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峰頂,三樓主府之中,顧承玄翻手拿出一方檀香,隨手丟入香爐之中,渡一口真氣入內,便見番爐光華閃動,淡淡的煙氣便從中逸散開來,輕舒薄張,氤氳滿室。 做完了一應準備,顧承玄不再拖遝,飛身落到玉榻蒲團上,盤膝而坐,五心朝天,閉上了雙目,動也不動。 太清正宗三經一典《太清混冥無極道經》《太清紫氣玄天真經》《太清妙有至玄真經》和《太清劍典》此三經一典,皆是開派祖師所傳,後由兩位中興祖師發揚光大。 真傳道經對他最大的補益不是此中的修煉之法,而是全本經書全部存入心中時,其自然明悟的一種朦朧的感受。 所謂無極,乃天地未開,陰陽未分的宇宙本源階段,得授全本真經的顧承玄,心中忽然產生了一種朦朧的感受。 自身仿佛回到了混沌未分,天地朦朧之時,隨時間演變,再到天地初開,萬物化生,衍紫氣,分陰陽,生五行,萬物有道。 日落西洲,雙月同天,復紫氣東來。 不知反復了多少次,雖然天池峰之上仍是七彩飛虹,煙波浩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寒意漸升似乎也預示著季度亦經過了輪回。 靜室之中,香爐已經沉寂,空中亦無半點氤氳之氣,顧承玄盤坐蒲團之上,一動不動,整個場景好像一副畫一般,隻有寂靜。 忽然一刻,顧承玄微微一動,雙目忽然睜開,靜室之中似乎一道無聲的驚雷閃過,虛室生白,亮如白晝,顧承左手抬至胸前,隨即一指點出,輕喝一聲:“出!” 下一刻,一道混冥玄氣自顧承玄左手指尖溢出,於空中緩緩變化衍生,自無極中生太極,自太極中又生陰陽,而陰陽復化兩儀,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蓋莫如是。 微微一笑後,顧承玄緩緩收功,再次將右手一抬,一道無形毫光便從手中飛射而出,正是太虛有無形劍訣,隻是與之前的模樣似乎大不相同。 此神通一出,一種驚人的質感好像充斥了整個空間,攝人心神,有無形劍氣,介有形與無形之間,虛實相幻,變化自如。 其實,太虛劍典本就是一部集變化之道大成的一部劍典,而他之所以選修太清混冥無極道經,也並非是真的欲棄劍修道,正如書仙道人所言,他準備道劍同修。” 天池峰,次日清晨,顧承玄采氣收功後,便出了府門,架起遁光飛入雲中,稍作思索,化作一線虹光。 出了天池峰後,朝玄都紫府北麵一陣疾飛,略過許多島嶼,漸漸到了一處人跡罕至的地界。 望著眼前漆黑如墨的一片山石礦,顧承玄隨手掂了一塊黑石,點了點頭道:“色沉如墨,重達萬鈞,不錯,是墨鈞重石了。” 確定了地方後,他當下也不再留手,磅礴法力轉瞬之間便化作一隻百丈大手。 “起!”百丈大手往下一撈,一塊大如磨盤的墨鈞石,被顧承玄緩緩從山體分離而出,又提向空中。 他麵色不變,雙手一鬆,手中墨鈞石“轟隆”一聲,落於礦山上,濺起漫天煙塵,大地仿佛都為之一震。 隨後,也不見其如何動作,忽然那擒拿大手竟然又一陣瘋漲,轉瞬間便膨脹到千丈大小,五指張開,都探入了雲中,似乎要捉星拿月一般,隨後覆掌往礦上一探,竟一把將十餘塊碩大墨石拿住。 隨即隻聞一聲大喝,那十餘塊墨石竟是被一氣抽離礦山,為此,部分礦場甚至發生滑落。 然而這還不算完,顧承玄似乎仍覺不夠,那擎天大手陡然一震,竟然往上提去。 若是有旁人在此,定會驚駭莫名,震驚於顧承玄的磅礴法力。 隨著墨石再次落下,震耳的響聲再次響起,大地震動,遠近可聞。 “哈哈哈哈哈!” 此時正值日居中天,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照遍萬壑千山,雲天之上遍撒金芒,顧承玄隻覺天朗氣清,胸中升起豪氣萬丈。當下也不急著劍遁趕路,禦氣乘風慢悠悠飛遁起來。 此等法力,相較當初金丹初成之時,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縱然如此,自己也還未盡全力。 而這一切隻因修行了《太清混冥無極真經》和先天元炁之故。 “神洲傳聞,修行《太清混冥無極真經》者法力磅礴,撼山拿月,摩弄乾坤,今日一試,果非虛言。” 當然,顧承玄心知有此法力,不僅僅隻是《太清混冥無極真經》的修煉,而使修煉者有了更加磅礴的法力,更是此經提升了修道者對法力的體悟,對於這天地間‘質’的體悟, 隨著修行越加精深,修煉者這方麵的智慧也會隨之增長,對法力的理解愈加深厚。 而以混元金丹熔煉先天元炁。亦會使自家積蓄的法力愈加磅礴精純,最終量變質變。 如今的顧承玄,隻覺丹田之中空空蕩蕩,往日磅礴澎湃的法力好似海淵之中的溪流,金丹更是如饑似渴,隻待得靈石丹藥供養,便能如鯨飲吞海,增長無數丹力。 這也是顧承玄自覺此番稱量法力還遠沒發揮全力的原因。 不過如今真經初成,法力,丹力都未補全,還需早做打算。 “待貧道取回了前世所遺,這一切自會迎刃而解,看來,南海之行,已然是迫在眉睫了。” 心中有了定計,再望一眼萬裡白雲,顧承玄也不再悠閑,當即化作一道劍光往八景宮而去。
第16章:功成量法力(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