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贈送丹藥
  瓦剌,元朝時稱斡亦剌,明朝時稱瓦剌。
  元朝之時,瓦剌人和蒙古本部人是並列關係,雙方互有通婚。
  到元滅明興,元朝皇室衰微,黃金家族被趕到大漠,成了韃靼各部。
  明初洪武年間,大明對韃靼用兵,使瓦剌首領猛可帖木兒乘時而起,吞並諸部得以擴大實力。
  及至永樂八年,永樂大帝北征韃靼,韃靼逐漸勢衰,瓦剌乘機南下。
  由此,拉開了永樂大帝五征大漠的征程。
  嚴格來說,朱元璋並不知道韃靼的後麵還有一個瓦剌部落。
  實在是此時的瓦剌部落太渺小了,壓根就無法引起他的注意。
  “原來如此,果然是狼子野心的蠻夷。”
  聽完朱權的解釋,朱元璋恍然大悟,恨恨的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自古以來皆如此。”
  朱權搖了搖頭,不僅明朝有邊防之患,歷朝歷代都有。
  從夏商時的四夷、周朝的犬戎,到春秋秦漢時的匈奴,到晉末的五胡,到隋唐的突厥。
  皆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的沖突,或者說是文明與野蠻的競爭。
  和平時期,雙方是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沖突時期,則是土地與財富的掠奪。
  歷史上,漢人三次衣冠南渡,皆是和遊牧民族的入侵有關。
  第一次是因五胡亂華,中原漢人第一次南渡到後世的江西、兩廣一帶。
  第二次是因唐朝安史之亂,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大量中原人第二次南遷。
  第三次是因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趙九妹在杭州建立南宋,迫使中原人第三次南遷。
  “那你們後世時,可解決了這個問題?”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點頭,好奇的詢問道。
  “化外蠻族,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非我族類,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
  朱權搖了搖頭,說道:“唯有死了的異族,才是好異族!”
  他不想多說這個話題,要是說的多了,容易招惹神秘的和諧神獸。
  “那你給咱講一講內閣吧,這玩意兒是啥意思?”
  見他不想多說,朱元璋也就沒有多問,對他的話倒是頗為認同。
  “內閣麼,可以說是相權的延伸。”
  話題轉移到內閣身上,朱權開始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咱們從頭開始捋起,先說相權。”
  “所謂相權,可以細分為議政權、決策權、行政權三權一體。”
  “自從前兩年陛下廢除宰相製度之後,相權就徹底消失了。”
  “陛下將行政權分給了六部尚書,決策權和議政權則收歸皇帝手中。”
  “也是從廢除宰相製度開始,皇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真正的唯我獨尊、一言九鼎。”
  “但這樣一來,皇帝雖然手握重權,卻也承擔著更重大的使命。”
  “我們後世有句話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若皇帝英明那還好說,可若是皇帝昏庸,豈不是要亡國?”
  說罷,朱權看向朱元璋,目露詢問之意。
  歷史記載,朱元璋勤政愛民從不懈怠,每日四更就起床,政務紙片掛滿衣裳。
  真正的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乾得比牛多。
  但不是每一個大明皇帝,都叫做朱元璋。
  後麵的大明歷代皇帝們,可是一個比一個懶,一個比一個奇葩。
  “你是說,大明的後代皇帝很昏庸?”
  朱元璋很快就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瞪大雙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