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那麼多出海走貨的村民,都沒有回來,陳慧英趕緊拉李多魚去好好拜拜。 還好他乖的早。 要是他也被抓了。 想到還大著肚子的周曉英。 陳慧英就一陣後怕...... 在拜拜前,她先去島上供銷合作社那裡,花錢買了不少貢品。 而李多魚發現,一旦跟拜拜有關的事情,他娘就特舍得花錢。 蜜餞、糖果、瓜子。 紅紙,香,金箔。 還有在擔擔島賣的很貴的橘子和柚子,也都買了。 所有貢品,總共花了陳慧英十塊七毛,而這筆錢,應該是她今年最大的一筆開銷。 李多魚跟在阿娘身後。 沿著村裡的石階往上走了大概兩百米,就來到了擔擔島的天後宮,也就是媽祖廟。 來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拜拜了,李多魚發現,來拜拜的,大多都是家裡有人走貨的。 阿貴他娘和他老婆張梅鷹也在。 手拿著一束香的阿貴娘見到陳慧英後,就是一陣感慨: “你家多魚,乖的太是時候了,我家那個要是也早點乖就好了,也不至於現在人在哪都不知道。” 陳慧英回道:“都是媽祖娘娘有保佑。” 李多魚看了眼張梅鷹,不知道為啥,這女人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臉,尤其是看到他的時候,就一副恨不得刀了他的樣子。 我惹她了嗎? 這女人是不是有病? 進入天後宮後,陳慧英點燃了拜神專用的香,誠心拜著,並小聲念著: “天後娘娘,信徒陳慧英,感謝你保佑我家李多魚......” 緊接著,陳慧英將香分一半給李多魚,讓他拜完插進香爐,並行三跪九叩之禮。 媽祖娘娘在沿海漁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的高,他們這些出海的,一年四季都會經常供奉。 而拜完媽祖後。 陳慧英到那個看廟的陳瞎子麵前,要了一個簽筒,跪在媽祖娘娘麵前,輕輕搖晃著。 隨著一根簽滑出簽筒, 掉落在地後。 陳慧英把掉落的簽,遞給了陳瞎子。 陳瞎子拿過簽後,問道:“問誰的。” “問我兒子的。” “叫什麼名字,哪裡人?” “李多魚,咱們下沙村,第七隊的。” “想問什麼?” “問平安。“ 陳瞎子摸了下簽上麵的的數字後,表情很是驚訝: “你這是第36首。” 簽詩講的是: “福如東海壽如山, 君爾何須嘆苦難。 命內自然逢大吉, 祈保分明自平安。” 沒什麼文化的陳慧英,皺眉問道:“這首好不好?” 陳瞎子將簽輕輕放下,一臉認真地說道:“如果你這個簽是給你兒子求的,那問都不用問,這簽問的人,福報非常的大,逢兇自然能化吉,隻要不為非作歹,自然是一帆風順。” 陳慧英滿臉喜色:“真有這麼好。” 陳瞎子點點頭:“浪子回頭金不換,衣錦還鄉做賢人。” “陳師傅,這話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你兒子不是個普通人。” 以前,李多魚從來都不信這個,覺得這些算命都喜歡講些模棱兩可的話,不論事情往好還是壞發展,都會讓伱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 可自打他重生回來後,就對這個世界多了點敬畏之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就在李多魚他們拜完時。 擔擔島的碼頭,突然來了好幾艘執法船,好像是縣裡麵的一些基層工作人員,他們在擔擔島大隊長的帶領下,進駐了他們村。 而他們來後。 沒多久,就直接通過村裡的擴音喇叭,宣布了昨晚被捕的走貨人員名單。 第一隊:宋國平、林大新 第二隊:張阿貴、汪明蘭、歐軍良 ...... 第七隊:李玉軍、陸小黑 ...... 聽到這些名單後。 有些如遭雷擊,而有些則有些慶幸,至少他們沒有出事,活著比什麼都好。 李政發聽到玉軍的名字後,無奈地搖了搖頭,經過一晚的煎熬,他早已做好心理準備。 “被抓了也好,關個幾年就乖了。” 周美英則哭道:“又不是你懷孕生的,你當然不心疼。” 那間住著老太太的房間,則沒有任何動靜,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村廣播接著喊道: “村民張阿貴陸小黑、李玉軍,由於沖撞緝私船,行為惡劣,走私貨物數額巨大,將受到嚴判,望各位鄉親引以為戒。” “由於張阿貴在沖撞過程中,劇烈反抗,不幸掉入海中,請他的家裡人去鎮政府將人認領回去。” 還在不停拜拜,祈福的阿貴娘,聽到這個廣播後,手中的香掉落在地,當場哭起來。 而阿貴的老婆,張梅鷹則傻站在原地,一時間,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憑什麼大家都好好的。 就他家阿貴沒了? 李多魚聽到這個廣播後,也是愣了很久,沒想在這一世,阿貴還是掉在海裡沒了。 他腦海中浮現出不少,他們兩人小時候一起玩耍的畫麵。 兩人偷開過船。 還經常一起去灘塗上抓魚捕蟹。 那時候,他們天天膩在一起,一起聽廣播,一起暢談人生理想。 可自打走貨賺到錢後。 一切都變了,兩人的野心不斷膨脹,到處吃喝玩賭。 李多魚嘆息聲。 有時李多魚會忍不住想,擔擔島要是沒人走貨的話,那他們兩個會不會跟其他漁民一樣,為了養家糊口,在海上各種奔波勞累。 然而,廣播還沒有結束。 “由於這幾年走貨犯罪......為嚴厲打擊走貨犯罪,剎住這股歪風邪氣,歡迎各位鄉親前來舉報。” “也歡迎各位鄉親前來自首,我們對自首的鄉親會從輕處罰,而對於那些頑固分子將會嚴判重判。” 而這次廣播,就像打開了擔擔島的魔盒一樣,貧富差距早就讓擔擔島很多人紅了眼。 那些沒靠走貨賺到錢的,紛紛湧進生產大隊,舉報那些走貨的漁民,而供銷合作社的社長王進軍則最是積極。 李政發知道自己肯定跑不掉,他猛地想起了李多魚昨晚跟他講的話,咬咬牙,對著老婆周美英說道: “這個家,你先看好。” 見李政發說這樣的話,周美英緊張喊道:“當家的,你要去哪裡?” “去自首,看有沒有可能給玉軍減個刑。” 而這時,老太太那房間傳來了動靜,她不停敲著木魚,念起了佛經。 由於是第一個前去自首的,進駐當地的執法人員也對李政發做出了從輕處罰的決定。 隻沒收了他的違法所得。 但並沒有因為他的自首,從而減輕李玉軍的刑罰。 到了第二天,擔擔島就有數十人被叫去談話,島上大多數靠走貨富起來的漁民,大多都選擇花錢消災。 僅僅兩天時間。 擔擔島仿佛回到了剛開放那會,大多數人又在了同一個起點上,而李多魚比他們多出了三十畝海帶養殖筏。 麵對這樣的情況。 老李和陳慧英很是開心,因為村裡的廣播,叫了兩天名字了,都沒有叫到他們家老四的名字。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 李多魚竟跑大隊自首了。 看到李多魚來大隊的那瞬間,一旁幫忙打雜的李耀國也給嚇到了。 “又沒叫你名字,你來乾嘛?” 李多魚看了眼這些執法人員,果然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如果沒看錯的話,這裡麵有一位執法人員,曾跟他在水產研究所有過一麵之緣。 李多魚心裡亮堂的很,不可能沒有人舉報他的,如果沒念他名字,那就隻有一種可能。 被人給壓下去了。 那位跟李多魚有過一麵之緣的執法人員,微笑看著他:“你是來自首的嗎?” “是的。” “那就主動交代下走貨犯罪的經過吧。” 李多魚也沒有隱瞞,直接將走貨的經歷,全都告訴了這位執法人員。 “那你走貨違法所得的兩千三百元,現在還在嗎?” “同誌非常抱歉,錢被我拿去養海帶了。” “那這樣吧,這筆贓款我們先給你記著,等你以後掙到錢了再給補上。” 執法人員接著說道: “鑒在你有自首情節,又將違法所得花在了鄉村經濟振興上,我們想把你的事跡寫成一篇報道,發表在刊物上,你看怎麼樣?” 李多魚當場點頭:“應該可以吧!” 而一旁打雜的李耀國則徹底懵圈了,這特麼算什麼處罰? 這簡直就是獎勵好不好。 ...... 在執法人員進駐的第二個晚上,穿上麻衣的張梅鷹,始終沒聽到村廣播念李多魚名字,氣的她直接跑去大隊鬧,質問那些執法人員。 “為什麼你們都沒叫李多魚的名字?” “人家早來自首了。” “那他為什麼,還沒被抓起來。” 執法人員看著眼前的張梅鷹,嚴厲批評道:“你是不是跟人家有仇啊,人家有自首情節,表現那麼好,我們為什麼要抓他,再說我們這是正經的執法點,不是你發泄私仇的地方。” 張梅鷹徹底傻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她有點搞不明白,為什麼整個世界都偏向李多魚的樣子。 ———————— 一些題外話。 可能我寫的這些劇情,不一定會對所有人胃口。 可我也沒有辦法, 這個作者明明已經很努力了。 但他好像隻有這點本事。 還是個長腿毛的糙漢,根本就寫不出細膩的感情來,更沒辦法做你們肚子裡的蛔蟲。 唯一能想到的。 就是通過劇情和背景來彌補。 之前,我有在評論區有談到過,寫這本書的緣由,就是聽大爺在那回憶,然後就有了這本書的背景和劇情。 “阿貴”這個人是有原型的,不過在那個年代,隻是個小人物,走的時候,甚至掀不起一丟丟波浪。 他的故事更簡單,就是走貨時,遇到大風浪人直接沒了,最後連個鞋子都沒找到。 至於物價、水產、海鮮之類的,除了俺家大爺親口敘述,百毒搜索,抖印搜多外,大多還是參考以下這些書籍: 《煙苔水產誌》 《胡建省水產誌》 《愛吃胡建人省水產誌》這些資料。 人生第一次,這麼愛這種地方誌。 這些水產誌裡,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包括當時的魚情,產量和價格等等等。 以後有機會可以建個群。 我把資料共享在上麵。 最後,還是求個追讀,求個票票,求大家踴躍發言,作者還沒學會用愛發電,不多多支持的話,真的會被餓死!!
第48章 落幕(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