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我何時準許你自盡了?(1 / 1)

眼看贏恒聽聞此言卻麵色如常,甚至饒有興致地打量著自己,李斯急躁得仿佛熱鍋上的螞蟻,心緒紛亂至極。   “公子,此刻出城尚有時機,若再拖延片刻,恐怕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李斯焦急得額頭上滲出了豆大的汗珠。   贏恒則悠然一笑,玩味地審視了李斯半晌,才徐徐開口。   “自身難保,麵臨三族滅頂之災,還能憂心忡忡於大秦的安危,足見李丞相對大秦的拳拳赤誠之心。”   “隻是,才乾平平,似乎有些名不副實啊。”   “哼!”   “紫衣,過來吧。”   隨著一陣噠噠的腳步聲,一位身姿曼妙、容顏絕美的紫衣女子緩步走來,手中捧著一隻黃銅鑲邊的長形木盒,恭敬地呈遞給贏恒。   贏恒打開木盒,取出其中的黃絹遺詔,將其緩緩展開,一行行熟悉的字跡逐漸呈現出來,直至最後,那枚莊重的玉璽印章赫然入目。   這一刻,李斯感覺整個空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隻剩下遺詔上那些他再熟悉不過的文字逐一顯現。   當他看到最後一筆時,原本急切焦躁的麵容瞬間僵住,整個人徹底傻在原地。   這……!   這不是我和趙高篡改偽造的那份遺詔嗎?!   李斯僵硬地抬起頭,瞠目結舌地看向贏恒,眼底滿是驚駭與愕然!   喉中的話語艱難擠出,李斯的嗓音帶著難以置信與驚駭。   “公子……這……這遺詔怎會落入您手中?”   李斯不自覺地在言語間流露出敬畏之情,仿佛眼前的十三公子擁有一種洞悉未來的神秘力量,隻需輕輕一揮袖,大秦的命運便盡在其掌握之中。   贏恒並未作過多解釋,隻淡淡回應道:“李相,如今你可心服口服了?”   “臣……心服。”   李斯的回答充滿了決然。   “本公子尚無官無職,是否配得上與您這位大秦的擎天之柱相見?”   他特意加重了“您”這個字眼。   “是罪臣有愧!公子實乃曠世奇才,是大秦真正的救世之星,而臣我卻愚昧無知、眼光短淺,萬不及公子萬一!”   “大秦能有公子力挽狂瀾,臣即便是身死,也足以瞑目矣!”   李斯滿含敬仰的目光凝視著贏恒,在吐露最後的心聲時,神情突然變得釋然舒緩,大秦有望,他死而無憾。   隨後,他毅然起身,徑直朝著旁邊的立柱撞去。   砰!   然而,預期中的劇痛並未如期而至,反而感受到一種軟綿的緩沖。   李斯抬頭,隻見自己麵前是一隻素雅的單鞋,不禁愣住了。   紫衣身影微移,收回剛才擋下他的腳,臉上寫滿了嫌棄。   “我何時準許你自盡了?”   贏恒冷峻的話語再次讓李斯陷入困惑。   作為大秦帝國的開國丞相,李斯深信自己曾立下的赫赫功勛足以鐫刻在史冊之上,成為一代名相的典範。   然而,這一切光輝,在他與趙高的謀逆之舉麵前,顯得黯然失色。   此刻,李斯心中唯有以死謝罪的願望,希冀以此抹去生命中的最後汙點,換取一個身後的好名聲。   “公子,老臣罪孽深重,依法當受極刑。懇請公子念在昔日老臣為大秦嘔心瀝血的一份情分上,賜予老臣一個體麵的終結。”   言畢,李斯決絕地向立柱撞去,欲以死明誌。   突然間,贏恒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如同暮鼓晨鐘,瞬間讓李斯僵硬在原地,其震撼力甚至超過了紫衣女子的柔聲細語。   “你不想救你的三族了嗎?”   李斯身軀微傾,脖子伸長,仿佛被無形的力量釘在了半空。   這句話猶如驚雷炸響,將他瀕臨絕望的心湖再次激起層層漣漪。   身為大秦的丞相,李斯已位極人臣,背後更有一脈家族基業需要維係。   盡管為了大秦,他願意慷慨赴死,但麵對關乎家族存亡的問題,他卻無法邁出那決定性的一步。   李氏一族的香火傳承,不能因他而斷。   李斯艱難地扭轉頭顱,目光中閃爍著一線生機,滿含期待地凝視著贏恒。   “敢問公子,李斯該怎樣做,才能保全我李氏三族?”   贏恒犀利的目光直視李斯,話語擲地有聲。   “按大秦律例,你當處以極刑,且株連三族。”   “然如今正值我大秦風雨飄搖之際,我急需人才,若你能戴罪立功,我可酌情考慮饒恕你族中部分人命。”   李斯乃何等聰明之人,瞬間便洞察了贏恒的深意。   這位十三公子,竟然是在布局主宰整個大秦!   先除趙高以絕後患,再奪遺詔以防亂局,如今更是緊握自己的弱點,迫使自己效忠。   好一番步步為營、運籌帷幄的手腕!   李斯心中感嘆之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深深一揖到底。   “從今日起,臣願追隨公子鞍前馬後,唯公子之命是從!”   【叮,恭喜宿主成功收服左丞相李斯,獎勵雜交水稻種子一千斤,土豆、紅薯各一千斤。】   贏恒聽聞係統提示音,嘴角勾勒出一抹滿意的微笑。   “甚好。”   心中暗想:這次獎勵三千斤種子,確實頗有價值,若下次能賜予些化肥就更妙了。   心念至此,既然已得李斯效力,贏恒便有了更多的籌謀和布置。他不動聲色地對李斯耳語了幾句機密之言,隨後便示意李斯退下。   ......   寢宮大門吱呀一聲緩緩開啟,李斯步出殿門,衣衫淩亂,發髻蓬鬆,顯然經過了一番激烈的心理較量與決斷。   李斯麵容煥發,仿佛重獲新生一般,盡管滿身狼狽,卻難掩那股由內而外的振奮之色。殿外,文武大臣與各路公子濟濟一堂,足有幾十人之多。   此刻,他們靜默無聲,就如同學生們在班主任驟然踏入教室時那般,個個屏息凝神,目光炯炯地聚焦在李斯身上,似乎要從他身上洞察出無盡的秘密。   就在這種大眼瞪小眼的緊張氣氛中,時間仿佛停滯了幾個呼吸的瞬間。   突然,先前發言的一位臣子高聲疾呼。   “李相,為何要在那豎子身上耗費寶貴時間?”   “如今上黨郡、巨鹿郡、東郡等地正在遭受嚴重的饑荒,百姓饑餓難耐,如何解決這一困境,請您速速給出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