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裕王爺的自知之明(1 / 1)

俺達,其實並非是正式的草原部落稱號,而是蒙古土默特部的大汗之名。   之所以會稱其為“俺達”,也可能是俺達此人太過耀眼,以至於大明方麵自動忽略了他的部落稱號,直接以其名為號。   也可能是大明為了區分土默特部其他的大汗的稱謂,所以才用了俺達的本名為號。   俺達姓孛兒隻斤,至於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孫,這一點現在也無從考證。   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能在蒙古草原雄起之輩,大多也都是草原貴族後代,否則是很難有英雄號召力的。   因為蒙古這個民族與中原還是有所大不同的。   雖然從匈奴開始,草原與中原王朝的“互動”就未間斷多幾次,中間兩方也都互有輸贏,但在文化本質上,可能是因為地理條件的限製,也使得北方草原政權始終都沒有真正的形成文明製度。   他們所謂的文明不過也隻是一些雄主聽從了漢臣的建議才一點點從南國抄過來的。   可是這種沒有內核的抄襲,也注定了他們的文明內核還是野蠻粗暴的。   所以即便是歷經了遼金元這樣成建製的王朝時期,但依然難掩他們的野蠻本性。   強大的草原部落,他們不光對內兇殘,對外也是如此。   因此想要在混戰不斷的草原立足,第一點就是得有一個能講的清楚的英雄史詩或者英雄後代的buff加成,有了這兩點之後才可以號召起草原上其他的人依附在自己的周圍,成為實力的一部分。   否則就一個陰溝裡蹦出來的屎殼郎就想成為草原首領,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因為野蠻的草原人,他們的英雄情結是南麵漢人永遠無法理解的。   漢人雖然也有英雄情結,但更多還是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在現實的漢人世界裡,也並不會因為你爹就會認為你也會是誰。   這種情況,在漢人的文化之中極少出現。   所以在漢人的文化成語裡麵,也經常會有一些否定血脈的成語變種,比如“虎父犬子”等等。   由此可見漢人和草原人的思想本質還是有著巨大的不同的。   而且也因為草原人的這個野蠻屬性,也使得草原在沒有一個真正的英雄完成形式和實質上的一統之前,草原上的勢力就會每隔一段時間發生一次大的變化。   比如在朱元璋時期,明朝最大的敵人就是被趕出中原的“北元”餘孽,到了朱棣時期就變成了“韃靼阿魯臺部”,到了英宗時期就變成了“瓦剌”,到了正德時期就又變了成了“小王子”達延汗,也就是現在的俺達汗的爺爺。   可以說在這二百年裡蒙古草原的大戲就一直沒聽過,一都是“你方唱罷我登臺”的節奏,但在這種節奏裡麵,也可能是冷兵器時代的優勢原因,也可能是草原部落的野蠻屬性原因。   這二百年多年來的蒙古換代戰爭之中,蒙古草原的勢力不僅沒有被實質的削弱,反而在每次完成了一次臨時統一之後,他們都會不自覺的想起“前元”的榮光,企圖南下侵略,而且每次都有一定的戰略斬獲。   使得大明的北方邊境一直都處於戰火硝煙之中,消耗著大明本來就不健康的財政的,也使得大明的實際控製和羈縻地區逐漸收縮。   在弘治朝的時候,河套地都丟了。   雖然中間又來回搶了幾次,但由於大明朝廷實在沒有強大的財政支持打這種持久性的防禦戰爭,所以河套地也就在弘治朝算是正式丟了。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一個叫做“大清”的政權崛起,對北邊的準噶爾部進行了殘酷的百年戰爭,才算是徹底肅清了北方草原的威脅。並且也將從安史之亂後闊別了中原帝國近一千年的“西域”地區重歸版圖。   由此可見在冷兵器時代,想要解決北患,除了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之外,還得有能持續上百年戰爭的財政力量才行。   否則北方草原永遠都會是一塊好了又爛,爛了又好的爛瘡,永遠都在侵蝕和消耗中原朝廷的實力和財政。   高拱事無巨細的將如今俺達的來歷都跟朱載坖講了一遍,這一遍聽下來,朱載坖也對這個俺達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朱載坖嘆道:“若我大明能夠像永樂時期那般強悍該有多好,說不定此刻的俺達汗也會像唐太宗時期的頡利可汗那樣能歌善舞。”   高拱聽著朱載坖的感慨,他也難免有些苦笑難言。   如今的時代根本就不是唐太宗時代,現在的大明國力不僅顯得有些孱弱,而且麵臨的各種內部問題也非常之多,根本就無力發起一場像唐太宗時期那樣決定國運的,針對草原部族的突襲戰爭。   現在的大明需要的安穩,需要的是改變和解決本身的問題,這樣大明才有精力和餘力去解決北方的問題。   否則即便是和北邊草原部落開戰,打贏也不會形成長久的控製,打輸了那就更慘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以在高拱看來當今之計,就是要維持住和北方俺達部的和平,使大明有時間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並恢復朝廷的財政狀況。   隻有把這兩點做好了,大明才能重新轉過身來好好的處理北邊的問題。   可是這些問題真的可以這麼輕易的解決嗎?   朱載坖雖然對高拱有信心,但是朱載坖對現在的大明可沒信心。   如果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高拱為了改變大明的現狀可以說嘔心瀝血,樹敵無數,但最後迎來的卻是“盟友”的背刺。   張居正利用隆慶皇帝駕崩的機會,聯合馮保一起在李太後麵前攻訐高拱對小皇帝不敬,從而將高拱罷官去職,使其永遠的離開了政治舞臺。   可以說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單靠著高拱這一腔的熱血,就想把大明的天澄清,哪有那麼容易呀?   但是朱載坖覺得如果自己能比歷史上的隆慶多活些年頭,他絕對可以毫無保留的支持高拱,讓高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去解決大明沉屙已久的問題。   畢竟朱載坖對自己的認識還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朱載坖知道自己的優勢就是熟悉歷史,但對實際的改革管理這一塊,朱載坖是自問趕不上高拱和張居正這兩位不世出的大才的。   因此朱載坖也隻能暗暗的祈禱自己活的夠久,然後以皇帝身份壓住高拱和張居正直接的矛盾,讓他倆可以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為大明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   昨天喝過了,耽誤更新了。。中午之前補好。。。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