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兄弟裡,就屬你小時候最喜歡尿床了。” “哪有,我怎麼都不記得。” “哼,有次你騎我頭上看戲,還尿了我一身都是。” 陳慧英見這對父子,有一句沒一句在那閑聊著,臉上掛滿了笑容。 仿佛回到了22年前,李多魚剛出生那會,日子雖然艱苦,可全家都很開心,不像現在,每天都雞飛狗跳的。 對陳慧英來說,錢是很重要,但家庭和睦必須放在第一位。 在她收拾碗筷時,廣場那邊突然躁動了起來,有鄰居在喊: “出事了,出大事了。” “船全回來了。” 聽到動靜後。 李多魚來到庭院,看到不少村民都往碼頭方向趕,心中隱約有種不祥的預感。 “阿爹,我去看一下。” 喝了半斤茅臺的老李,有些微醺上頭: “去吧,你這酒後勁太大,我要去躺會。” 來到碼頭後,李多魚發現已經聚集了不少村民,而原本出海“走貨”的漁船也全都折返回來了。 “老陳,這是出啥事了?” 李多魚上前問道:“不是出海走貨嗎,怎麼船全回來了。” 船老大老陳係好纜繩後,抱怨道:“今天真是倒大黴了,大船沒見到,全他媽都是喊著大喇叭的緝私船。“ “你有看到阿貴的船嗎?” “船那麼多,發現緝私船後,大家都跑了,我哪裡知道,他往哪裡去了。” 李多魚在碼頭環視了圈,並沒有發現阿貴的漁船,這讓他有點擔心,這貨該不會碰到緝私船,又給嚇到跳海吧。 而在此時。 一個留著短發,麵露苦相的少婦驚訝地看著李多魚。 “多魚,你怎麼在這,阿貴不是跟伱一起出海的嗎?” 看到這個少婦後。 李多魚的情緒瞬間就上來了,臉當場拉了下來,雖說都是前世的事,但對他來說,都是真實發生的。 這少婦是阿貴的老婆,叫張梅鷹。 前世,因為被這個女人誣蔑舉報,最後被當做典型,吃了五年的牢飯。 麵對這種發起瘋來,完全不講道理的女人,李多魚決定敬而遠之,不想跟她有什麼交集。 “今天我有事,阿貴跟別人去的。” “以前,不都是你們兩個一起去的。” “我現在不走貨了。” 張梅鷹有些驚訝,那個每天嚷嚷著走貨賺大錢的李多魚,今天怎麼像換了個人似的。 李多魚在碼頭等了兩個多鐘頭。 擔擔島出去的漁船幾乎都回來了,可還是沒看到阿貴那艘小機帆船回來。 這讓他有些不安。 當他看向不遠處的張梅鷹時,正巧發現她死死盯著自己,那張臉冷的跟冰一樣,像是在怪罪李多魚,怎麼沒跟阿貴一起出海。 直到午夜一點。 李多魚停到了柴油機“突突突”的聲音,一艘歪著的機帆船緩緩駛入了島上的避風港。 看清船上的人後。 李多魚心中懸著的那顆石頭總算放下來了,而張梅鷹那張冰山臉,總算放晴了點。 阿貴在碼頭固定好漁船後。 發現見島上的漁船都回來了,忍不住朝跟他一起出海的小黑罵道: “媽的,帶你出來賺錢,真是倒了八輩子黴,錢沒賺到不說,我還得去修船。” “不會開船就早點說,裝什麼大尾巴狼,害老子的船破了一個洞。” 原來,李多魚拒絕了阿貴後,他就找小黑一起出海走貨,結果小黑第一次走線,不熟悉海路,剛出海沒多遠,就給觸礁了。 船直接給擱淺了,兩人一直等到了漲潮,這才把船給開回來。 阿貴罵完小黑後。 看著碼頭上的李多魚接著一頓抱怨。 “兄弟,今晚要是你跟我出海,就不會碰上這種倒黴事了。” 而阿貴剛抱怨完。 剛好有個船老大經過,對著阿貴講道: “阿貴,今晚你得好好感謝小黑,要是他沒把船乾到礁石上,你們跑那麼快,說不定第一個撞上緝私船的就是你們。” 阿貴愣了下。 “不會吧,今天真有緝私隊?” 船老大冷哼了聲:“沒緝私船,我們這麼早回來乾嘛,早到鎮上卸貨了,今天陸老大和老張頭都被抓了,船也被扣了,也不知道要被判多久。” 阿貴雙眼眨了眨,隨後雙手合十,朝著島上廟的方向,拜了起來:“有保佑,有保佑,感謝媽祖保佑。” 隨後滿臉笑容地看著李多魚。 “沒想你舅的消息那麼靈通,居然是真的。” 阿貴一臉笑容地迎了上來,搭著李多魚的肩膀: “你舅跟緝私隊的關係應該不錯吧,啥時候給我介紹介紹啊,對了,你舅有沒有說,緝私隊下次啥時候出來啊。” 李多魚撥開阿貴的手,皺眉說道: “我舅說,從今天開始,緝私隊會動真格,一直抓到沒人走貨為止。” “兄弟,你沒跟我開玩笑吧。” “你覺得,我像是在跟你開玩笑嗎?” 李多魚覺得兩人的情分到這就差不多了,由於前世發生的那些事,他是真不想在跟這一家子打交道。 人一旦變有錢後。 很多東西都會開始質變。 眼前的這個阿貴,已經不是當年跟他一起玩耍的那個年輕人了。 且剛才有那麼瞬間。 李多魚覺得阿貴要真出事的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那個老婆說不定真會埋怨自己沒跟他一起出海,指不定又把他給舉報了。 對李多魚來說。 二嫂朱秀華隻是鬧,但心腸不壞,畢竟會吠的狗,一般不怎麼咬人。 可阿貴的老婆,就一個狠字。 ...... 然而,經過這一晚的風波,擔擔島的漁民並沒有把今晚緝私船的突擊檢查當一回事。 依舊在等新的大船。 李多魚經過兩個下船抽煙的船老大時,恰好聽到他們的聊天。 “聽說用文物換,可以換到更多東西,比袁大頭值錢多了。” “真的假的?” “前不久,我聽說有人用一個佛頭換了一輛進口小車。” “這麼值錢,要真這樣,我也要去內地收一些文物。” 聽到這,李多魚不由嘆息了聲。 80年代初,大多數人都不明白文物有什麼用,大家都給窮怕了,太想過有錢人的生活。 於他們而言。 一顆佛頭能換一輛車,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 可有誰能想到,幾十年後,上百輛車也不一定能把這顆佛頭換回來。 如果沒記錯的話,打今天開始,國家已經派出了一個打擊走私的專項組進駐到了榕城,準備打一場持久戰,剎住這股歪斜之風。 而差不多到84年時,海上公開走貨這個渠道會被徹底壓製。 到那時,袁大頭的價格也會一落千丈。 李多魚覺得,找個時間,先把手裡的一百多個袁大頭出掉,才是正事。
第5章 船觸礁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