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就是毛豆,陳州人都叫青豆為毛豆。 毛豆是馬軍昨天從為民菜場買的。為民菜場是陳州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市區所有的菜販子夜裡兩三點就開車來到為民菜場,批發走他們所需要的蔬菜。 馬軍先來到一個新肉攤前買了豬肉。賣肉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的,她說,你放心買,我們家的豬肉,絕對好吃。 賣肉的都這樣誇自家的肉。馬軍問了價錢,十塊錢一斤,比市區便宜了一塊。他刷微信付款的時候,收款人的姓名顯示為聶剛。 “聶是小姓,姓聶的人不多。”馬軍把肉放進車簍子,說。 那位中年婦女說:“也有不少,有姓聶的人來買肉,看到這個姓,還說和我們是一家人呢。” 馬軍騎著電瓶車,穿過人流,來到了他常去的一位中年婦女菜攤前。菜都擺在路邊,她身後是蔬菜批發門麵。她是三環的菜農,賣的蔬菜都是自己剛從田裡收上來的,新鮮。 “你在別人門麵前賣菜,人家怎麼給你賣呢?”馬軍問。 她說:“一天繳20塊錢,一個月600。” “我一天還繳5塊呢。”旁邊一位賣韭菜的老太太說。 三環農婦家小瓜又香又甜,馬軍十點半到的,好瓜都被顧客買走了。剩下的瓜品相難看。 看馬軍蹲下,她用刀切了一塊給他。馬軍接著吃了,問:“都被人挑剩下的,還要5塊?” 她說:“可好吃?” 馬軍沒說啥,買了四個瓜,又買了一把豆角。 他推著車,最後來到賣毛豆的老奶奶攤位前。 看到馬軍來了,老奶奶問:“我家毛豆好吃吧?今天便宜點給你,賣給別人13,給你11。” “又漲了一塊?一塊就一塊吧。”馬軍買她的菜,是看老人年齡大了,有照顧她生意的意思。 昨天中午吃了一半,馬軍留了一半,放進冰箱,今天早上拿出來,炒好,留給劉珊珊中午吃。 馬軍切好肉絲,把毛豆倒進水裡。看見毛豆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新有的舊。原來老奶奶賣的毛豆裡雜有別的毛豆米。 馬軍一家三口,都喜歡吃毛豆。原來住在十二裡的時候,每年春天,馬軍都要在自家菜地裡點毛豆。毛豆嫩葉剛鉆出地麵,經常被麻雀和蟲子吃得光禿禿的,沒辦法,再補種。馬軍傷感得很,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寫了一首《豆殤》: 清明種的豆, 穀雨始芽黃。 貪嘴數斑雀, 苗無誰與傷? 劉珊珊又在地裡插上幾根棍子,棍子上係著塑料布薄膜。麻雀來了,薄膜揮著手,把它們趕跑了。 初夏的時候,豆子成熟了,馬軍拎著籃子去地裡摘毛豆。不承想,豆莢被咬得隻剩下豆殼了。 袁校長的夫人說,你家的豆子,沒圍網,都讓刺蝟偷吃了。刺蝟偷吃後,鉆到她家房後柴草堆裡,昨天逮到了一隻。 馬軍在十二裡上中學的時候,袁老師教他語文。有一次喊他上去默寫《海燕》,袁老師表揚他粉筆字寫得好。 袁校長的菜地和馬軍的菜地是鄰邊,馬軍上課忙,到菜地裡來得少。袁校長的夫人就主動幫他打理菜地。馬軍要喊袁校長夫人阿姨,袁校長說,你雖然是我的學生,但你是我兒子和女兒的班主任,我們還是弟兄稱呼吧,你不要喊阿姨,把我家的喊老了,你喊嫂子吧。 袁校長都這樣說了,馬軍就喊自己老師的夫人:嫂子。 “嫂子,謝謝你,又給我送來這麼多毛豆。”嫂子見馬軍菜地沒收到毛豆,把自己菜地裡收的毛豆送了一筐給他。 聽說馬軍種的豆子被刺蝟吃了,常德江譏笑他說:“人家種豆得豆,你種豆種了個寂寞!” 馬軍驕傲地對常德江說:“嫂子給我送來這麼多蔬菜,比我地裡收的還多,收獲滿滿,哪裡是寂寞?”