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飄然而去(1 / 1)

常言道,小別勝新婚,又何況桓熙與謝道韞整整分別了兩年。   在別離中積攢了太多的思念與期待,才會有重逢時的欣喜之情。   桓熙為謝道韞的兄弟姐妹們送去禮物,打發走他們,才將好消息告知未婚妻:   “我與太後說過了,求她下旨冊婚,想來,明日就會有天使登門。”   謝道韞紅著臉道:   “大丈夫當以功業為先,桓郎何故如此急切,也不怕被人笑話。”   桓熙不以為意道:   “我當初就說過,旁人譏諷,與我何傷,隻求能與令薑長相廝守,才是心之所願。”   桓熙的情話讓謝道韞的心中填滿了濃情蜜意,二人又是一番互訴衷腸,直到天色漸晚,桓熙方才告辭。   離開謝府,走出數十步,就有人在身後喚道:   “前方可是龍亢桓沖。”   能把自己稱作五叔桓沖的,唯有陳郡張玄,桓熙轉身,歉意道:   “在下桓熙,桓伯道,當日事出有因,這才頂替五叔之名,並非有意隱瞞,還請玄之恕罪。”   張玄笑道:   “當日我隨父親在渡口送謝家叔父離京,就已經清楚伯道的身份,我曾沾沾自喜,全城公卿不識英雄,唯有我與舍妹才知曉伯道之不凡。”   舊友重逢,二人駐足攀談許久,桓熙詢問張玄是否要與自己對弈,張玄搖頭道:   “伯道來京,既為公務,也有私事,張玄又如何能夠打攪。”   二人在烏衣巷作別,桓熙帶著告身回去南康長公主府,而張玄回去家中,對其妹張彤雲感慨道:   “桓郎清新脫俗,與他照麵,如沐春風。”   張彤雲心中更覺不是滋味,沒錯,她與謝道韞的確交情深厚,可越是如此,越有一爭高下之心。   她自詡精通琴棋書畫,才情不下謝道韞,無論如何,也不能輸在夫君上。   張彤雲暗道:   ‘我亦當擇英雄而嫁,豈可委身庸碌之人。’   翌日,果然有天使來到桓、謝兩家,為桓熙與謝道韞宣旨冊婚,至於具體婚期,還得由桓溫、謝奕商議。   這時候,桓熙已經不再著急,有了太後作媒,就不怕謝奕悔婚。   他在建康停留了五天,時常往謝府登門造訪,隻為能與謝道韞多見幾麵。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此行的重要目的,便是要求訪賢才。   隻可惜能被桓熙相中之人,要麼年歲還小,一如小舅子謝玄,時年六歲,濟不得事。   要麼寄情山水,無心出仕。   最終,還是桓熙拜訪遠親,硬生生撬來了一人,正是在後世有笛聖之稱的桓伊。   譙國桓氏有兩大分支,曰龍亢桓氏,祖居譙國龍亢縣,一曰銍縣桓氏,祖居譙國銍縣。   桓熙出自龍亢桓氏,而桓伊則是銍縣桓氏的嫡脈子弟。   其父桓景曾任丹陽尹,為官宦子弟,若非桓熙登門征辟,想來,與他歲數相仿的桓伊也會在不久之後出仕。   桓熙不好雅樂,他征辟桓伊,也不是為了聽他演奏竹笛。   此人自小隨父宦遊,讀書習武,胸懷韜略,相較於那些袖手空談的名士,桓伊才是桓熙所需要的人才。   不多時,沈勁也帶著招募的部曲來到了建康。   去時,他孤身返鄉,來時,卻足足帶了一千人,他們之中,都是未婚的青年,也並非家中獨子,才能背井離鄉,追隨沈勁遠戍梁州。   沈勁在吳興的名頭很是響亮,當年,其父沈充兵敗,誤入部將吳儒家中,遭其殺戮,傳首建康。   臨死前,沈充謂吳儒:   ‘你如果能放過我,我必有厚報,若是為利而殺我,我死後,你家必當滅族,不要後悔!’   果然,在沈勁成年後,滅掉吳氏一族,為父報仇,頗有當初桓溫在靈堂連殺仇人三子的風采,為鄉人所敬重。   沈勁得到了吳興沈氏的全力支持,這一千部曲之中,有許多沈姓之人,可謂是子弟兵。   族人們都指望著沈勁能夠建立功業,洗刷屈辱,最重要的是解除吳興沈氏作為刑家,不得仕宦的禁錮。   子弟兵聽從指揮、作戰勇敢、不易潰散,這些都是他們的優點,否則沈勁以五百人守洛陽,不等慕容恪、慕容垂來攻,隻怕部眾就已經逃散了。   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兵為將有,他們聽命於沈勁,而非桓熙。   當然,桓熙很清楚,沈勁一心求立功名,對自己唯命是從,倒也沒有太過在意此事。   建康一行,桓熙得了沈勁、桓伊二人,但仍是感到不知足,他始終缺少一位能夠替自己統籌全盤的輔臣。   但桓熙也看得開,建康尋不到,等去往了梁州,自可派人潛入關中尋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如今的關中,可有一位才華能夠媲美諸葛武侯的大賢,至今未逢明主,他如今二十四歲,與武侯出山輔佐昭烈皇帝的年紀相去不遠。   若能得此人輔佐,即使謝安不願改其節,桓熙亦無所憾。   隻是那人素來眼光高,原時空中,桓溫北伐,他曾前往拜謁,在與桓溫座談之後,麵對桓溫的邀請,那人棄而不顧,終究是桓溫的才誌沒能入他的眼。   桓熙也沒有把握對方是否願意輔佐自己,他自然會展現最大的誠意。   但桓熙與桓溫不同,若不能為己所用,自當殺之,以絕後患,豈能放虎歸山。   桓熙心心念念著自己的武侯,也無心繼續在建康停留,他前往謝府與謝道韞道別,告知對方,自己明日就將啟程。   謝道韞贈給桓熙一個香囊,裡邊裝著的,是她在佛前特意求來的平安符,二人之間並沒有太多的依依不舍,彼此間的情意,盡在不言之中。   翌日,桓熙隨身配著香囊,與前來送別的謝家姐弟揮手道別,同行的不僅有沈勁招來的一千部曲,還有返回江陵的桓沖夫婦。   船隊離岸,桓熙看著身影逐漸模糊的謝家姐弟,對身後的桓伊道:   “叔夏(桓伊),能否為我演奏一曲。”   桓伊沒有答話,他知道桓熙離愁難以消解,於是取出竹笛,奏上一曲梅花三弄。   笛聲悠揚,即使船隻消失在濃霧之中,謝道韞也能夠隱隱聽見美妙的音弦。   ‘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   謝道韞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