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李白基金會的誕生(1 / 1)

文君用崇拜的目光注視著自己的丈夫,語氣堅定地說:“莎士比亞說過,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的密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而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雖然你沒和我商量一下,就擅作主張,本宮還是會無條件的支持你。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隻要能讓那些偏遠山區的留守兒童有學上,有書讀,咱們再苦再累都值得。”   她拍著做工精細,品質上乘的香奈兒包包,爽然一笑:“奢侈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無非就是個logo,以後堅決不亂買了。從這個月開始,咱們夫妻倆厲行節約,量入為出,拿出總收入的10%做慈善。”   “夫人宅心仁厚,善解人意,我簡直愛死你啦!”新一代慈善家喜出望外,托起媳婦的手背親個沒完。   “油嘴,你的油嘴……”文君吱哇亂叫,拿小雞啄米的性情中人沒辦法。   看著卓李夫婦攜手同行獻愛心,公益路上比翼飛,大夥感動之餘,由衷祝福這對誌同道合、大愛無疆的神仙眷侶。   林溪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微笑提議:“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即便把你們兩口子的家底掏乾,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不如成立慈善基金會,借助二位強大的號召力,發動更多的愛心人士捐款捐物。”   “這個主意好,慈善是一項長期性的事業,需要凝聚八方力量,同舟共濟,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作用。而且,愛心救助絕不僅僅是一捐了事那麼簡單,需要精準扶貧,合理規劃,物資調配,組織協調,將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我和慕白精力有限,頂多是牽個頭,不可能事事都親力親為,非常需要一支值得信賴的團隊來完成具體工作。”文君十分贊同,為林教母點贊。   人淡如菊的大明星,考慮不周,覺得二人說得非常在理,頻頻點頭。   “既然決定成立慈善基金會,總該有個響亮的名頭。現在圈裡好多藝人,為了擴大影響力,都是直接冠名。二位發起人,基金會要在民政局登記注冊,才能正常運作,當務之急是趕緊把名字先定下來。”   “左李右卓怎麼樣,你們夫妻倆的姓氏全都有了,一聽就很霸氣,與眾不同!”潘少為了避免被發展成施主,一直默不作聲裝空氣,眼見有機會一展才華,才管不住嘴,刷存在感。   “做慈善公益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又不是開演唱會,起這麼娛樂化的名字,不太合適吧。”阿杜欣賞不了浮誇的創意,直抒己見。   文君清了清嗓子,故作大度地說:“如果把我們倆的名字都加上,會顯得太長,太累贅。李先生名氣比我大,人緣比我好,基金會以他的名字命名,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女性同胞踴躍捐款。反正愛心助學的想法,是他首先提出來的,小女子甘當綠葉,做無名英雄。”   “李慕白基金會?不好,不好,有沽名釣譽,自我標榜之嫌。”他屈動指節一下一下敲擊著桌麵,忽然靈機一動,“叫李白基金怎麼樣?既光耀門楣,向偉大的詩仙致敬;又弘揚了傳統文化,激勵當代學子傳承中華詩詞。”   千古詩人為自己歌功頌德,樹碑立傳的小九九無人知曉,大夥拍案叫絕,全票通過。   “慈善事業,人人有責,某些土豪可不能一毛不拔,當鐵公雞,琉璃貓啊!”眾人討論半天,潘公子始終雞賊不語,林溪隻好笑著把話挑明,將矛頭指向了他。   頃刻間,五道殷切目光聚焦在潘筠身上,盯得款爺渾身不自在。   “都瞧我乾什麼,我……又沒說不捐。”潘少底氣不足,趕忙端起紮啤,掩蓋心虛。   “有些人越有錢越摳門,不磨刀霍霍,逼到份上,他們才不會主動。像潘少這種富得流油,又有愛心,又有責任感的大好青年,捐個百八十……千萬,就跟玩一樣。”   潘少一口啤酒直接噴了出來,邊咳邊說:“李慕白,你小子少給我灌迷魂湯,當小爺是行走的印鈔機嗎?我要是敢裸捐幾千萬,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老潘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不至於,不至於,這點小錢對你們家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積德行善,必有後福,基金會籌款的大事兄弟必須第一個支持,為了孩子們,我給你當牛做馬都行。”   潘土豪從五人期待的目光中,讀出不捐錢就絕交的潛臺詞,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好啦,好啦,怕了你們了。雖然我是奸商的後代,不代表本少爺就為富不仁。幾千萬善款不是小數目,不能一次全撒出去,咱得分批分次,慢慢捐。8錯8錯,又多了可以吹噓炫耀的資本嘍!”   大夥齊聲歡呼,慶祝殺富濟貧成功,基金會又多了一份慈善的力量。   慕白欣喜之餘,發出倡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打今兒起咱們就踐行光盤行動,把桌上的串全清了,杯裡的酒全乾了,實在吃不完,就打包帶走!”   李白基金會陽光透明,實打實做公益,積極呼籲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幫扶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從不中飽私囊,忽悠粉絲刷榜應援,將成箱成桶的牛奶倒入下水道。   慈善不是作秀,是默默的付出和無私的奉獻。慕白他們素麵朝天,穿著統一定製的紅馬甲,親力親為,低調行善,從不張揚。   身處繁華都市,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眾人,根本無法想象千裡之外,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生活有多麼艱辛,教學環境有多麼惡劣。當一行人第一次跋山涉水,走過泥濘的山路,來到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頓時被眼前令人心酸的景象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