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 再度出兵(三千)(1 / 1)

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麻秋、王朗奉石遵之命,督率兩萬精騎攻打蒲阪。   行至河東,卻發現一道營寨屹立在汾南高垣,阻擋了去路。   麻秋此前劫持石苞出關,走的就是這條道路,也曾親眼目睹汾南高垣地勢之險。   因而,在發起第一波進攻,稍作試探,察覺到營寨之中,足有數千兵馬居高臨下,據險而守,麻秋再也沒有了強攻營寨的興致。   他找到王朗,說道:   “我軍雖眾,但此地險峻,唯有南側可攻,兵馬難以鋪開,不能發揮我軍之優勢,若是強攻,縱使能夠拔下營寨,隻怕也會死傷慘重。”   王朗深以為然,作為軍中宿將,怎能不識地理,晉軍設寨於這等與險要之地,不付出巨大的傷亡,難以攻取。   如今後趙局勢紛亂,人人都想要擁兵自保,王朗可不願將自己麾下二萬精騎就此葬送在汾南高垣,於是稍稍後退,回師河內,與沈勁僵持之餘,派人往鄴城求援。   隻是二人沒有等來援兵,反而等到石遵被殺,石鑒即位的消息,自此,更是沒有了攻打汾南高垣的心思,留在河內靜觀局勢。   與此同時,苻洪也在枋頭得以與家人重逢。   石鑒即位之後,深感石閔的威脅,於是將苻堅等一眾婦孺送去了枋頭,又加封苻洪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雍州牧、秦州刺史,企圖引苻洪為外援。   此前苻洪叛趙,接受了晉朝的官職,如今石鑒又為他拋來橄欖枝,麵對後趙的冊封,苻洪招來親信商議。   其主薄程樸進言道:   “主公不如暫且與石鑒講和,擁眾西進,爭奪關中,便可割據一方,坐觀中原成敗!”   苻洪勃然大怒:   “你讓我前往關中,行割據之實,莫非我就不配留在關東,以爭天下!”   說罷,苻洪命人將程樸斬殺,以此堅定自己爭奪中原之心。   說到底,還是現在的關中太過殘破。   石虎數次遷徙關西民眾東出,以充實關東人口,致使關中在戰亂與人口外遷的雙重作用下,人口凋零。   在苻洪叛趙之後,桓熙北伐之前,就有大量被石虎遷出的關西流民前來投奔苻洪,共同推舉苻洪為主。   苻洪從中抽取青壯,連帶其原本的部曲,擁眾十餘萬,極大的刺激了他的野心,殘破的關中,實在難以提起苻洪的興趣。   如今,家眷都已經被送回,他又怎會繼續聽命於石氏。   苻洪寧肯留在關東,也不願前往關西,也反應了桓熙如今所麵臨的困局。   他在雍州四郡推行均田令,卻發現,即使三輔豪傑主動交出隱戶,但礙於人口稀少,還是有大量田地荒蕪。   石虎遷民,可不僅僅是遷走漢人,包括羌、氐等各族人口,都在他的遷徙名單之列。   僅公元333年,石虎一次性就從秦、雍二州遷走了十萬戶。   麵對這樣的困局,即使鼓勵生育,新生兒也得十五歲後,才能作為勞動力,遠水救不了近火。   在王猛的建議下,桓熙決定派人去往江南,招募民眾前來墾荒。   一夫一妻賜田一百二十畝,另有桑田、麻田若乾,桓熙同時也願意為他們免除第一年的賦稅,這樣的條件,想來,也應該能夠在江南引發移民潮。   與如今關中地廣人稀不同,由於北方動亂,大量人口南下,雖然極大的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但士族侵占田地,也使得大量百姓淪為佃戶,替人傭耕。   隻是建康朝廷必然不肯為百姓放行,左思右想,桓熙決定求助其父桓溫,讓他替自己出麵,與朝廷交涉,能遷來一些是一些。   同時,桓熙又給周撫寫信,當然不是讓他將益州民眾北遷。   經歷過成漢的暴政,益州至今都沒有恢復元氣,桓熙是打上了山裡獠人的主意,希望周撫為他招攬獠人部落下山,北上充實關中人口。   此前桓熙煞費苦心,在獠人部落之間樹立自己誠信重諾的名頭,等的就是這一天。   當石閔政變,石遵被殺的消息傳至長安,桓熙再無顧慮,準備一舉收復安定、北地、新平三郡,繼而攻打秦州。   而鄴城的局勢,又有了新的發展。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二月,剛剛坐上皇位才一個月的石鑒,與石閔的矛盾就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石鑒不能忍受石閔專權,秘密傳令樂平王石苞、中書令李鬆、殿中將軍張才等人,夜攻琨華殿。   石閔、李農平日就是在琨華殿中處置政務。   石苞等人領兵攻打琨華殿,然而護衛石閔的衛隊勇銳難當,而石閔本人素有威名,軍中將士都很畏懼他,居然讓石閔突圍而出。   石鑒見狀,知道石閔必然興師問罪,內心恐懼不已,連夜斬殺石苞、李鬆、張才等人,佯裝自己對此事並不知情。   麵對石鑒的解釋,石閔又如何肯信他,隻是鎮守襄國的新興王石祗與姚弋仲、蒲洪等人聯合,移檄中外,準備討伐石閔。   在這種關鍵時刻,石閔隻能暫不追究此事,且先平定叛亂再說。   石閔、李農以汝陰王石琨為大都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都督步騎七萬,討伐石祗、姚弋仲、苻洪等人。   就在關東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桓熙也在摩拳擦掌,準備自己全取雍州之戰。   關中,長安。   鄧遐在與奉命前來接管武關的張琚交接過後,便帶著麾下三千將士來到了長安聽用。   一進門,不等他行禮,桓熙便朗聲笑道:   “應遠別來無恙。”   鄧遐龍行虎步,來到桓熙身前,恭敬行禮道:   “末將拜見主公,有勞主公掛念,末將一切安好。”   桓熙將他扶起,笑道:   “此番全取雍州,需得應遠為我作為先鋒,攻城略地。”   鄧遐大喜,此前沈勁在子午道連克關卡,又渡河搶占蒲阪,所向披靡,北方士人竟然隱隱以沈勁為桓熙麾下第一猛將。   這可引得鄧遐不滿,此番作為先鋒,他必要讓這些關中人好好瞧瞧自己的本事。   ......   安定、北地、新平三郡之中,安定下轄七縣,西晉時期,有民五千五百戶,經過多年戰亂,與石虎遷徙人口,如今僅有四千餘戶。   北地郡下轄二縣,西晉時有民二千六百戶,而今不足二千戶。   新平郡下轄二縣,西晉時有民二千七百戶,而今亦為二千戶上下。   三郡之地,如今共計八千戶人口,每戶抽一丁,也才八千將士,奪之不難。   當然,這些都是編戶齊民的人口數據,諸如隱戶之類,並未記錄在其中。   桓熙此前出兵奪取蒲阪之時,王猛就借助為民授田的機會,統計了京兆、馮翊、扶風、始平等四郡的人口。   其中,京兆郡下轄九縣,西晉時有民四萬戶,而今有民六萬戶,之所以人口不降反增,是因為胡人由隴右、安定等西陲東出,取代了漢人,成為京兆郡的主體人口。   當然,由於雍州士族向桓熙奉上隱戶,也對戶口增長有所貢獻。   馮翊郡下轄八縣,西晉時有民七千七百戶,而今有民八千戶,上漲原因與京兆郡同理。   扶風郡下轄六縣,西晉時有民二萬三千戶,而今有民二萬五千戶。   始平郡下轄五縣,西晉時有民一萬八千戶,而今有民二萬戶。   也就是說,桓熙所占雍州四郡,共計有民也僅僅隻有十萬零三千戶,還是以胡人占據主體地位。   這一數據並沒有出乎桓熙的預料。   從三國時期開始,關隴地區就是蜀漢與魏國交兵的最前線。   好不容易熬到蜀漢滅亡,關隴百姓來不及休養生息,馬上又是西晉八王之亂,繼而五胡亂華,這麼多年來,就沒消停過。   而石虎又奉行削弱關隴,充實關東的策略,再這樣的情況下,關中殘破,可想而知。   也難怪原時空中,苻洪明明可以輕易奪取關西,卻非得留在關東以爭天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雍州七郡,攏共也就十一萬戶出頭的人口,秦州也就更不堪了,由於羌、氐等族在西晉末年東出,當地就連尚未編戶齊民的胡人,也都沒剩多少。   由此也能知道,當初石虎一次性從關隴遷走十萬戶,對於關隴人口的傷害性。   桓熙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會選擇在石苞率部東出之前,領兵北伐。   人口實在珍貴,他可不願再讓關隴人口外流。   自然而然的,桓熙更不可能在入關之後再去屠殺羯人。   盡管安定等三郡以及秦州人口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桓熙在長安集結了兩萬兩千名戰兵,基本除了跟隨沈勁駐守汾南高垣的三千將士,他算是動員了所有的精銳。   桓熙以桓伊領兵兩千,渡過渭水,向北進攻北地郡。   而他則與王猛督率兩萬步騎西進,先攻新平,再取安定,繼而揮師奪占隴右。   權翼則被桓熙留在長安,領少量州郡兵守衛長安。   長安城外,兩路大軍分道而行,桓熙注視著進攻北地郡的部隊渡過渭水,回頭對王猛道:   “此戰必須盡快全取關隴,與民休養生息。”   王猛也清楚以關中目前的情況,經不起漫長的拉鋸戰,他提醒道:   “主公必須對涼人有所防備。”   正所謂遠交近攻,過去東晉與前涼並不接壤,而前涼又有後趙作為大敵,故而能與東晉友善。   一旦桓熙奪占雍、秦二州,與前涼做了鄰居,雙方能否相安無事,前涼又是否會坐視桓熙奪占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