口已開,老奴焉敢不從。莫說是脫靴,就是命微臣吮吸腳趾,力士也照做不誤,絕不皺一下眉頭!” 隨後,在滿堂賓客難以置信,驚詫萬分的目光中,一代權宦高力士真的如侍從奴仆般,一點點為李翰林脫靴。看那笑靨如花的表情,似乎還很享受。 這當然是高力士惺惺作態,刻意演戲。李白懶散邋遢慣了,一個月還不一定洗一次澡,汗腳沖鼻辣眼,臭不可聞,若非高將軍及時閉氣,恐怕早就暈過去了。 當詩仙戲耍完高力士,楊玉環已將上等的龍香禦磨研好,隨命宮娥將禦製的筆墨紙硯端至李白近前。 酒也喝了,氣也順了,李白晃晃腦袋,打起精神,知道該筆走龍蛇,乾正事了。 他赤足而立,提筆濡墨,望著雍容華貴,雲鬢嵯峨,猶如雲裳仙子的楊玉環,創作靈感大爆發。 隨著曠世才子手臂瀟灑的起落,一行行充滿詩情畫意,辭藻華麗的新詞落於金花箋上。 李白如癡如狂,心外無物,一邊隨心所欲揮灑筆墨,一邊高聲誦讀語驚四座:“《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現,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李翰林文不加點,一氣嗬成寫下三首《清平調》詞,令花萼相輝樓公卿看客嘆為觀止,驚為天人。蒙受脫靴大辱的高力士,心裡再有不滿,也不得不違心地誇上幾句。 完成皇命的李白,仰天大笑,將禦筆隨手一擲,兀自走到一位張著大嘴,服蜀錦紫袍,佩金魚袋的鴻臚卿麵前。 他傲視群倫,毫不客氣,從對方分餐的小桌案前,拿起玉壺春酒瓶就喝,帶著美酒飄香的酒液順著唇角、美髯亂流,場麵極是豪放。 有宮娥將李白的即興之作,呈給大唐天子禦覽。李隆基含英咀華,龍顏大悅,拍案叫絕:“李愛卿妙筆生花,文采無雙,於須臾之間獻《清平調》新詞三首,真乃文曲星君下凡也。傳我口諭,賜翰林待詔李白飛龍馬三匹,珊瑚白玉鞭一條!” 玄宗二次重賞,令李白受寵若驚,百僚艷羨不已。身為精擅音律,開創梨園的樂癡,老皇帝早已迫不及待了。 “李龜年,速速命梨園樂師奏樂起舞,演繹新《清平調》,朕要與諸位愛卿一同觀賞,先睹為快!” 李龜年屈膝行禮,剛要指揮數百人的內廷樂工表演,卻被一人阻止。 “且慢!” 聖命難違,此時敢出言叫停的,除了與天子同眠共枕,有過七夕盟誓的太真妃,還能是誰。 包括李白在內的所有朝臣,全都吃驚地注視這位明眸皓齒,寵冠後宮的女人,猜不透她究竟想乾什麼。 “愛妃這是何意,不是汝急三火四召李翰林獻詞的嗎?如今驚世之作已成,為何不及時行樂,歌舞娛情?” 老皇帝號令天下,一言九鼎,愛妃公然叫板,如此不給麵子,著實讓他有些下不來臺。 楊玉環眸色安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抿嘴一笑:“聖上誤會了,臣妾是看花好月圓,金玉滿堂,一時技癢,想為陛下及諸位社稷棟梁錦上添花,獻上一舞。” 太真妃不但長得國色天香,身姿嫵媚,在舞蹈方麵造詣極高,光是旋轉如風的胡旋舞,就足以令世人為之傾倒。 能在這歌臺舞榭親睹楊美人曼妙銷魂的舞姿,絕對是至高無上的視聽享受,全場立刻爆發出聲震樓宇的掌聲和歡呼聲。 在數百梨園弟子整齊劃一的演奏下,鐘磬齊鳴,琴瑟交織,浮艷好戲正式開場。 一襲霓裳緋衣、窈窕身姿若隱若現的楊玉環,率領數十位穿著齊胸襦裙,豐滿嫵媚的宮娥粉墨登場。她們隨著婉轉清揚的曲調,踩著舒緩輕柔的節拍,在一泓池水的映照下揮舞雲袖,翩翩起舞。 縱然化紅梅妝的宮娥,穿得紗裙透明艷麗,極是誘人,可眾人目光的焦點,還是無一例外地落在了領舞的太真妃身上。 楊美人就像鶴立在雉雞群中的鳳凰,如此高貴典雅,如此獨領風騷,如此風情萬種,如此光芒四射。 李白聞著縷縷沁人的花香,聽著高山流水般的雅樂,目不轉睛凝望著輕舞飛揚、在水一方的伊人,恍若置身瑤池仙宮,觀嫦娥雲中飛舞。 且歌且舞,傾國傾城的大唐第一美人,是這萬千榮華中最美的風景,最艷麗的牡丹。李白神魂顛倒,為之瘋狂,為之迷醉。 這一夜他目空一切,站在世界的中心;這一夜他名垂青史,在盛唐嶄露頭角;這一夜他屹立於文人之巔,書寫著自己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