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遵即位之後,不久就將劉太後、石世母子殺害,又派遣使者前往招撫李農,赦免其罪,官復原職。 李農於是領數萬乞活軍重新歸附後趙。 石虎病逝,以及石遵起兵的消息陸續傳至各方。 莫說是桓熙的征虜幕府,就連桓溫的征西大將軍府,一眾將佐都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摩拳擦掌,意欲北伐。 然而,石遵在鄴城稱帝的消息接踵而來,眾人大失所望。 梁州,漢中。 征虜幕府長史朱序氣憤難當: “張豺擁兵十餘萬,據守堅城,莫說與敵僵持,竟然畏敵如虎,明知石遵問罪自己,還敢出城相迎,愚不可及!愚不可及!” 也難怪朱序氣得直跳腳,此前他們放過高力之亂的時機,就盼著石虎一死,後趙國內動蕩,諸子爭位,繼而奪取關中。 可如今,石遵已經在鄴城即皇帝位,所謂奪嫡之亂,距離石虎病故,僅僅二十餘日就有了結果。 朱序等人都以為後趙國內的亂局已經塵埃落定,以為錯過了收取關中的時機,不由扼腕嘆息。 他們不敢指責桓熙剛愎自用,不聽眾人勸諫,錯失良機,隻能責怪張豺無用,居然讓石遵贏得這般輕鬆。 然而,桓熙卻清楚,好戲還在後頭,他的目光掃過一眾將佐,人人麵帶憾容,唯有王猛臉色泰然。 桓熙問道: “先生處變不驚,不知有何高見?” 眾人紛紛看向王猛,隻見王猛輕鬆笑道: “石虎遺命,以石遵出鎮關中,敢問諸君,如今鎮守長安的又是何人?” 眾人愕然,桓伊答道: “仍是樂平王石苞。” 此前石苞被梁犢所敗,倉惶出逃,梁犢死後,石苞回到關中。 石虎臨終前,以石遵接替石苞,因而,石遵攻打鄴城之前,曾派遣親信入關,意圖控製關中,卻被石苞驅逐。 王猛繼續侃侃而談道: “石世是石虎選定的儲君,奉遺詔而襲位,未有過錯,而遭石遵廢黜,各地藩王豈能信服,又怎會向石遵俯首聽命。 “我料定,各地藩王必將厲兵秣馬,以爭天下。 “況且,我聽說,石遵起兵之初,曾許諾石閔,事成之日,當以石閔為太子。 “如今言而無信,改立石斌之子石衍,石閔又豈能善罷甘休。” 說著,王猛反問道: “敢問主公,您若是石遵,又將怎樣處置石閔?” 桓熙毫不猶豫道: “若是不能遵照諾言,立其為太子,自當殺之,早除後患。” 王猛笑著從袖中摸出一封信,說道: “下官早年曾在鄴城遊歷,也結交了一些人脈,這是我一位友人來信,告知當今的時局。 “石遵為了安撫諸王,以義陽王石鑒為侍中、太傅,沛王石沖為太保,樂平王石苞為大司馬,汝陰王石琨為大將軍,企圖安撫眾人。 “而對於石閔,或是心中有愧,石遵以石閔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 朱序聞言,瞠目結舌,他道: “不以石閔為太子,卻把軍政大權盡數交給他,所謂欲壑難填,劉太後的恩旨不曾阻止石遵發兵鄴城,石閔又怎會滿足於此,這分明是取亂之道。” 眾人聞言,紛紛附和,誰也想不到石遵會做出這等安排。 王猛將來信交給桓熙,斷定道: “回稟主公,下官料定,趙國不久將再生戰亂。 “石遵外有藩王割據,內有石閔掌握軍權,心存不滿,其勢必定不能長久,還請主公早作準備。 “待石苞東出,以爭中原,主公即可發兵北上,直取長安!” 王猛一語點醒眾人,諸將轉憂為喜,桓熙也向王猛投去贊許的目光。 事情果然不出王猛的預料,石遵即位不久,石虎第三子,鎮守幽州的沛王石沖打出石遵無故廢殺天子,自己需得為弟報仇的名號,傳檄燕趙之地,率領五萬幽州將士南下。 其勢浩浩蕩蕩,每到一地,前來投奔之人如雲集景附,石沖行至常山(河北石家莊),軍中已有十餘萬人。 石遵大為驚恐,趕忙遣使求和,石沖召集諸將,假惺惺道: “石遵、石世都是我的兄弟,人死不能復生,我又怎能為了替石世報仇,而與石遵互相殘殺,不如就此罷兵。” 其部將陳暹立即站了出來,勸阻道: “彭城王殺君奪位,罪大惡極,人神共憤,主公顧念兄弟情誼,將欲北還。 “而末將卻執意南征,待末將攻入鄴城,生擒逆賊,再遣使者迎候主公大駕!” 石沖無奈嘆息道: “陳將軍存有忠君之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又怎能礙於私情而罷兵,自當與將軍一同南下,為天子報仇!” 眾將聞言,紛紛稱善。 另一方麵,石遵見石沖不肯罷兵,隻得派遣石閔、李農統率十萬精兵,北上禦敵。 石閔、李農都是漢人,石閔之父出自乞活軍,而李農也是憑借數萬乞活軍的投效,方能重新在後趙朝堂站穩腳跟,有了這些淵源,二人也很自然的親近起來。 大軍出城,石閔、李農二人並馬而行,李農壓低了聲音道: “武興公身為漢人,總攬軍政大權,羯人多有忌憚,此戰若敗,隻恐天子借題發揮,要問罪於武興公。” 石閔也知道自己如今在朝中的尷尬處境,但他一貫自恃驍勇,並不將石沖的叛軍放在眼中,石閔不屑道: “石沖不過是個酒囊飯袋,我摧之,如齏粉,不足為慮。” 李農擔憂道: “武興公之勇,世所共知,但李農隻擔心敵人不在戰場,而在朝堂。” 石閔無言以對,隻得沉默不語。 許久,石閔悶聲道: “且待我破了石沖,再作計較。” 石、李二人十萬大軍行至平棘(今河北石家莊趙縣),與石沖十餘萬大軍相遇,一番激戰下來,石沖大敗,逃到元氏縣(今河北石家莊元氏縣),依舊被石閔所擒。 石沖麾下將士,降者多達三萬人。 石閔押解石沖、降兵回到鄴城,向石遵獻俘。 石遵怨恨石沖逼迫,哪還有兄弟的情義,當即下令將石沖賜死,剩餘三萬降兵,則盡數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