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贅述一下周國北部地形,最北部太華山,綿延1400裡,東臨海邊處有50裡的山脈稍低,且有一處5裡左右寬的缺口,是連接南北的重要關口。大周立國之後花巨資在此缺口處沿著兩邊修建了50裡城墻直到海邊,所以這處關口又叫鎮海關。太華山往北500裡,有山為保腴山,此山綿延700裡,兩山之間有河名為富水,常年水流平穩,兩岸又多平原,自古以來水草豐美。山北400裡之內,地勢稍高,一樣的一馬平川,同樣是膏腴之地。保腴山隻有近海10裡處有一關,名為迎霞關,晨曦之時,朝陽初上,從海邊升起,甚是壯觀,沒有戰事的時候,此處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達官貴人來此賞景。當時迎霞關為燕國所占,保腴山和太華山之間有12郡之地,燕國占了北部5郡,從北往南為瑯琊郡、東萊郡、東平郡、泰寧郡、彭城郡。周國占了富水左岸1郡和右岸兩邊各2郡,為安化郡、濟陽郡、濰州郡。羯國人占了富水上遊的4郡,為臨河郡、廣濟郡、樂安郡、上富郡。三國交壤,多年來戰事不斷。基本上每次都有三國混戰,你奪我一城,過幾日我奪你一地,最後城池又被原主奪回。誰要是在此處大舉用兵,另外兩國也必然奉陪到底,都玩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且也都知道對方會玩這一手。後來三國也漸漸明白了,除非有絕好的機會或者碾壓的實力,否則誰都別想在這裡多占一城一郡,所以近年來大的戰事沒有,小的劫掠摩擦不斷。羯國人如果想大舉攻周,一般是走居庸關,以防後路被燕國阻斷。 當年正是居和12年,正值4月,朝廷接連收到消息,羯國人興兵40萬分三路大舉進攻燕國,先後攻下燕國東平郡、泰寧郡、彭城郡。東萊郡不日將下,雖然興兵10萬以上的大戰多年來屢見不鮮,可是從保腴山南如此大規模進兵確實少見。皇帝和內閣及六部眾臣在武英殿內商討戰事。次相章景嶽道:“這次羯國人敢大舉興兵,是因為燕國近年來發生內亂,原燕國皇帝祁仁泓4年前暴斃而亡,英年早逝。其子祁守光年23繼位,這新帝卻嗜酒如命又好荒淫,喜歡無辜鞭撻下人和士卒,繼位不到2年,不論是文武百官還是百姓侍從,無辜被殺者上千人。這還是在其母姚太後的阻擾下,若沒有阻擾不知會死多少人,一日在外麵遊玩,晚上的時候,又莫名的鞭撻伺候在旁邊的侍衛,這侍衛2年來眼看新帝泯滅人性,殺人如麻,知道被打之後肯定會性命不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捅死了這新皇帝。祁仁泓與姚皇後有三子兩女,二子祁守義,因為難產為姚太後和祁仁恭所不喜,而且生性愚笨,有些癡呆,另有一子祁守煒,其貌不揚,平日十分沉默,不好說話。還有剛剛被刺的祁守光尚有一子,年僅兩歲,百官就與姚太後商量,立三子祁守煒為新帝,祁守煒繼位時才也才20歲,可剛做皇帝之後,立馬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立即興兵討伐羯國人,連取20城。燕國一度以為這是一位難得的明君,可後來就與兄長一樣漸漸的暴虐無度,極盡奢侈,縱情女色,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燕國有一大將也是燕國皇室,名祁守恭,其祖與新帝祖父乃是同母兄弟,生得是器宇軒昂,鳳表龍姿,自小也深受燕帝祁仁恭和燕國皇室的喜愛,年長之後久涉軍事,作戰勇猛,戰功卓著,深受士兵愛戴。而新帝祁守煒卻一直對其十分嫉恨,尤其是在燕國新近奪取的郡縣中,有半數以上是他率兵奪下來,而且又打退了羯國人的反撲之後,這種嫉恨更是徹底的暴露,燕國朝野上下皆知。6個月前,新帝宣召祁仁恭進京麵聖,意圖殺之,卻走漏了消息,祁仁恭在妻子和部將的勸說下,起兵自保。由此燕國發生內亂,據報兵士現已傷亡10萬以上,數十萬百姓因戰亂流離失所。羯國人眼看機會難得,就在月前再次集結重兵攻打燕國,近日又向我國發來國書,聲稱與燕國之戰,大周不得參與,否則兵戎相見,不死不休。”輔相劉澤端奏道:“長期以來,雙方在保腴山南一直是互相攻伐,你爭我奪而且彼此牽製,這次羯國人如此興兵,想來至少是要把燕國的5郡囊入其中,而且甚至會攻破迎霞口,如果讓他們得逞,大周的3郡隻怕遲早也是羯國人的囊中之物,不如我們也出兵,相機而動,坐收漁利。”平常很少說話的戶部尚書韓正己道:“不可,多年來邊境戰事不斷,國庫本來吃緊。而且多年以來我們以守城居多,很少主動進攻。如果貿然出兵,兵少難以取勝,反而還招惹事端。兵多若無功,徒費錢糧。”首相王堯若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皇帝,說道:“多年來,保腴山南的郡縣,幾易其手,各方也有過幾次大舉興兵的戰事,但最後都沒能多占一縣一郡,出兵還需謹慎。”各方又陳述了一些觀點之後,晉王來了。晉王比當今皇帝小10歲,身高七尺有餘,印堂寬闊,耳厚鼻高,虎頭燕頷,大目有神,卻不輕易與人對視。5年前領武寧州州牧,統帥10萬大軍,駐守西邊與充國接壤的邊境,多次擊退充國的進攻。入得殿來,跪見皇帝之後說道:“皇兄,聽說世仇羯國人大舉進攻燕國,臣弟收到消息火速趕來。”皇帝示意免禮之後,又讓幾位內閣丞相再次對晉王復述了一遍自己的觀點。晉王說道:“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羯國人出兵,絕不隻是為了腴南5郡,大有與燕國魚死網破之勢,燕國也必然奮起反擊,兩國大戰之後雙方傷亡肯定不小,到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臣弟請領兵前往安化郡,伺機而動,小則趁機奪取一兩郡,大則殲滅羯國人和燕國主要兵力,收回腴南9郡。”韓正己道:“羯國國和燕國均是大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絕不是一兩次戰事就能被削弱的,就算兩國相攻多日,後補援兵仍然戰力強悍,縱然奪得一兩郡,也不能長久。”“韓相到京師任戶部尚書官時間尚短,恐怕對羯國和燕國軍力不甚了解吧,怎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次相劉澤端說道。隨後又補充道:“如果坐視羯國人吞並腴南五郡甚至是燕國其他的疆土,勢力和士氣必然大增,那時候就算你不想打,他們也會主動來攻,到時又怎麼守國保民。”韓正己反駁道:“兩國都沒有能夠互相吞並的實力,我說過兩國不是一兩次戰事就會被徹底削弱的,這次羯國人奪不了燕國的城池,起碼腴南5郡不能全取。”晉王又道:“韓尚書,你就這麼怕出兵麼,大周的軍士如果不敢打戰,長久之後軍備盡廢,這次出兵就算奪不了地,起碼也能削弱兩國,也可以歷練大周軍士啊,而且我說過隻是相機而動,沒有絕對把握絕和時機不會主動出擊的。皇兄這事朝廷和京師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臣弟來的路上,不少百姓都躍躍欲試,臣帝相信文武百官和前線將士一定有許多人願意一試,請陛下恩準,臣弟願意帶兵出征,若是無功而返,臣弟甘願受罰。”此時忠武將軍種師道代表將士說道:“多年來羯國人和燕人一直在邊城劫掠不止,我們一直被動守城,將士們忍辱負重,確實早就想痛快淋漓的和他們打一仗了。”種世道年50,自幼從軍,憑著軍功管至從三品。在軍中頗有威望,所以這次皇帝特意召他前來議事。諸臣之中也有許多贊同的聲音,皇帝看了看王堯若,王堯若仿佛讀懂了皇帝的眼神,立即道:“韓尚書既然說過,兵少難勝,而且風險極大,要不先籌劃一下兵力和糧草看能否涉險。”兵部左侍郎馬興國道:“3郡現有8萬人駐守,鎮海關5萬,拱衛禁軍現有20萬,馬嶺關等三關有3萬人,鎮海關,其他關口必須留下4萬人,可以調動上陣的32萬人。糧草的話,這32萬人能隻能支撐2月。”“2個月已經夠了,皇兄,”晉王說道。首相章景嶽道:“為防範未然,臣建議從其他各地再抽調10萬士兵入鎮海關,萬一有非常之事,也能有後援,晉王你那裡可以先調5萬吧。”“可以,請皇兄即可下令,”晉王說道。皇帝點頭道:“先按次相的意思調兵過來吧,出兵的事,兵部先做好對策,明天一早我們再商量。”眾人回到“若。”散朝之後,晉王去皇宮拜望了太後和皇後,又拉著皇帝繼續深聊,大有徹夜長談的興致,最後還是皇帝主動表示已疲勞想早些休息,晉王才意猶未盡的離開,這時已經快到子時,皇帝來到書房,內閣宰相章景嶽和王堯若已經恭候多時。皇帝說道:“你們等久了,晉王在後宮,一直拉著我大敘兄弟之情,要不是朕提醒說要休息了,他還不想走。這次看來必須出兵了,你們再說說,怎麼出?”首相王堯若說道:“這次出兵30萬以上,多年以來都罕見啊,統帥需慎重,一定要沉穩而且服從陛下軍令,令行禁止,絕不能擅做主張。晉王年富力強,忠勇可嘉,但臣怕他會過於急躁,若作為統帥可能不合適吧。”“可是就算晉王不領兵,他也一定會要求隨軍出征,到時候統帥難免也會聽他的,”皇帝緩緩說道,然後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這時候,次相章景嶽突然跪地說道:“請陛下禦駕親征。”此話一出,一下愣住了,嘴裡的茶差點流出來,忙不迭的放下茶杯,剛想問話,章景嶽再次說道:“臣以為此次出兵關乎國運,最好是陛下禦駕親征。”首相王堯若也驚呆了,急得說話都結結巴巴了:“這,這,皇上萬金之軀,關乎大周江山,關外戰事瞬息萬變,萬一有個閃失,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和天下百姓。陛下,臣還是建議選一大將前往即可,不必派遣晉王,也決不能輕征。”章景嶽上前道:“陛下,縱然我朝隻是陳兵觀望,以羯國與燕國的往日的秉性,不論誰勝誰敗,必然會遷怒我國,及有可能會隨時進攻腴山三郡。陛下如果親征,可極大的提升士氣,若敵軍來犯,前線將士必能奮勇殺敵,威震敵國。而且如果天佑大周,羯國與燕國真的兩敗俱傷,傷亡過大,力竭之時,我等真的可以伺機收復故土。而且皇上不需要深入前線,隻需在安化、濟陽郡、濰州三郡巡視一番,然後在濰州郡坐陣。關外32萬軍隊,關內又有10萬的後續援軍,隻要步步為營,不會有危險。如果這次天遂人願,必然能一改百年來被兩國欺壓的窘境,使其不敢再小視我國,請陛下三思。”次相王堯若還想再說什麼被皇帝阻止了,隻是端坐在龍椅上,陷入沉思中,半盞茶之後,皇帝讓2位閣臣先回去。第二天一早,再次原班人馬到武英殿議事,皇帝先開口:“朕意已決,同意出兵,而且禦駕親征,列位臣工無需多言,隻需籌劃出兵和籌集糧草就是。”商討一天之後,內閣王堯若,章景嶽,劉澤端同往。戶部尚書韓正己籌集糧草,調集後續援兵,代理內閣之職。其餘的各部官員也都一一安排。晉王也隨軍出征。安排好隨行臣工之後,皇上接著在後宮安排隨行服侍的人員,劉皇後與皇帝伉儷情深,本想一起出征,可皇帝卻拒絕了,一則怕心愛的之後受不了顛簸之苦,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二則有這位賢惠的皇後在後宮中照顧老太後,他心中才回沒有後顧之憂,李貴妃也留守宮中,郭貴妃隨行,又安排了4位貴人。其餘宮女太監雜役由後宮總管常順負責安排。常順領了旨,連夜分派任務。旨意到了浣衣坊這裡,都聽說這次隨軍出征,一路長途奔波,而且有可能遇上戰事,都在各使神通想著法子躲,像陳蕓嫣這種沒靠山的,平常又經常受氣的自然成了第一個被報上名字的。衛尚高卻沒有被安排去,不是他使了錢托了人,而是他做事勤奮,從不抱怨,一個人抵得了3個人,他要是走了,剩下的一大堆事沒人做。可衛尚高知道陳蕓嫣被選中後,就主動上報要求隨軍出征,管事的還好言相勸,可他執意要去,管事的無奈報上他的名字,然後一個勁兒的拍著衛尚高後背說道:“後生可畏,定能富貴榮華啊。”出發前,陳蕓嫣見到衛尚高,一邊撒嬌,一邊埋怨道:“你可以不去的,乾嘛非要去啊,不知道可能有危險麼?”“正是有危險我才必須去啊,不然我怎麼能放下心你一個人。萬一出了事,記住,一定要跟著皇上的旗幟或者將軍的帥旗跑,機靈點,知道麼?能騎馬就騎馬,不要管其他人,你也幫不了他們。另外我買了一把小的匕首,你帶著身上,以防萬一。”說罷衛尚高拿出一把匕首遞給了陳蕓嫣,陳蕓嫣接住之後,緊緊的抱住了衛尚高,“真希望早點回來。”衛尚高說道:“是啊,希望不要再出什麼事了。”“呸呸,你個烏鴉嘴。要多說吉利的話,知道不。”陳蕓嫣說道。衛尚高笑了笑,摸了摸她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