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與構思小說(1 / 1)

流年擷萃 微丹湜意 6160 字 2024-03-18

昨天才說呢,暫停喝咖啡,可是今天馬上又嘴饞了。   的確如此,有時候不見得是咖啡好喝,但是嘴饞起來,就是忍不住想聞聞香氣,想嘗嘗看。   而且往往就是嘗過兩口之後就不想再喝了。   隻是過一過嘴癮而已。   這種情形出現過好幾次了,有兩次我還沒在意呢,想喝就喝吧。   不是說要對自己好一點嗎?   可是喝了兩口又覺得不想喝了。   原來是嘴巴饞,加上鼻子饞。   嘴巴饞是想喝一點,鼻子饞是想多聞聞氣味。   的確,不單單嘴巴會饞,有時候嗅覺也會有饞的感覺。   咖啡應該就是色香味都有誘惑力的那種。   可是身體並不喜歡它,它仿佛是一個尤物,有傾國傾城之容,閉月羞花之貓,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它的,就有老臣說她不好,不喜歡她。   所以有時候盡管買下來了,但是喝了兩口,扔掉又可惜,喝完又不情願。   有些委委屈屈地勉強將就。   這仿佛就是某些人的生活一樣。   所以咖啡就更受歡迎了。   它會暢銷並不是因為有多好喝,而是因為嵌入了生活,產生了生活的況味,所以被生活說接納。   這不像是小說嗎?有些出名的作品,要說文學性有多好,也不見得,有些作家的文字就是平實,接地氣,不以文字取勝的,可是它們都融入了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特別感人。   今後我就買聞著很香的速溶咖啡,而且一定要便宜,不是為了想喝,也不是為了裝逼,提升格調,就隻是為了解饞,在鼻子和嘴巴饞的時候,過過癮而已。   而且喝兩口就丟掉的,也不見得會喝到肚子裡去,在口腔裡過一圈而已,那麼要買那麼好的乾什麼呢?這都是一次性的咖啡,過過乾癮罷了。   對了,在嘴巴裡過一圈時,味蕾是被激開的,難怪喝咖啡會上癮,它刺激的是多種感官,可是靠刺激的,到底不會太貼心。   所以呢,貼心的,讓它喝到肚子裡去,不貼心的,就讓它浮在表麵罷了。   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當路過星巴克時,會被飄過來的咖啡香味給誘惑,忍不住駐步停留。   據說,星巴克這種地方,在選址的時候就把香氣考慮進去了,一定要進出口附近,而且一定要讓香味飄出來,通風設備都是他們的考慮因素。   也真是想得周到,說是工於心計也不為過。   可是呢,買回家的咖啡就沒有了那股香味,不管是速溶也好,買回家的星巴克咖啡也好,都是如此的,感覺就沒那麼誘惑了。   有時候是有興意闌珊的感覺,好像是受騙了似的,拿到手的沒有看著,聞著那麼香。   可也隻是一杯咖啡而已,跟它置什麼氣,而且越是不便宜的,買回來後,就不會輕易扔掉,總會多喝兩口的。   難怪這就是商家要定價高的原因了。   有時候是覺得沒必要的呀。   看來今後我要去找買來便宜的,但是呢,微波爐一轉就會很香的咖啡。   我在地鐵附近一家蛋糕店買過蛋糕的,一開始就是被那罪惡的香味給誘惑了,本來不想買的,但聞到了那股香味,就想去看一看,這一看呢,價錢還行,那麼買一份回去嘗嘗味道吧。   嘗下來味道還行,然後就加入了他們的會員,他們會送蛋糕的,於是被徹底地誘惑了。   不過呢,剛出爐的蛋糕聞著很香,我拿到地鐵裡麵,一路上還就聞到了那股蛋糕香氣。   這種香氣聞著很溫暖的,也感覺豐實。   可是呢,到了第二天,它就不香了。   這一點我跟店員溝通了,人家說,你可以放在微波爐裡轉一轉,馬上就會很香的。   聽了這話,我去嘗試了。   結果發現要湊近了才會覺得很香,但是沒有在店鋪的那種感覺。   當然他們可以說,店鋪裡香氣比較集中,家裡不同。   這樣的香氣差異,導致的後果就是會惦著店鋪裡的香氣,走過路過時,會有意無意地去靠近,聞一聞,過過乾癮也是好的。   所以我想到了買速溶咖啡,然後用微波爐轉一下,看看出來的香味是什麼。   這樣凈化一下屋內的空氣也是好的。   就當它是過濾,轉好了,放置一會兒,然後想到了喝兩口,想不到就丟掉,就這樣的咖啡,估計市場上也不見得會有。   誰家會為這樣的客戶提供咖啡呀?   這是屬於另類服務的,所以隻有自己想辦法。   本來過日子,那是自己在過,又不是靠商家。   自然得自己動腦筋啦。   今天算是新的一天了。   不但是因為我琢磨出咖啡的新喝法,也是小說完結的時候,其實昨天就已經寫完了,稿子存起來,要過兩天才發布。   然後今天想了一下,到底還是放不下。   畢竟這篇小說跟了我都一年多了,所以寫到最後,我寫了一句,用張丹楓的口吻說出,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都散了吧。   這句話固然是小說裡的情景,可也何嘗不是我的心聲。   因為糾結著,所以這兩天就尋思著喝咖啡呢。   糾結,很多時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有意思的,按理說,負麵的情緒不該經常出現,可是,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離開了它,生活還像是生活嗎?   當然,盡可能地去營造積極快樂的氛圍,這也是需要的。   這本小說很有意思,我起碼有三處地方,出現了糾結,第一次是開始寫,要進行日更,我感受到了壓力,幾次都想休息一下,可幾次都在想,要不,再堅持一下,然後休息,不是不讓休息,隻是稍微緩一點。   於是就堅持下來了,寫著寫著,也就成了習慣。   就好像咖啡本並不是很美味,可是當它研磨成粉,開水沖開,再配上糖和奶時,香氣冒出來,並且融入到生活中,真的會忽略掉它的苦,反而感受到的是香氛和甜美。   這是一種很別致的感覺。   甜的時候不是盡甜,那樣會甜得發膩,發齁。   它是先苦,甚至有的咖啡味道還有些沖。   可是一口下去,隻要咽得下去,現在的咖啡都不是很難咽,盡管會有人吐槽,但不會連一口都喝不下去。   隻要喝下去一口,慢慢地就會在口腔裡形成回甘,淡淡的香氣冒出來,頂在舌壁上,一絲回甘悠悠形成,這時候口腔都會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難怪口腔會留戀這種味道。   另外,在鼻腔裡,也不是一味的奶香,咖啡香本身也要有清苦之味。   但是融合了奶香就變得格外有層次了。   這的確是感官上的多種享受。   這種感覺跟寫作一樣,一開始是糾結的,寫著寫著,自己都寫成了習慣,到了後來,很自覺地,一天開始,腦子裡就想著要構思什麼情節,該怎麼運營。   然後寫完一章,發現時間還早,那麼試試看去構思下一章,如果感覺單單靠腦子還不行,要不,再寫一點試試看?   我是不願意逼自己的,尤其是第二章,能寫多少是多少,該放下就放下,絕不勉強。   可是當寫到差不多時,大腦自己會有程序,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完,把這一章寫完。   然後就出現了存稿。   這時候第一個糾結就化解了。   接著第二個糾結又來了,那就是寫到了苦情戲,我說過的,這本小說裡於承珠的哭戲很多的,寫的時候寫得我很累。   我的心也是揪緊的,然後寫完了兩三章,我都要停一會兒,要到另外的空間去換換腦子,不能一味地沉浸在於承珠的世界裡了。   盡管這麼一個才貌雙全,又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不是傷春悲秋,而是為了世事在愁苦,這一點也是很感人的。   她也不是全然沒有傷春悲秋,她對師父的暗戀其實就是傷春悲秋,這是她這個階層的標識,不過她很分得清界限,傷春悲秋隻在一個人的時候,不會讓它影響自己的生活。   所以說梁羽生筆下於承珠這個人物,是很難得的奇女子。   不過很多人都沒有到她那個階層,所以都不懂她的悲喜。   別人不懂,張丹楓懂,他也是那個階層出來的,如果他不懂,她就不會那麼愛他,她沒有愛錯,可是這段感情注定是不能見世的。   所以這是一個悲劇,在寫的時候,我牽扯得很厲害。   很多時候,我想用現在的思路去看這段感情,可是寫到後來,越覺得梁羽生的安排是對的,他們就是這麼一個歸程。   我不是怕折騰,而是折騰到後來,發現還是按照原來的才是最好的,這時候對我的情緒是有打擊的,當然過去之後,又有新的感悟。這也是喝咖啡的感覺。   第三次糾結,那是快結束了,寫得累了,是想過要早點結束的,可是真的結束了,我發現我很不舍,好像還有很多沒有寫進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以忍不住再看看,看看是不是要去修補一下,盡可能的完善吧。   因此那一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也是對我自己說的,該放下時,就要放下了。   想放下,卻不舍,不就是喝咖啡那種餘味猶存,仿佛上癮的誘惑感嗎?   所以這幾天很想喝咖啡,但是又不願意去喝。   經常喝咖啡,對氣血還是不好。   我硬是不讓自己去喝,所以就寫幾篇文章,細細剖析喝咖啡的緣由,再為自己創造一個從容悠閑的養生休閑空間。   別把日子過得急匆匆的。   隻是寫著寫著,一個不小心,發現了自己的心事,自己的小秘密,原來喝咖啡還是因為心裡有情意綜沒有被發現。   而且也是因為跟寫小說有關。   既然如此,那麼兩邊一起進行,把喝咖啡的緣由寫下來,然後把寫小說的心情也寫下來,彼此對照,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然後就當做是自己的消閑樂趣吧。   不過,不寫還不知道,還沒發現,原來,在寫小說這段時間裡,我基本是一天一杯咖啡的,既需要提神,也需要觸動靈感,增加構思。   然後一天一杯,很自然地就成了習慣,到了想放下時,真的舍不得,可是不能再喝了,經常喝咖啡,對身體也不好。   這時候來一個清理和規整,然後發現了很多秘密。   這不算是清理出來的垃圾,隻能算是沒有被發現的情緒,被看見了,也就好了。   那麼,就寫到這裡吧!   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