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完工(1 / 1)

(上一章太難了,進進出出四次,終於還是給放出來了。)   離開大會後。   周曉英右手不停揪著衣角,她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看完這場大會後,就一直很緊張和後怕。   也幸好,李多魚沒走貨了。   不然,她總覺得今天站在上麵被審判的人,可能會是他。   見周曉英一路都很沉默。   李多魚也發現了她的異常,他多少還是了解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枕邊人。   由於經歷過年幼喪父喪母。   周曉英是個很沒安全感的人,想事情,都會先往不好的想。   一旦她手指動個不停,一直抓衣角,就表明她很緊張和害怕。   李多魚安慰道:   “被判的又不是你老公,瞎緊張什麼。”   周曉英一臉委屈巴巴:   “可我就是害怕啊,以前你每次出海,總擔心你被抓了,要真那樣的話,咱孩子出生,就見不到他爹了。”   李多魚緊緊握住她的手。   “我現在都不走貨了,就別瞎擔心了,現在你最重要的是,吃的白白胖胖,把你自己和肚子裡孩子照顧好,知道沒有。”   “知道了。”   放鬆下來的周曉英,接著問道:“你是不是跟阿貴鬧矛盾了,剛才伱們見麵怎麼都不打招呼了。”   “嗯,是鬧掰了。”   周曉英有點驚訝:   “你跟阿貴從小一起玩大的,怎麼就鬧掰了。”   李多魚一臉認真的說道:   “他不讓我晚上陪你睡,老叫我出海,我不跟他掰,那跟誰掰。”   周曉英嘁了聲:“我信你個鬼,你們不會是吵架的吧。”   “跟我回家,我就告訴你原因。”   說完,李多魚拉著周曉英的手,回到了自家的小石屋,關門,並把門栓插上。   見他大白天關門,周曉英感覺有點不對勁:   “你明天不是還要跟那些師傅一起打樁,今天還不好好休息。”   李多魚咧著嘴一臉不懷好意:   “誰說我今天不用打樁,就算不在海上,我照樣也能打樁。”   說完就把周曉英拉到了床頭。   周曉英驚呼了聲,趕緊把阿娘搬出來,當擋箭牌:“你要真這樣,娘會罵死我的。”   李多魚哼哼兩聲:   “欺負我沒讀多少書是不,前三個月,後三個月,確實不行,可中間四五六是可以的。”   周曉英一臉錯愕。   “你聽誰說的?”   李多魚隨口編了個理由:“前段時間跟小舅喝酒,這個高材生用他的實際經驗告訴我的。”   “可真來那個,還是會撞到肚子的。”   前世憋了非常多年的李多魚,火急火燎解褲腰帶:“那你轉過去,不就可以了。”   周曉英竟無言反駁,雖然一萬個不情願,但還是轉過身,可就當她做好心理準備時。   門外突然傳來了敲門聲。   李浩然嚷著嗓門喊道:“叔,在不在,阿公說,打樁的師傅和舅公已經在碼頭等你,讓你趕緊過去。”   李多魚沒打算回這下胖墩的話,打算先把正事辦了再說。   遇到救星的周曉英,坐起身回道:   “知道了,去告訴你阿公,你多魚叔馬上就過去。”   “好勒,嬸嬸,那我去告訴阿公了。”   方脫下褲衩的李多魚,看著已經穿好衣服,坐起來的周曉英,氣的牙癢癢:   “給我等著,遲早新仇舊賬一起算。”   周曉英紅著臉:   “那也得等,我們孩子出來再說。”   ......   出門後的李多魚,看著不遠處一蹦一跳的小胖墩,突然看他有點不順眼了。   李多魚覺得現在學生太閑了,為了給他一個完整的童年。   李多魚決定下次去鎮上的書店,把三到六年級的所有課程的練習冊都給他買一份。   在去碼頭的路上。   李多魚發現參與大會的人也都散了,都回到了各自的崗位,碼頭已經有不少人,有些漁船也正在出港。   而打樁師傅們和小舅陳冬青已經在碼頭等他,見到李多魚後,小舅便急著指揮打樁師傅搬運木樁和海帶繩。   而李多魚知道小舅著急的原因,他已經出來好幾天了,這些天,他並沒有回縣城,而是住島上。   研究所那邊倒是好交代,知道他出去傳授海帶養殖技術,幫忙建設海帶養殖筏,表揚他都還來不及。   但家裡那邊,就不好交代了,他家的孩子還小,需要有人照顧。   其實,李多魚早就勸過小舅幾次,他可以不用跟項目的,先回縣城去陪老婆,可都被他給拒絕了。   這個海帶養殖試驗對他來說太過重要,是他翻身的唯一次機會,要是再失敗的話,所裡說不定,不會再重用他,他在擔擔島的名聲估計會徹底爛掉。   隨著,打樁號子聲響起。   海底被插進了一根根木樁。   打樁到第八天時,也就是國慶的前一天,終於完成了三十畝海帶的打樁項目。   所有打樁師傅都躺在船板上,動彈不得,累的跟狗一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李多魚望著眼前連綿的海帶養殖筏,還有那隨海浪起伏的浮球,讓他有種已經回到40年後的錯覺。   可隨即搖了搖頭。   看著船上剩下的那十多根木樁,李多魚覺得海帶養殖還缺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便對張師傅說道:“老張,乾脆把剩下的這些,全都打了。”   坐著抽煙的老張說道:“沒問題,你還想打哪裡?”   李多魚指著養殖筏地一側。   “就打這四個角,每個角打三根。”   聽到這個後,躺在船板上的陳冬青,驚訝地坐了起來:   “多魚,你不會是打算在這裡搞一個浮房吧?”   李多魚點點頭。   “沒錯,我確實想搞一個,這樣可以方便管理海帶,天氣好的話,就不用經常跑來跑去。”   “你聽誰說的這東西?”   陳冬青有點不敢相信,整個廉江縣到現在為止,都沒人搞過這種海上浮房。   他李多魚是怎麼想到的?   李多魚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著:   “那天不是在所裡等你,看了些你們墻上的成果展,翻了翻架子上的雜誌,剛好《漁業現代化》雜誌有講到怎麼養海帶和這個,就蠻試試。”   陳冬青抬頭看著天空。   有種莫名的挫敗感。   接待室確實有擺不少雜誌,但那東西都相對專業一點,他一個初中都隻能結業的人,是怎麼看懂的。   他真的很想知道,那天李多魚在他們所裡的接待室,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到底學了多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