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一種魔,名喚心魔。 當心魔滋生,必然是走火入魔的前兆。輕者死,重則瘋魔難入輪回。 關於心魔的起源卻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心魔自生,有三屍而起,唯有斬三屍方能得到。 還有一說,是天外心魔。傳說在世界之外,有天外心魔。每當有大能通天徹地之時,那心魔就會從天外而來,用盡辦法帶來劫難,讓隕落在心魔災劫之中,最終吞噬其真靈魂魄。 六道浮生真極輪回心魔天功,便是取自心魔之道。 顧尊從虛界脫離,看到了一片空冥。 在飄散之中,聽到有人在幽暗深處呼喚自己自己的名字,顧尊,顧尊。 是幽冥地府的使者來勾魂嗎? 顧尊像是著了魔,迷迷糊糊的跟著那個聲音傳來的方向走。也不知道怎麼,身子居然飄飄然,一步一步的踏上青天,越走越高。踏著風向著青冥而去。 途中,顧尊看到一個小孩子在害怕的哭泣,像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顧尊剛要過去問話,就看到那個孩子被陽光一照,清風一吹,居然碎成了十瓣。三瓣玄幽、七瓣青藍,燃著火焰搖搖欲墜。 這是三魂七魄啊! 顧尊低頭一看,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居然也是三瓣玄幽、七瓣青藍組成的虛無。 原來進入虛界的方式是以靈魂之身偷渡,這何其危險恐怖。要知道如果是魂魄殘缺的人,連輪回也是無望。 顧尊眼瞧著那個孩子,三魂七魄已經化為煙塵,魂飛魄散。 不知道這是誰家夭折的孩子,真是可憐。 自己可不能死在這。 顧尊心中凝練,以心花護體,以大道為方向。下一刻像是被什麼忽然拉住,一把手狠狠的往下墜。 一切景色飛速倒退,最後墜落在人間。 河陽城的隆冬午後,院落中一片蕭瑟。 就這樣,顧尊又活了。 腦海中從空冥變得迷亂,最後浮現出一道法門,竟然就是《佛說法滅盡經》殘篇。 顧尊清醒,一身冷汗,露出後怕之色。 “虛界的本質上,更像是一種垂釣眾生。從輪回者的死者記憶中垂釣出寶物。如此說來,六道浮生真極輪回心魔天功凝練的虛界,就是一個隨時開啟的寶藏。我能從中得到別人記憶裡的秘密。” “虛界是一個好去處,但也藏著極大的兇險,就是對神魂的損耗極大,我在虛界中的大漠世界隻是看到老和尚身死,就因為神魂不足而離開虛界。” “甚至無法找到回來的方向,三魂七魄差點迷失在虛無中!真的太兇險了。” 顧尊已經修煉了五感六天七元伏魔招魂神咒經,這是道門正統的神魂壯大法門。隻不過修行時間太短,不夠顯效。 不過也多虧了顧尊練過一些招魂神咒經,所以還能扛得住虛界降臨,保持了最後一絲意識。 否則換到其他人身上,直接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虛界壓力,從而精神爆裂而死。或者在脫離虛界之後,迷失在虛無中化為飛灰。 “哼!夜裡的菩薩像估計就是這個打算,用至強的法門引誘我修煉,但是因為法門過於強大,自身承受不住從而爆裂而死。” 想到這,顧尊忍不住想起了柳芷彌,畢竟這法門可是柳芷彌送給自己的。 顧尊隨後凝神閉目,心花竟然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小花骨朵。 “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夜裡的存在都太過詭異恐怖,以後還是要加倍小心啊。” 隨後顧尊就開始嘗試參悟佛說法滅盡經的經文。 雖然是殘篇,但想來必然是有獨特之處。 在虛界裡,這佛說法滅盡經就藏在那小小的銀針裡,由和尚時代相傳。傳授的辦法就是每一代收兩位弟子,一位是傳承者,一位是護法。 每一代找到了兩個合適的孩子,就收入寺廟。當代護法把當代傳承者的腦袋劈開,取出銀針,插入到下一代傳承者幼兒的腦袋裡。而另一位幼兒就是未來的護法。 隨後護法把下一代的傳承者和護法撫養長大。等下一代傳承者和護法找到了傳人,再進行一次殺人取針,刺入新的傳承者腦中。 周而復始,不知道多少年。 顧尊心中升起寒意,因為他知道虛界中發生的事情,都是以死者的記憶凝結成的。所以這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文,值得如此守護? 顧尊開始參悟,希望得到真相的秘密。但是佛說法滅盡經卻沒有絲毫修煉的法門,而是梵文編纂成的經文,看的人一頭霧水。 “看來我還駕馭不了。” 顧尊有些失望,但並不氣餒。 修行,並不是一蹴而就。這需要資源和心性並重。 有修行資源的人,雖然一路暢通,但是達到了瓶頸之後,卻如同天塹。而有心性極佳的人雖然有天賦,但是沒有資源輔助,注定是空中樓閣。 財侶法地,修行注定不是簡單的事情。 所謂財,便是資源。雖然修行講恬淡平易,虛無無為,是天地之平,道德之質。 但修煉玉液還丹,即築基煉己,積內法財,終日逍遙,晝夜常明,乃長生久視之初階也。 侶,本來就是結伴,伴侶的意思。不過有些好色之徒,硬要把它解釋為女子,什麼采女子紅丸,采三峰大藥,采陰補陽,旁門左道。 但這個侶指的其實是誌同道合之人。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必要僻靜雞犬不聞之處,外邊又要知音道友,不要一個閑雜人來到,恐防驚散元神。 法,法很重要,其他條件再充足,沒有正法,也是一場空。這就是明見本心的修真。 修真,即使修真我。這才是真正大道。仙有五等,法有三乘。千人修道,千人死。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鳳毛麟角。皆是因為不得法。而天外心魔動搖的,也就是這大道。 最後的地,指的就是洞天福地。修煉初期,需要安靜的地方即可。因為剛開始修煉,意氣不伏,心不能靜,念不能止,最容易受外物影響。 功夫漸長,神氣慢慢相融,心中可以有所定,念有所止。念頭被牽扯,可以覺而後知,收攝心氣。 到最後,就需要找人跡罕至,靈氣充裕的地方,不要近死水,墳地,大風,大江大河。 財侶法地,要求有輕重緩急,有必須,有不必須。對初學而言,要求到不怎麼高。 論財,顧尊此時以佛爺之名擊敗了祝君寒,可以說是河陽城的無冕之王。所以資源方麵倒是並無太多難處。 談侶,柳芷彌、虎牙等人與顧尊坐而論道,又有小邪神一路相幫,顧大佛爺從來不是獨行者。 言法,切不說心花之道,顧尊掌握的道門、薩滿、蠻神法術諸多,又有夜裡的妖魔歷練,虛界獲得法門,自然也是一路坦途。 至於福地洞天,這個顧尊確實沒有。但前三者已經滿足,這最後一道其實也無關緊要。 或者......去夜裡從妖魔鬼怪手裡搶一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