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媽祖評理
  第二天。
  下沙村的村民很早就醒了,今早兩個村終於要正式對話了,大家都想去圍觀。
  有少數人恨不得兩村關係再差點,但也有偷偷談戀愛的,希望關係能變好點。
  都不用李多魚通知,村裡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早就已經到天後宮那邊了。
  等李多魚趕到那裡時,天後宮那邊已經全都是村民,那四位經常在廣場打四色牌的老人,正在跟年輕人講兩村這百年間的恩恩怨怨。
  大概一百年前,那時各地都在鬧饑荒,咱們最早流亡到擔擔島的人,隻能住在小船上。
  要想混口飯喝口水,就得幫陳家村的人打工,要想打漁的話,還得經過陳家村的同意。
  後麵隨著逃難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就選了個遠離陳家村的地方,也就是現在咱們所在的這個地方,建立了一個小村落。
  島上小海鮮是很多,大家來了後,也不至於挨餓,就是人總吃海鮮的話,不吃五穀和青菜的話,很容易得病,全身也變得軟綿綿。
  於是村裡打算種點莊稼,可島上僅有一條水流不是很大的小溪,為了能給莊稼澆灌。
  下沙村這邊,打算修個渠,引點溪水過來灌溉農田。
  可沒想陳家村的人不肯,認為小溪是他們的,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兩個村發生了第一次械鬥。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陳家村那邊的老祖宗甚至立下規矩並發誓,兩村從此不往來,更不允許陳家人不許與下沙這邊的人通婚。
  甚至揚言要將他們這些外來者,全部趕出擔擔島。
  一旁聽著的年輕人說道:“這陳家村的人也太小氣了吧。”
  老人笑了笑:“其實,那會咱們是理虧的,要是換成現在,有一幫人來咱們島,要新搞一個村,還要瓜分咱們的地皮,你們願意嗎。”
  “肯定不願意啊。”
  老人點頭道:“那會大家也知道理虧,所以麵對陳家村的刁難,大家也隻能忍氣吞聲,不過那會,大家好不容易站住腳,為了不被趕出擔擔島,隻能不斷吸收外麵的流民結果不到幾十年的時間,下沙村的人口規模,就已經跟陳家村一樣了。”
  石頭問道:“戚爺爺,那我們家啥時候來的。”
  “你們家啊,來的比較晚,沒記錯的話,差不多是解放後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