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為守江陵再要權(1 / 1)

“雖無必勝之信心,卻有成仁之決心。”付燚幾乎毫不猶豫地便是回答道。   這話倒還真不是付燚搪塞王甫的,相反,這正是付燚發自肺腑的決斷。   連江陵城的城防都沒看到,就打保票說自己一定能守住,那一定是假的。   那諾大的江陵城,便是萬人守衛都嫌不足,僅僅靠他區區一個裨將領著兩千卒想要守住,其中困難可想而知,更何況還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國舅爺在旁掣肘。   可麵對著王甫的殷切希望,麵對著這個必然的選擇,不管能不能守住,付燚都必須盡其所能。   為自己,為關將軍,也為這大漢的江山社稷。   守住了,三起炎漢的偉業,或許便從此刻開始續寫;   守不住,那也是史書上一段佳話,或許千百年後,在那武侯祠內、關帝廟中,會多一個名叫付燚的牽馬執蹬的小卒。   好像,也還不錯。   穿越一場,總該有故事讓後人看吧!   看著眼前一臉堅毅的付燚,王甫也是深受感動,當即也是微微點頭,道:“付將軍放心,隻要接到警訊,吾一定力勸關將軍立即回師,快則三日、長不過五日,大軍必至江陵。”   隨著王甫承諾的話語落下,兩人之間略顯悲壯的氣氛倒是緩和了不少。   付燚知道,若是關將軍的主力在得到警訊之後便立即啟程,順漢水而下,三五日的時間,倒也足夠主力大軍趕回江陵城北。   而三五日的時間,付燚還是有把握能夠想辦法守住的。   隻是,關將軍在得到了訊息之後,便會立即采信嗎?   那可是跟隨了自己兄弟三人十數載不離不棄的糜家糜芳啊,關羽會這麼容易就輕信了這警訊嗎?   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曹魏再度增兵襄樊,在得到吳軍襲擊了江陵的消息後,魏軍會不會也有所行動呢?即便是魏軍不行動,關將軍對魏軍卻是不得不防才是。   歷史上,關將軍在得知了江陵城丟失的消息後,也並沒有立即回返江陵,而是派了大量斥候回返探聽消息,直到十日之後,主力才回返江陵,大抵也是因為以上的兩個原因。   很明顯,如今雖有付燚歸於江陵,能在第一時間發出警訊,但最終主力大軍的歸期卻未必就會改觀多少。   自然,付燚的心中也已經做好了堅持更長時間的準備,不過,該爭取的,付燚還是要盡量地爭取。   畢竟早歸來一日,付燚生存下去的希望也就多一分。   “將軍,此也正是末將想說的第三件事情。”付燚隨即接著說道。   “哦?”王甫微微疑惑,隨即說道:“直言便是。”   “是。”付燚當即繼續說道:“請將軍安排一隊親信隨從隨末將一同歸還江陵城。若果真有變,末將可遣其中之人北上報信,相較於末將,想必將軍親信之言能更好說服關將軍。”   “另外。”不待王甫答復,付燚也是繼續補充道:“另外,還請將軍賜予親信相應印信,若有萬一,可以此號召城內各司衙門與青壯百姓協同守城。”   是的,付燚依舊是在要權。   不過巧妙的是,付燚並沒有讓王甫將印信直接給了自己,而是邀請王甫身邊的親信一同前往。   這倒不是在分潤功勞,而是在避嫌以打消王甫可能存在的疑慮,就像是剛剛他隻要求能夠獨立指揮自己的兩千人一樣。   沒辦法,付燚可不想讓王甫以為,他是在利用這次的時間攫取權力。   權力固然誘人,但至少在這次的行動中,權力,不是付燚的目的,用權力守住江陵城才是付燚想要的。   至於這權力在誰的手中,付燚是真的不介意。   更何況,這印信之事,可大可小,留在王甫親信的手中,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製約,而王甫也能更加地放心些。   王甫自然是明白付燚的用心,而一個不貪戀權力的人,也正是王甫所需要的。   越是如此小心翼翼,王甫反而越是放心將這權力交給付燚。   當即,王甫也是點頭答應道:“此事易也。這樣,汝初為將軍,尚沒有親兵衛隊,如此,我便送汝一什的親兵老卒。我也會交代下去,這一什的親兵都會全然聽從你的安排。”   “多謝將軍!”付燚也是有些驚喜地說道。   親信與親兵,雖然隻是一字之差,那可是有著天壤之別。   前者隨付燚一起前往江陵,更多的是對付燚進行監視、平衡之用的,說句不好聽的,等到了江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王甫將軍的親信便是要做付燚的義父,付燚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而後者,則是徹底地屬於付燚的下屬。   軍營之中,軍令為先,哪怕他們是將軍的私兵,一旦入了軍營,就勢必要聽從付燚的安排。   這樣一支成建製的老卒加入付燚的親衛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算是王甫對於付燚的安全提供的一重保障。   很明顯,王甫這樣的行為,已經是無聲地說明了他對付燚的信任。   付燚自然也不會辜負王甫的這份信任。   “既如此,你我便分頭行事吧。”王甫隨即也是點頭道。   “是。”付燚隨即再度躬身領命道。   隨著沙沙的腳步聲響起,付燚這才直起了身子,看著已經離去的王甫的身影,付燚的心中也是悵然若失。   從為自己而戰到為大漢而戰,竟也不過是寥寥幾句話的事情。   饒是付燚這樣一個現代人,卻也是在不經意之間就被王甫說服了去,甚至,王甫連半點的利誘都沒用。   這或許也就是蜀漢的浪漫所在吧。   三起炎漢的目標似乎已經深入了蜀軍將士們的血脈之中,尤其是如付燚這般泥腿子出身的將士們,更是已經將自己的融入到了大漢的基業之中。   或許是因為,隻有跟著大漢、跟著劉皇叔,才有窮人的出頭之日吧。   雖然發出“招賢令”的是曹魏,可真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卻隻有蜀漢而已。   哪怕蜀漢的朝堂上仍不乏世家豪族,但起碼圍繞在老劉身邊的,不是劉羽、劉飛和劉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