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民怨沸騰(1 / 1)

永和元年,十二月初。   沉寂多日的福州府明軍終於再次有了動靜,無數偽明真賊和假賊朝著兩府邊界的羅源縣集結,毫不避諱來往的行商走卒。   這真賊假賊的稱呼,是福建官府根據來往行商的描述,加上自己打探到的消息進行的區分。   真賊就是那些一身紅衣,而且有頭發的,假賊則隻有胳膊上有條紅巾,而且還都是禿子。   對此,福建官府的那些大人們又不是傻子,哪還看不明白這些所謂的假賊,明顯就是自家綠營軍在明賊手下整編來的。   “你說什麼?福州府的明賊在往羅源縣集結,消息屬實嗎?”福寧知府沈德源猛地從太師椅上站起,臉上滿是不可置信。   堂下匯報的差役連忙信誓旦旦的說道:“回稟大人,千真萬確。”   沈德源心中大驚,卻還是強自鎮定,又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明賊來了多少?裡頭又有多少真賊,多少假賊?”   一連三問之下,直接把那位隻是匯報情況,順帶想要領些賞錢的差役,給問懵了。   支支吾吾半天,愣是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看這情況,沈德源瞬間明了,這是什麼都不知道了。   其實這樣也對,自從旬月前,那天殺的呂猶龍把整個福建的綠營兵馬全部葬送,現在的福寧府別說是對外打探明賊消息了,便是自保都夠嗆。   就這,還是通過沿路的販夫走卒口中得知,而且還是明軍已然不在乎消息會否泄露。   不過,雖然沈德源不知明軍到底來了多少,甚至幾時來的,現在還在不在羅源縣,這些都不知道。   但自家有多少斤兩,他卻是知道,就福寧府現在留守的軍隊……好吧!壓根沒有軍隊,就那麼點差役兵丁,老弱兵殘,別說是戰力駭人的明賊了,便是先前的巨寇林俊部,亦或是天地會餘孽來了,怕是都抵擋不住。   好家夥,這是要一死報君王的節奏啊!   這位平素威儀滿滿的府臺大人,此刻已然整個人都癱在了太師椅上,臉色蒼白。   “大人,大人?”   “嗯……嗯?”   沈德源從驚嚇中緩過神,扭頭一看,卻是自己的貼身幕僚徐師爺在講話。   這徐師爺從麵容上看,年紀也就三十幾歲,身上穿著青衣袍子,整體看上去非常普通,唯有一撇八字胡,讓人格外醒目。   “大人,明賊集結羅源縣,不管為何,我福寧府都首當其沖,不可不防。”徐師爺見自家東翁回神了,隨即開始發揮起自己作為幕僚的本職作用來。   沈德源一聽自家幕僚所言,瞬間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問道:“徐先生可是有何良策?”   徐師爺苦口婆心:“良策談不上,但形勢至此,若什麼也不做,便是將來朝廷問責下來,怕是也難說的過去啊!”   “徐先生請講!”被這般提醒,沈德源也回過味來,好歹也是當到知府的大員,怎麼可能真的是草包。   無非就是自己手頭無兵,而明賊戰績又實在太過亮眼,就連福州首府都被攻破了,左右布政按察使幾位大佬,乃至他的直接上司福州道臺都死在了福州。   那他這麼個小小知府,自然更沒底氣了,以至於連自盡殉城的心思都有了。   不過,徐師爺剛剛那話卻是提醒了他,若是啥也不做直接自盡。就算將來朝廷收復了福寧,平了明賊,自己恐怕也得被扣個無能不作為的帽子,至多也就是看在他以身殉城的麵子上不予追究。   徐師爺微微點頭,正要說話,卻是見那差役還未走,隨即咳嗽一聲。   那差役聞聲,明白了,連忙賠笑著說:“那個大人,這賞錢……”   “滾出去!”   “是是是,小人這就滾,這就滾!”   被知府一通罵,這差役頓時嚇得麵無人色,磕頭如搗蒜的退了出去。   待其走後,徐師爺這才湊上前,與自家東翁大人說起了自己的應對之法。   而外頭,那差役才一出去,便直接對著地上啐了一口:“我呸,什麼東西啊!”   一分錢沒撈到,還白白挨了一頓罵,這差役是越想越氣,氣不過之下對著地上石頭就是一腳過去,險些把自己給絆了一跤。   兩天以後。   福寧知府沈德源往浙江方向連發三封求援信件,言稱明賊大軍進攻福寧,請求浙江巡撫屠沂火速調兵支援。   同時,這位知府又連夜寫了一封奏折,快馬加急送往北京,奏折上直接言明福建的明賊已有坐大之勢,若再不予以遏製,恐後患無窮。   發完了奏折和求援信,這位沈大人也沒有坐以待斃,一麵以官府名義宣發布告,號召府城大戶捐輸納糧,募集兵勇,一麵又直接大肆扣帽子,凡是不願出錢出力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無論百姓還是豪紳,皆以通敵謀反論處。   一通軟硬兼施下,福寧府這邊還真在短短幾日間,湊出了數千大軍。再以府庫存蓄兵甲武裝,還真像那麼回事。   若隻是這樣按部就班,那麼福寧府不說絕對能守住,至少在明軍兵鋒下,堅守一段時間還是問題不大的。   畢竟明軍雖然比綠營更能打,但終究不是天兵天將,真要強攻一座戒備森嚴,城高墻厚的府城,那也是得把牙崩疼的。   隻可惜,那位幕僚徐師爺出的主意是個好主意,而沈德源同樣也是一心抗賊。   但他們倆心這麼想沒用,關鍵乾活的都是底下的差役小吏們。   抗擊明賊,守住府城那是老爺們該關心的事,他們的任務隻管差不多乾好老爺們吩咐的事情,順帶借著這個機會大撈特撈就行。   於是乎,在下麵差役小吏們的辛勤工作下,府城裡別說富戶豪紳了,便是尋常攤販百姓,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以沈德源沈大人的名義,要求捐輸助餉。   甚至於,為了湊齊沈德源的命令指標,更有不少市民百姓,捐輸完了以後,家裡的青壯勞力也被拉去充軍。   不過短短幾日,無數百姓紛紛破家,府城中的乞丐數量幾日間竟增長了數倍。   對此,無論沈德源還是他的幕僚徐師爺都不知道,這二位還在為自己的計策而沾沾自喜。   一時間,整個福寧府城好似迎來了末日前最後的狂歡。   官府差吏們大撈特撈,賺的盆滿缽滿。   豪紳百姓“毀家紓難”,一派民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