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新元水產公司雖然財大氣粗,但也沒把擔擔島的海帶全部買走,隻買走了三分二的二級菜和毛菜。 陳元素跟趙甲路鬥嘴歸鬥嘴,可主次她還是拎得清,哪怕跟李多魚有簽署優先協議,頭等海帶還是全都讓給漁業局。 而剩下的三分一海帶,李多魚則賣給了那些零散的收購商。 收購商拿到海帶後,壓根就不敢跟新元水產搶地盤,而是把海帶運往了更難養殖海帶的南方沿海城市去了。 見下沙村不到兩天時間,就把海帶全給賣光了。 鎮上今年養海帶的養殖戶,紛紛跑到擔擔島來取經,因為他們的海帶並不是很好賣,且還一直被壓價。 剛開始,隻來兩三個,李多魚還很熱情地盡地主之誼,好吃好喝地接待了他們。 可讓他沒想到。 鎮上那些養海帶的養殖戶,都以為李多魚很好說話,很熱情,乾脆組團上門拜訪了。 結果,讓他一連接待了好幾天,把村委的茶都給泡沒了。 不怎麼會泡茶的李多魚也不知道被開水燙了多少次,見他們沒把海帶養好。 按理來說,他們是競爭關係,他們沒養好海帶的話,擔擔島的海帶自然就會更好。 可李多魚卻莫名覺得有些可惜,在他們谘詢的時候,很認真點出了他們養殖海帶的錯誤的地方。 而在聽完李多魚的講解,有幾個知道李多魚跟陳冬青關係的海帶養殖戶,跑到水產研究所去堵陳冬青。 他們認為是陳冬青偏心,沒把海帶養殖技術全盤教給他們,導致他們海帶養殖損失慘重。 陳冬青真的想罵別人娘。 好心給這些養殖戶講解了那麼多的海帶養殖,喉嚨都快講冒煙了,結果居然還說他偏心。 可聽完這些海帶養殖戶的話,陳冬青自己也懵逼了,苦笑道: “大哥,大姐,你們說的這些,我也不懂,我怎麼教你們啊。” “不可能,那個李主任明明說了,都是你教他的。” 陳冬青黑著臉,嘴角不停抽著: “我也不怕丟臉,實話跟你們說了,我那個外甥的海帶養殖技術,還有生蠔養殖技術,真的比我還要好,建議以後你們找他去,真的比我靠譜。” “不可能,我們不相信,肯定是你偏心了。” 陳冬青不耐煩地舉起手來,發誓道:“騙你們的話,我是狗還不行嗎?” 這些天,隔三差五就被煩的陳冬青,很想把他這個外甥直接送去見媽祖。 可他更想知道,李多魚的海帶養殖技術,到底是通過什麼渠道學來的,怎麼這麼全麵。 陳冬青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他這個外甥是怎麼做到的,難不成背地裡跟那些島國一直都有聯係? 還真說不準,這家夥日語這麼好,指不定背著他,在外麵亂搞。 這次海帶大豐收,大家確實也賺到了很多錢,可最讓大家頭疼的是。 半年前,還七嘴八舌唱衰的親戚們,一個個現在都低聲下氣地找他們借錢。 把他們整的,連門都不敢出,整天都窩在家裡麵。 鄰居老胡這些天,抱怨最多的就是:“麻蛋的,這些人,窮的時候,都不聯係,一知道你賺錢了,再遠都要跑過來找你。” 李多魚嘿嘿笑道: “習慣就好,以後說不定會有更多的親戚來找你。” 正在曬巴浪魚乾的老胡,忍不住問道:“多魚,你是怎麼做到,賺那麼多錢,還沒有親戚來找你借錢的?” “有啊,以前也借過,不過,我是真的沒錢,這次海帶賺到的錢,我已經全還給信用社了,到現在,還欠信用社一萬塊,沒找他們借錢已經不錯了。” 老胡怔住了。 “不會吧,你這次海帶至少賺兩三萬,全還了,怎麼還欠一萬多?” “嗯。” 李多魚點點頭。 “那你之前借了多少啊。” 李多魚笑道:“不然,你覺得我開鰻魚廠的錢是哪來的,當然都是貸款貸出來的。” 老胡豎起了大拇指:“還是你利害,不過你這招,我想學都不敢學啊。” 經過有些村民的粗略統計,這次海帶大豐收,讓擔擔島新晉了七個“萬元戶”出來。 分別是米老頭、張金沙、唐平、李曙光、老胡等人再加上老牌的李念天、李政發、李多魚這三人。 如今的下沙村有十個“萬元戶”了,而浪奇村才八個,現在他們村是尚峰鎮萬元戶最多的村。 放在這個年代,一個村出現十個“萬元戶”,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尤其對山裡麵的農村來說,一個村能有一個萬元戶,那就已經非常厲害了,就好像大竹村,目前也就歐哥他們家是突破了“萬元”這一大關。 而最誇張的是,下沙村十個萬元戶,李家人就占了四個,如果再加上那個為了生孩子,從而跑路的李元光,那就是五個。 在這個一切向錢看齊的年代。 毫不誇張的說。 島上但凡是姓李的,都感覺臉上有光,小胖墩李浩然在學校裡,壓根就沒人敢欺負他。 當然, 以前也沒人敢欺負他,畢竟自身“噸”位擺在那裡,還有個渾身腱子肉的老娘。 嬸嬸就是班主任, 小叔是村主任, 小堂叔李清光是村裡孩子王, 可以說,隻要小胖墩願意的話,哪怕橫著走,大家也都得讓他。 可小胖墩偏偏性子很慢的人,這點完全遺傳他爹,除了吃的東西外,對其它事物,好像都不是很感興趣。 連同桌女同學周靜靜約他周末一起去春遊,直接就給拒絕了。 這次海帶大豐收,同樣引起了榕城日報的注意,上次報道他們拯救抹香鯨的那位女記者親自到島上來,再次采訪起了李多魚和海帶養殖戶。 結果第三天。 擔擔島的下沙村和李多魚,再次出現在看了榕城日報的第四版。 這次雖然不是前三版,但篇幅巨大,整整一個版麵都在介紹下沙村和李多魚。 【改革新征程,漁村裡的致富經】 【愛拚才會贏,看村主任如何帶領村民共同走向小康之路】 【半年誕生七位萬元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漁村到底有何秘密】 而村民看到報紙後,很多人並沒有去看文字,看更多的是版麵裡的照片。 米老頭看著報紙裡的照片,笑得合不攏嘴:“活這麼大歲數,還是頭一回上報紙。” 老胡就有點鬱悶:“萬元戶合影的時候,我怎麼把頭轉走了,這誰知道是我啊。” 米老頭翻了個白眼道:“這還不好啊,我還不想上這個合影呢,這個照片一出,我那些遠房親戚一個個都知道我是萬元戶了,現在還有兩個賴在我家裡不走。” 老胡嘆息了聲:“我家也有一個,磨了我兩天了。” “唉” 隨著夏季來臨。 擔擔島的天氣也越來越熱,六月份的時候,大家已經全部穿起了短袖,昨天最高溫度,甚至爬到了三十二度。 而溫度越高,李多魚就越擔心,入夏的這段時間,氣溫早晚溫差非常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也是鰻魚最容易犯病的時候。 李多魚看著新元水產公司送他的掛歷,李多魚用鋼筆在7月22日畫了個大圈圈。 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島國就進入了吃鰻魚的“土用”日。 島國那邊跟他約好,在土用日的半個月前,也就是7月7日那一天,會開船到擔擔島將活鰻魚給運走。 現在已經6月21日。 距離鰻魚出貨時間,隻剩下不到16天。 按理來說,李多魚應該鬆一口氣才對,可今年的氣候反常,讓他真的相當難受。 白天時候,池塘水溫一直都在25度以上,晚上又掉到20度以下。 這種上上下下的水溫,是最容易引發各種鰻魚疾病的。 尤其是他這種新塘。 到了夏天,不來指環蟲病的話,那隻能說是奇跡。 而最近,李多魚已經發現了,隨著溫度升高,鰻魚的攝食量明顯少了很多。 體色也更黑一點。 李多魚連續抓了好幾天的鰻魚檢查了,雖然不是很明顯,但腮部的血絲充血一天比一天明顯了。 其實到這一步。 李多魚就已經可以不用繼續觀察了,因為指環蟲來了。 李多魚不禁感慨了聲: “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啊。” 放在前世的話,李多魚倒也不慫,直接上敵百蟲、吡喹酮,這類藥物滅殺就行。 可現在,這些玩意有沒有被發明出來都是一回事,要想殺死這些指環蟲,就隻能另辟蹊徑。 好在李多魚早有準備,一直都防著它,有應對指環蟲的預案,就是有點廢中藥。(本章完) 最新網址:
第357章 該來的,終究會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